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苗春麗,特約通訊員柏 斌) 為快速推動葡萄產業健康發展,實現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云南省彌勒縣采取了5項措施。一是實施優惠政策,推動產業觀光帶建設。凡在規劃區內嚴格按縣無公害葡萄種植技術規程種植規劃品種,面積在0.33 hm2以上 (含0.33hm2)的農戶,經驗收合格后一次性每667 m2補助1 000元,種植水晶葡萄每667 m2補助500元,種植玫瑰蜜葡萄不予補助;公司和實體參與在規劃區內新植面積達13.33 hm2以上的每667 m2一次性補助 1 500元;對依法組織成片流轉土地面積6.67 hm2以上并新植規劃品種的村小組獎勵工作經費1萬元。新建的葡萄生產示范園區面積在13.33 hm2以上且基礎設施配套,經驗收合格后,視面積大小和投資額度一次性補助5萬~10萬元。對開展葡萄種植標準化示范項目的實施單位,給予立項扶持。通過國家級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或省級無公害水果生產基地認定的實施單位,獎勵3萬~5萬元;凡與省級以上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合作,組織新品種、新技術引進且推廣面積達13.33 hm2以上,獎勵組織單位5萬元;品種具有特殊推廣價值的,經審定后給予重獎。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積極拓展葡萄銷售市場,對到上海、廣州、香港、澳門等大中城市果品市場設立窗口,擁有營業執照,且主要銷售彌勒縣葡萄,經營期滿1年后,經有關部門認定,給予一次性補助5 000~1萬元;種植農戶、營銷大戶等組建葡萄生產合作社,對依法設立,管理嚴格,運作規范,帶動能力較強,效益顯著的葡萄生產合作社,按縣政府有關政策獎勵;獲得省級和國家級以上農博會優質名牌農產品的實施單位各獎勵1萬元和5萬元,獲得省級和國家級以上名牌產品、著名商標的各獎勵5萬元和10萬元。二是強化宣傳培訓,提升種植水平。為引導果農按照《彌勒縣優質無公害葡萄生產技術規程》種植和管理,全面提升葡萄種植水平,該縣2010年就葡萄冬剪、抹芽、病蟲害防治等一系列管理技術專題培訓5次,培訓人數達2 280人次,發放技術資料2 300余份;同時組織葡萄種植戶代表到建水縣和大理州賓川縣等葡萄產業發展先進地區,參觀考察和學習先進成熟種植管理技術和成功的產業發展模式。目前全縣廣大葡萄種植戶普遍掌握了育苗、移栽、疏花、疏果、整枝、病蟲害防治等技術,避雨設施栽培、石灰氮涂芽破眠、葡萄環剝等新技術得到推廣應用,并形成了科學高效、全面系統、成熟完善的葡萄種植技術體系。三是積極推廣新技術,引進新品種,促進葡萄產業提質增效。以每667 m2補助500元的政策扶持力度,積極推廣葡萄避雨栽培技術。目前,全縣累計推廣葡萄避雨栽培、葡萄防冰雹網建設和朵美茲涂芽破眠技術分別為74.27 hm2、33.33hm2余和 1 333.33 hm2, 葡萄環剝技術80 hm2;先后引入赤霞珠、京秀、紅提、早黑蜜、無核白雞心、云中舞、法國野等11個優質葡萄品種。四是大力實施龍頭企業帶動戰略,不斷促進葡萄產業發展壯大,走葡萄產業規模化、現代化發展之路。認真落實扶持政策,鼓勵企業、個人、農戶實行規?;N植,逐步形成“公司+科技+基地+農戶”的葡萄產業發展格局。目前全縣已引進浙江、昆明、玉溪等地企業和個人到虹溪、彌陽、朋普等鄉鎮發展優質大棚葡萄95.33 hm2。五是實施品牌促銷。利用彌勒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和葡萄資源優勢,大力實施葡萄品牌戰略,通過積極申報產品、產地認證,創造葡萄產業知名品牌,提升產品知名度,增強市場競爭力。目前,彌勒葡萄憑借成熟時間早、果香味濃、酸甜適中、質量上乘的極大優勢,深受廣大消費者歡迎,在搶占市場上贏得先機,遠銷貴州、湖南、湖北、四川、海南、廣東及東南亞一帶,年均銷售3萬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