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小華
急性腦梗死可遺留神經功能障礙,需要臨床及時有效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療效較多,但缺乏特異性療效。本文觀察依達拉奉與丹紅注射液聯合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09年8月至2011年8年急性腦梗死患者100例,上述患者均符合全國第四次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1],以上患者均愿意參與本試驗。將上述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齡52~78歲,平均(62.3±6.1)歲;合并有高血壓11例,糖尿病5例,其他慢性疾病3例。對照組患者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齡51~77歲,平均(61.9±5.4)歲;合并有高血壓10例,糖尿病6例,其他慢性疾病2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合并慢性疾病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同時均給予抗血小板聚集藥物、營養神經細胞類藥物等,根據合并慢性疾病給予控制血壓血糖等治療。對照組患者同時給予依達拉奉治療,30 mg/次加入生理鹽水100 ml中靜脈滴注,2次/d,連續營養14 d。觀察組患者給予依達拉奉,用量和用法同對照組,同時給予丹紅注射液20 ml加入生理鹽水250 ml中靜脈滴注,1次/d,連續應用14 d。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行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依照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會議通過的改良愛丁堡-斯堪的納維亞評分方法評分,最高分為45分,最低分為0分,15分以下為輕度功能缺損,16~30分為重度功能缺損,31~45分為重度功能缺損。
1.4 療效評定 根據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情況進行臨床療效評定。基本痊愈:治療后較治療前評分減少超過90%,病殘程度評定為0級;顯著進步:治療后較治療前評分減少>45%,但<90%,病程程度評定為1~3級;進步:治療后較治療前評分減少>18%,但<45%;無效:治療后較治療前評分減少<17%,病情甚至惡化。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4.0進行統計學分析,率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顯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評定結果 觀察組基本痊愈25例,顯著進步16例,進步6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4.0%;對照組基本痊愈19例,顯著進步例15,進步5例,無效11例,總有效率為78.0%;兩組總有效率經統計學檢驗顯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定 觀察組治療前和對照組治療前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分別為(21.3±3.4)、(20.4±2.8)分;觀察組治療后和對照組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分別為(11.5±3.2)、(16.7±2.1)分。觀察組治療后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治療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急性腦梗死發生后在腦梗死病灶周圍的缺血半暗帶區域,此區域內的神經元如果能夠獲得充分的血液供應,其功能尚可恢復。在腦梗死治療中,改善缺血半暗帶區域血供狀況有助于提高臨床治療效果。腦梗死的發病機制較為復雜,如氧化損傷、興奮性氨基酸、鈣超載等。依達拉奉屬于自由基清除劑,能夠降低氧化損傷對腦梗死的影響[2]。
丹紅注射液是丹參和紅花的提取物制劑。現代藥理學表明,丹紅注射能夠抑制血小板聚集,能夠抑制血栓形成,對血液流變學指標也有改善作用,丹紅注射液具有顯著的抗凝和抗血栓作用。在腦梗死方面,丹紅注射液能夠提高腦血流量,能夠改善側枝循環,改善梗死周圍缺血半暗帶區域神經元功能[3]。
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觀察組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癥狀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以上結果提示達拉奉與丹紅注射液聯合應用治療急性腦梗死臨床效果顯著,能夠顯著改善急性腦梗死神經功能缺損癥狀,值得借鑒。
[1]中華神經科學會.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1995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通過).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12(6):381-183.
[2]卜淑芳,尹順領.依達拉奉聯合低分子肝素鈣治療進展性卒中臨床分析.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8,11(9)122-123.
[3]曹柱,吳立寬,林晰敏.丹紅注射液治療腦梗死的臨床研究.中國實用醫藥,2007,2(5):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