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特約通訊員孫兆軍) 近年來,延安市蘋果產業按照“南提北擴”的發展思路,把加快規模擴張和加強果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結合起來,全面推進果業標準化、產業化和現代化建設,使產業整體水平大幅提升。
一是基地北擴提前實現目標任務。為了做大產業規模,在深入調查研究、認真試驗示范的基礎上,提出了面積向北擴張的戰略構想,制訂了《延安市北部丘陵溝壑區蘋果“十一五”規劃》和《延安市2008—2012年蘋果產業發展規劃》,明確了到2012年底全市蘋果面積達到20萬hm2的目標任務。截至目前,全市蘋果面積達到20.05萬hm2,比“十一五”末增長了56.9%,提前實現了規劃目標。二是果品產量和質量效益大幅提升。狠抓果業生產管理,大力推廣“大改形、強拉枝、巧施肥、無公害”四項關鍵技術,推進標準化生產,果品產量逐年增加,優果率不斷上升,效益連年增長。蘋果產量、產值分別由 “十一五”末的95.3萬t、16.2億元增加到221.5萬t、53.9億元,優果率由“十一五”末的69%提升到78%。2011年掛果面積已達到11.2萬hm2,產量240萬t,產值60億元。三是綠色、有機果品基地建設成效顯著。大力發展“果、畜、沼、窖、草”五配套果園,推廣燈、板、帶、芯等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發展循環果業和有機果品生產。全市建成國家標準化示范園5個,共598 hm2;省級標準化示范園、生態示范村168個,共4 751.6 hm2,在洛川、富縣、宜川、寶塔、黃陵、延長 6縣區22個鄉鎮建立國家現代果業項目示范區1.17萬hm2。以生態示范村、示范園區為依托,積極申報綠色有機果品基地認證,獲得認證的國家綠色果品基地5.33萬hm2,有機果品基地5 080 hm2。四是產業化水平明顯提升。大力扶持培育龍頭企業,積極推進行業協會和專業合作社發展,加快果品冷藏庫和加工能力建設,有序引導建立果網、果箱、果袋等關聯企業,產業鏈進一步延長。果品總貯藏能力達到60.4萬t,其中冷氣貯藏能力40.7萬t。新增果汁加工企業2家,新增加工能力6萬t。建成省級果業龍頭企業3家、市級28家,其中獲得自營出口權企業14家。注冊合作社343家,果網、果袋等生產企業有序發展,產業化水平不斷提升。五是果品營銷工作有新突破。以宣傳為抓手,以創立品牌、拓展市場為突破口,積極舉辦蘋果文化節、推介會等宣傳促銷活動,開辦直銷窗口,促進果品順暢銷售。成功舉辦了中國陜西(洛川)蘋果節、寶塔山地蘋果文化節等具有較大影響力的蘋果文化節會,在深圳、北京、上海、杭州、佛山、包頭等地大力開展推介活動,全市累計建立直銷窗口92個,延安蘋果成功進入華潤、聯華、物美等大型連鎖超市,“洛川蘋果”獲得國家馳名商標。六是果農收入成倍增長。2011年底,人均蘋果收入上萬元的專業村將達到389個,覆蓋17萬農業人口;人均收入上萬元的果農戶將達到52 047戶,占全市蘋果生產戶的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