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俊都基莎顧寧
(1.南京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江蘇南京210046;2.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江蘇南京210001)
高血壓病是一種動脈血壓持續升高的慢性疾病,是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險因素,影響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的結構和功能,最終可導致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辨證論治是中醫藥治療高血壓病的特點與優勢,中藥復方是主要的治療方法 。現將近年來臨床運用中藥復方治療高血壓病不同中醫證型的文獻報道綜述如下。
1.1 肝陽上亢證癥見:眩暈,耳鳴,頭目脹痛,口苦,失眠多夢,遇煩勞郁怒而加重,甚至仆倒,顏面潮紅,急躁易怒,肢麻震顫,舌紅苔黃膩,脈弦數。治法:平肝潛陽,清火息風。李鳴放[2]觀察中西醫結合治療高血壓病肝陽上亢證的臨床療效,將120例高血壓病屬肝陽上亢證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60例。對照組采用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療;治療組采用左旋氨氯地平片合用天麻鉤藤飲加減治療。兩組均治療2個月后評價療效。結果 :降壓與中醫證候療效總有效率治療組分別為96.7%、91.7%,對照組分別為78.3%、66.7%,兩組比較,治療組均優于對照組。徐瑞琪等[3]用中西藥聯合治療肝陽上亢證高血壓病43例,設西藥組:依那普利5 mg每日2次;聯合組:天麻鉤藤飲聯合依那普利服用。結果 聯合組總有效率優于西藥組。
1.2 氣血虧虛證癥見:眩暈,動則加劇,勞累即發,面色晄白,神疲乏力,倦怠懶言,唇甲不化,發色不澤,心悸少寐,納少腹脹,舌淡苔薄白,脈細弱。治法:補益氣血,調養心脾。吳平[4]用補中益氣湯加減治療單純收縮期高血壓病27例,顯效9例,改善16例,無效2例。陳安竹[5]將200例高血壓病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加味八珍湯加減治療組)和對照組(常規西藥治療組),每組各100例,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 ,兩組患者總有效率比較差異顯著,觀察組收縮壓、舒張壓改善程度從治療第2周開始均較對照組明顯。
1.3 腎精不足證癥見:眩暈,日久不愈,精神萎靡,少寐多夢,健忘,兩目干澀,視力減退,或遺精滑泄,耳鳴齒搖;或顴紅咽干,五心煩熱,舌紅少苔,脈細數;或面色晄白,形寒肢冷,舌淡嫩,苔白,脈弱尺甚。治法:滋養肝腎,益精填髓。葉芳等[6]以補益腎氣為治療基礎,自擬“復方寄生流浸膏”,并與牛黃降壓丸作對照,治療189例老年高血壓病患者。結果 顯示,兩組總有效率無差異,但復方寄生流浸膏在降壓顯效率、改善臨床癥狀和降低血脂、血糖、血液流變學指標及改善心功能方面優于牛黃降壓丸。李曉輝[7]選擇134例高血壓病患者從腎論治,其中腎精不足、髓海失養證23例,腎陰虧虛、肝陽上亢證56例,腎氣虧虛、血瘀痰阻證24例,腎陽虧虛、絡脈拘急證31例,分別予對證湯藥治療。結果 ,134例中顯效67例,有效49例,無效18例,總有效率為86.57%。李秀茹等[8]用二仙湯合實脾飲治療久病陽虛水泛型高血壓病療效滿意。
1.4 痰濕中阻證癥見:眩暈,頭重昏蒙,或伴視物旋轉,胸悶惡心,嘔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苔白膩,脈濡滑。治則:化痰祛濕,健脾和胃。王曉莉[9]選擇30例痰濁中阻證高血壓病患者服降壓藥物后收縮壓為18.2 kPa、舒張壓為11.7 kPa,但仍感頭暈眼花、頭重如裹等,用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治療。結果 ,本組總有效率100%。可見,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對高血壓病患者的臨床癥狀頭暈眼花、頭重如裹有明顯改善作用。車啟富等[10]將60例住院患者隨機分為加味半夏白術天麻湯治療組30例,硝苯地平控釋片(拜新同)對照組30例,觀察治療前后血壓、同型半胱氨酸、血脂的變化。結果 表明,治療組不僅有降壓作用,而且對血同型半胱氨酸及血脂也有改善,且無副作用。結論 :加味半夏白術天麻湯不僅具有降壓作用,而且具有降同型半胱氨酸及調脂作用。熊原等[12]用加味半夏白術天麻湯治療高血壓病并高脂血證80例,中醫辨證屬痰瘀互結證,總有效率為95%。郭乃剛等[12]用健脾化濕法治療無癥狀型高血壓病30例,總有效率93.3%。董德保[13]將252例高血壓病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采用常規療法,治療組加服自制益氣化痰湯,結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優于對照組。
1.5 瘀血阻竅證癥見:眩暈,頭痛,兼見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耳鳴耳聾,面唇紫暗,舌暗有瘀斑,脈澀或細澀。治法:去瘀生新,活血通竅。宋群利等[14]將70例高血壓病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34例予貝那普利片治療,治療組36例予貝那普利片聯合血府逐瘀湯治療,兩組均連續服藥3月后觀察療效。結果 :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前收縮壓(SBP)、舒張壓(DBP)分別和本組治療后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治療后組間SBP、DBP分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組治療前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與治療后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治療組治療后TC、TG、HDL-C與對照組進行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治療組治療前頸動脈內中膜厚度(IMT)與治療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治療后IMT進行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治療組優于對照組。結論 :血府逐瘀湯對瘀血阻絡證高血壓病患者具有一定的降壓作用,并且能降低血脂、改善患者的頸動脈硬化。劉川等[15]選擇高血壓病氣滯血瘀證患者120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予西藥常規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服自擬活血祛瘀湯,結果 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曹宏尚等[16]用活血化瘀法治療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病33例,總有效率為93.9%。
近年來,中藥復方治療高血壓病的研究,在病因病機、治療方法 、藥理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中藥復方雖然沒有西藥降壓速度快,但其臨床療效確切,降壓較為平穩,療效持續時間長,能明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及生活質量,副作用小,體現了中醫藥特色之處。雖然高血壓病的治療體現了中醫學辨證施治的優勢,但是臨床尚無明確公認、統一應用的辨證標準,相關實驗研究還不夠完善,許多中藥復方的降壓機制尚未完全闡明。因此,今后的研究要從細胞、分子水平深入探討中藥復方作用機制;研制開發劑量固定、劑型多樣、應用方便的中藥新藥,進一步提高臨床療效,要充分發揮中醫中藥多靶點、多途徑的綜合作用優勢,不斷將中醫藥治療高血壓病的研究推向深入。
[1] 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47.
[2] 李鳴放.天麻鉤藤飲治療高血壓病肝陽上亢型120例臨床觀察[J].中醫藥導報,2011,17(7):38-39.
[3] 徐瑞琪,徐冰.中西藥聯合治療肝陽上亢型高血壓43例臨床觀察[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09,15(5):90-91.
[4] 吳平.補中益氣湯加減治療單純收縮期高血壓初探[J].鐵道醫學,2001,29(1):63.
[5] 陳安竹.加味八珍湯治療氣血虧虛型高血壓病100例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1,17(33):144-145.
[6] 葉芳,鄭玉蘭,杜廣中.復方寄生流浸膏治療老年高血壓的臨床研究[J].山東大學學報:醫學版,2004,42(4):489-491.
[7] 李曉輝.從腎論治老年高血壓病134例臨床觀察[J].國醫論壇,2007,22(5):26.
[8] 李秀茹,辛文華.溫陽利水法治療高血壓病舉隅[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9,18(16):1291.
[9] 王曉莉.半夏白術天麻湯治療痰濁中阻型高血壓病30例[J].現代總西醫結合雜志,2010,19(34):4445-4446.
[10] 車啟富,何麗杰,徐京育.加味半夏白術天麻湯對痰濁中阻型高血壓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的影響[J].遼寧中醫雜志,2011,38(9):1813-1814.
[11] 熊原.加味半夏白術天麻湯治療高血壓病并高脂血證的臨床研究[J].河北中醫,2005,27(10):751-752.
[12] 郭乃剛,秦佳和.健脾化濕法治療無癥狀型高血壓病30例[J].新中醫,2000,32(10):35.
[13] 董德保.益氣化痰湯治療高血壓病臨床療效觀察[J].四川中醫,2005,24(10):50-51.
[14] 宋群利,王健.血府逐瘀湯治療瘀血阻絡型高血壓36臨床觀察[J].新中醫,2010,42(6):8-9.
[15] 劉川,羅朝勛.活血祛瘀湯配合西藥治療高血壓病120例[J].河南中醫,2007,27,(5):56-57.
[16] 曹宏尚,陳斌.活血化瘀法治療糖尿病合并高血壓33例[J].陜西中醫,2009,30(2):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