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要點解析
2012年2月1日,以“農業科技”為關鍵詞的中共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持續增強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見》由新華社受權發布,這是自2004年以來中央連續發布的第9個以“三農”為主題的“一號文件”。
文件指出,農業科技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支撐,是突破資源環境約束的必然選擇,是加快現代農業建設的決定力量,具有顯著的公共性、基礎性、社會性。必須緊緊抓住世界科技革命方興未艾的歷史機遇,堅持科教興農戰略,把農業科技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決心突破體制機制障礙,大幅度增加農業科技投入,推動農業科技跨越發展,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繁榮注入強勁動力。
文件要求,農業科技創新重點應放在穩定支持農業基礎性、前沿性、公益性科技研究,在農業生物基因調控及分子育種、農林動植物抗逆機理、農田資源高效利用、農林生態修復、有害生物控制、生物安全和農產品安全等方面突破一批重大基礎理論和方法,尤其要加快推進前沿技術研究,在農業生物技術、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先進制造技術、精準農業技術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創新成果,搶占現代農業科技制高點。應著力突破農業技術瓶頸,在良種培育、節本降耗、節水灌溉、農機裝備、新型肥藥、疫病防控、加工貯運、循環農業、海洋農業和農村民生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實用技術成果。
文件要求,進一步完善農業科技創新機制,應打破部門、區域、學科界限,有效整合科技資源,建立協同創新機制,推動產學研、農科教緊密結合;按照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的要求,健全現代院所制度,擴大院所自主權,努力營造科研人員潛心研究的政策環境;完善農業科研立項機制,實行定向委托和自主選題相結合、穩定支持和適度競爭相結合;完善農業科研評價機制,堅持分類評價,注重解決實際問題,改變重論文輕發明、重數量輕質量、重成果輕應用的狀況;大力推進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完善以產業需求為導向、以農產品為單元、以產業鏈為主線、以綜合試驗站為基點的新型農業科技資源組合模式,及時發現和解決生產中的技術難題,充分發揮技術創新、試驗示范、輻射帶動的積極作用;進一步落實稅收減免、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優惠等政策,支持企業加強技術研發和升級,鼓勵企業承擔國家各類科技項目,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積極培育以企業為主導的農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發展涉農新興產業。加快農業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加強農業知識產權保護,穩步發展農業技術交易市場。
文件要求,國家各類科技計劃加大向農業領域傾斜支持力度,改善農業科技創新條件,提高公益性科研機構運行經費保障水平;積極引導和鼓勵金融信貸、風險投資等社會資金參與農業科技創新創業。繼續實施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加大涉農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實施力度。推進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和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按照統籌規劃、共建共享的要求,增加涉農領域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科技資源共享平臺的數量,支持部門開放實驗室和試驗示范基地建設。加強市地級涉農科研機構建設,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納入省級科研機構直接管理。加強國際農業科技交流與合作,加大力度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農業技術。加強農業氣象研究和試驗工作,強化人工影響天氣基礎設施和科技能力建設。
此外,文件還提出要改善農業科技創新條件,著力抓好種業科技創新,強化基層公益性農技推廣服務,引導科研教育機構積極開展農技服務,培育和支持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振興發展農業教育,加快培養農業科技人才,大力培訓農村實用人才等。文件確定,持續加大財政用于“三農”的支出,特別強調發揮政府在農業科技投入中的主導作用,保證財政農業科技投入增幅明顯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增幅,逐步提高農業研發投入占農業增加值的比重,建立投入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