馬桂瑞
重癥腦出血致中樞性高熱的護理
馬桂瑞
目的總結重癥腦出血致中樞性高熱的護理經驗。方法 對我院201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61例重癥腦出血致中樞性高熱患者的降溫措施和注意事項進行總結。結果61例患者中發生高熱23例,經有效降溫18例好轉,死亡15例,其中5例患者死亡前高熱無好轉。結論重癥腦出血致中樞性高熱護理非常重要,采取積極有效的降溫措施,可降低重癥腦出血患者的死亡率。
腦出血;中樞性高熱;護理
中樞性高熱是重癥腦出血常見的并發癥,發病早期可驟然升高至39℃以上,甚至達41.5℃。因通常機體能耐受的體內溫度為40.5℃,腦組織容易受到嚴重損害,因此,積極降溫治療和護理至關重要。現對我院201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61例重癥腦出血致中樞性高熱的護理總結報告如下。
2011年1月至12月我院神經內科收治重癥腦出血患者61例(均經CT檢查確診),其中男性32例,女性29例。年齡38~82歲,平均年齡(51.5±3.8)歲。61例中體溫異常者32例,其中高熱(39℃以上)23例,熱型為稽留熱者18例,弛張熱4例,不規則熱1例。其中行腦室引流術后出現高熱者13例。23例高熱患者經過降溫措施雖然好轉18例,但仍然死亡15例,其中5例患者死亡前高熱無好轉。高熱多發生在發病后24~48 h。
2.1 物理降溫
2.1.1 冰帽 戴電子冰帽可降低患者腦部溫度,腦細胞代謝率降低,所需養分及排出代謝廢物減少,有利于腦水腫的減輕。還可以使血管收縮,血管滲出減少[1]。有保護腦細胞功能,減少及減輕后遺癥發生。使用時在冰帽內側、枕下墊上毛巾,勿使頭部直接接觸冰帽內部,特別注意保護患者耳、面部,防止凍傷。護士要每30 min巡視一次,記錄冰帽運行情況,溫度及患者生命體征,面色。降溫速度不宜過快,以每小時降低2℃左右為宜。降溫過快易使患者出現寒戰,從而增加腦的耗氧量而加重病情。當患者體溫降至33℃不宜低于 30℃時可取下冰帽[2]。
2.1.2 冰袋 醫用冰袋或者用橡膠冰袋裝碎冰再加冰水使冰塊的棱角變得圓滑以后給患者使用。也可用橡皮手套或塑料袋裝入冰塊放置在患者體表的大血管通過處。通過對不同濃度的鹽水冰袋降溫的實驗研究,發現10%的鹽水冰袋在室溫18~24℃的環境下持續3 h其溫度仍在-5℃。低溫持續時間長,在融化過程中形態為霜冰混合,冰袋很松軟,能充分與體表接觸,易于固定,用于高熱患者降溫效果優于清水冰塊降溫[2],冰塊必須用毛巾包裹,不能直接接觸患者,冷敷部位要定時更換,觀察皮膚情況防止凍傷發生。
2.1.3 擦浴
2.1.3.1 擦浴降溫法 可用32℃ ~34℃的溫水擦浴。方法:從患者一側頸部開始,自上而下沿著上壁外側至手背后經胸、腋下沿上臂內側至甲掌。同法擦另一側。擦一側下肢時,從髂骨開始沿大腿外側至足背,再從腹股溝沿大腿內側至足心。然后以腰、腘窩擦至足根部。在腋下、肋部、掌心、腹股溝、腘窩部位停留的時間要長一些,直至皮膚表面潮紅時為止,這樣才能更有效地達到散熱目的。
高熱是重癥腦出血主要合并癥之一,尤其是腦出血后出現中樞性高熱,體溫高達39℃ ~42℃。而高熱期間正是腦水腫高峰期,高熱既可使原發病加重,又可導致呼吸循環衰竭,消化道出血等一系列并發癥,對患者十分危險,要度過這一危險期,做好高熱護理極為重要。及時采取有效的降溫措施,可降低重癥腦出血患者的死亡率。
[1]夏寒菊,曾小慶.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應用電子冰帽的觀察與護理.現代護理,2009,6(16):145-146.
[2]楊少華.亞低溫治療儀在腦出血患者高熱中的療效觀察.現代醫藥衛生,2011,27(17):115-116.
[3]羅細玲,許慶敏,馮順堅,等.中樞性高熱臨床護理的研究進展.臨床肺科雜志,2011,16(1):103-104.
[4]劉金鳳.熱酒精擦浴降溫效果更佳.山西護理雜志,1990,4(4):30.
456750 河南省淇縣人民醫院神經內科
2.1.3.2 酒精擦浴 通過對酒精擦浴的溫度進行觀察對比,發現41℃ ~43℃酒精擦浴降溫優于傳統酒精擦浴法,原理是熱酒精揮發快,從肌體帶走熱量多,同時,熱酒精可刺激皮膚毛細血管擴張,集體散熱增加,產熱減少,酒精溫度高于皮膚2℃ ~3℃,有利于血管擴展,血流增快,皮膚表面溫度升高,汗腺分泌增加,毛孔擴大,出汗時帶走體內大量的熱,因而降溫效果更加明顯,而且由于酒精的溫度與患者皮膚的溫度接近,擦浴時不會因刺激引起不適[2]。腋窩、肘窩、手心、腹股溝、腘窩處等血管豐富處稍用力并延長擦拭時間,促進散熱。禁忌擦拭心前區(可引起心率慢或心律失常)、腹部(可引起腹瀉)、后頸部、足心部位(可引起一過性冠狀動脈收縮)以免引起不良反應。全身擦浴時間不宜超過20 min。
2.1.4 灌腸法 無低血壓、意識清楚地患者可用冰鹽水100 ml灌腸。
2.2 靜脈降溫法 中樞性高熱體溫升高快,如物理降溫效果差,可開展中樞性高熱靜脈降溫法。其方法是將患者需常規輸入的液體置于冰箱,待液體溫度降為0℃ ~10℃時取出,用棉套保溫,按靜脈輸入法將液體輸入患者體內,其降溫效果顯著,降溫有效率高達100%[3]。
2.3 藥物降溫 此法一般用在高熱達40℃以上患者無低血壓、意識較清楚的患者。具體方法:阿司匹林1.0克加入100 ml冰水中灌腸。冬眠藥物:可用冬眠1號之半量用于躁動不安的高熱患者以抑制活動減少熱量的產生,應注意低血壓[4]。中藥可采用牛黃安宮丸2次/d,1丸/次,口服。
2.4 注意事項 注意個體耐受性,應采取以一項為主,多項結合的措施。降溫措施宜早,降溫速度不宜過快,冷敷部位要定時更換,降溫物品要逐漸撤掉,一般降溫至37℃持續1周以上;給予鎮靜劑時,要保持呼吸道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