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 截至2011年底,山西省臨汾市新發展水果面積 8753.33hm2,總面積達到 11.38萬 hm2,水果總產量實現了百萬噸目標,總產量100.37萬t,總產量37.98億元,農民人均果品收入突破千元達到1265元。
在促進果業發展方面,該市強化科技服務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一是狠抓標準化果園創建工作,靠典型引路,靠示范說服群眾。2011年全市創建實施標準化果園3800hm2,涉及農戶 6909戶,總產蘋果14.35萬 t,平均每667m2產2518kg,優質果率達到85%以上,平均售價4.10元/kg,總產值 5.885億元,每667m2均收入達10323元。二是強化新品種新技術推廣,完成樹形改造6666.67hm2,推廣果實套袋30億個,病蟲害防控6.67萬hm2,無公害生產2.33萬hm2,引進推廣玉露香梨、紅將軍、涼香蘋果新品種和紅乳、金田蜜葡萄新品種,建設翼城南官莊、牢寨兩個百畝SH矮化中間砧蘋果示范園和隰縣百畝玉露香梨示范園,開展旱地果園集水保墑栽培技術試驗26.67hm2,探索出了解決旱地果園缺水關鍵技術,為下一步大面積推廣奠定堅實基礎。三是完善科技服務體系。市農委依托國家、省水果產業體系組建了臨汾市果樹專家技術指導組。在水果生產主產縣、鄉、村同時建立了比較完善的服務網絡。翼城縣招聘錄用150名果樹技術員,配備到150個果樹生產重點村,每名技術員每年縣財政補助4000~6000元。隰縣解決了8個鄉鎮果樹技術員工資和福利待遇,把鄉鎮技術管理納入到果樹中心全體人員考核當中,使鄉鎮同志感到肩上有壓力,工作有動力,更加安心鄉鎮工作,為果農搞好服務。吉縣招聘3名大學生補充果業中心,把村技術員工資每月提高至1200元,充實穩定果樹隊伍。成立吉縣果樹研究所,在第一時間為果農開展各項服務活動。除此,今年在翼城舉辦了國家蘋果產業技術體系培訓班,在隰縣舉辦國家梨產業體系培訓班,由全國知名首席專家和崗位專家授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