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彥姝 宋麗萍 王坤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1]作為各基層醫院醫生,面對廣大農民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價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2],任重道遠。所謂三基,既物理診斷基本功(視觸叩聽);詢問病史基本功(耐心細致);臨床技能操作基本功(專業理論、操作技巧、思維方法、分析能力)[2]。我們將“三基”運用在工作中,所得到的一些體會,匯報如下。
病例1,2012年12月,某女,83歲,以“心悸,2年余,排尿困難1 d”為主訴入院。查體:貧血貌,BP:110/70 g,P:118/min,R:17/min,雙肺呼吸音清 心率118/min,律快偶有不齊,心尖部可聞及2/6~3/6級收縮期吹風樣雜音。腹軟,下腹中部膨隆,可觸及充盈膀胱,雙上肢可見兩處瘀癍,直徑3 cm,門診尿常規檢查潛血3+。
病例2,2011年12月,某女,71歲,以“胸悶、氣短,伴頭暈1個月”為主訴入院。查體:BP:100/60 g,P:42/min,R:18/min,神清,雙肺呼吸音粗,未聞及干濕啰音,心率42次/min,律齊,心電圖:示竇性心律,III度房室傳導阻滯,伴多導聯ST-T改變。
病例3,2012年2月,某女,65歲,以“胸悶伴乏力 3 d”為主訴入院,既往健康,查體:T:36.9℃,P:84/min,R:18/min,神清,雙肺呼吸音粗,右中下野可聞及中水泡音,心率84次/min,律齊無雜音,腹軟無壓痛雙下肢不腫,心電圖示:竇性心律89次/min,頻發室早,房室傳導阻滯,血常規示:WBC 12.8×9/L Gran#7.3×109/L,胸片示右肺炎癥。
病例1:病史:家屬示:1年前于“中國醫科大學”診斷為血液系統疾病,(因未系統診治而記不住疾病名稱)全血細胞減少,1周前在“本市中心醫院”行血常規檢查WBC:2.9×109/L,PLT:25 ×109/L,HB5.8 g/L,平素以輸血維持生命。分析:心悸、律快不齊,是貧血造成,雙上肢瘀癍,是血小板下降引起“自發性出血”。
病例2:患者1月前因“陣發心悸伴胸悶1周”為主訴,在“市二院”“診斷為冠心病、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住院治療,病情好轉出院,規律口服用藥,近1周,出現“胸悶、氣短,伴頭暈”。當作者從患者手中取出服藥的藥盒,發現倍他樂克的劑量50 mg/片,倍他樂克是女兒在藥房自行購買,沒注意到藥片含量,加之患者在癥狀加重時還加服1片,本例患者,心電圖III度房室傳導組織心律過緩為倍他樂克口服藥劑量過大引起。
病例3:患者既往健康,頻發室早,II度房室傳導組織,但心臟聽診,與心電圖不符,詢問做心電圖工作人員,訴該患行心電圖檢查時,連接球時常不穩脫落,重行心電圖檢查并用手加壓小球心電圖示:竇性心律正常心電圖考慮與干擾及其他人為方式致心電圖誤差。
3.1 盲目導尿引起出血可能性大,本院為基層醫院,不具備輸血等應急搶救措施,轉往上級醫院治療。
3.2 將倍他樂克定期減量,至12.5 mg/次,行心電圖檢查 :竇性心律61次/min,多導聯ST-T改變I度房室傳導組織,頭迷、胸悶、氣短,明顯好轉。
3.3 排除循環系統疾病,積極處理原發疾病(肺炎),10 d后治愈出院。
不僅是循環科醫生,其他各科醫生都存在著過份依賴現代化驗檢查手段,而忽略了對原有疾病詢問及體格檢查的現象,本文3例病例,均在詳細詢問病史,認真體格檢查,采用最基本的化驗檢查手段,對發現與體征不相符的檢查時,能夠運用專業理論,展開思維冷靜分析,還要熟知本科藥物的不良反應合理治療,減輕患者疾病痛苦,提高臨床療效,減少不必要的經濟負擔,綜上所述,循環科醫生掌握三基,對指導工作具有重大意義。
[1]劉梅林,劉芳.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診治的常見誤區.全科醫學與疾病管理.中華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2009:89.
[2]張曉林.全科醫學概論.全科醫學與疾病管理.中華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