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勇,楊志敏,張 強,崔文慶,楊志芳,方清艷
(云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云南 昆明 650022)
艾滋病在我國的流行已進入快速增長期,云南省是艾滋病流行的重點省份之一,隨著報告HIV感染人數的增加, 衛生、公安、司法等系統的工作人員職業暴露的機會也隨之增加。雖然經粘膜表面暴露感染HIV的幾率僅為 0.09%[1],但因艾滋病目前尚無有效疫苗及治愈方法,HIV職業暴露和防護一直是人們高度重視的問題之一。文章對云南省2005年~2010年以來發生的職業暴露個案進行分析,并對其危險性及實施暴露后預防(PEP)措施探討如下。
云南省2005年~2010年16個州市報告的職業暴露者1138人。
1.2.1 個案登記
按照《全國艾滋病檢測技術規范》(2009年版,以下簡稱《規范》)的“艾滋病實驗室安全防護和職業暴露預防”要求和方法, 對暴露者進行個案調查并填寫“艾滋病職業暴露人員個案登記表”,個案均由當地疾控中心進行登記存檔;從暴露源情況和暴露類型出發, 對暴露的危險性進行評估, 根據評估結果和本人意愿確定是否用藥。采集暴露者當天、4 周、8 周、12 周和6個月血液3ml 做HIV抗體檢測,經過6個月觀察,陽性者繼續觀察并進一步做確證實驗,陰性者排除暴露后感染。
1.2.2 暴露級別
按照《規范》“艾滋病實驗室安全防護和職業暴露預防”要求分級。
1.2.3 暴露后預防處理
發生職業暴露后,主要是進行清洗或消毒處理。
1.2.4 暴露后藥物干預
對每個暴露者都進行HIV 感染相關知識的宣傳, 并告知評估結果。根據暴露源的情況和暴露類型,對暴露的危險性進行評估,依據評估結果和本人意愿確定是否需要服藥。根據評估結果實施兩種用藥方案:基本用藥程序,即雙汰芝300 mg/次,每日2 次,連續服用28天;強化用藥程序,即雙汰芝聯合佳息患(蛋白酶抑制劑)800 mg/次,每日2 次,連續服用28天。
2005年~2010 年共接到職業暴露個案1138人, 各年報告職業暴露人數分別為113人、118人、96人、257人、271人和283人,呈遞增趨勢。累計報告的職業暴露者中,男性465人,女性673人;平均年齡31.9歲,最小14歲,最大69歲;職業構成中,護士占34.9%,醫生占33.7%,公安司法人員占21.3%,詳見表1。

表1 2005年~2010年發生職業暴露人員的職業構成情況
職業暴露在醫院主要為實施手術、采血、麻醉、輸液護理、檢測過程中被手術、采血、輸液器械劃傷、刺傷或者是血液污染皮膚或粘膜;在公安司法系統,主要為抓傷、咬傷、刺傷或血液污染皮膚、粘膜。暴露的方式主要是針刺傷、血液或分泌物接觸皮膚或粘膜、抓傷等,其中針刺傷647例(56.9%),血液或分泌物接觸皮膚或粘膜305例(26.8%),抓傷96 例(8.4%),詳見表2。

表2 2005年~2010年發生職業暴露方式情況
從暴露的級別看,發生I級暴露人數為560人,占49.2%;發生Ⅱ級暴露人數為293人,占25.7%;發生Ⅲ級暴露人數為12人,占1.1%(詳見表3)。暴露源感染情況,輕度649例,占57.1%;重度272例,占23.9%;暴露不明216例,占19.0%。

表3 2005年~2010年發生職業暴露級別情況
在暴露發生后根據評估結果和本人意愿,除164人未服藥外,有 86%的人同意采用基本用藥程序或強化用藥程序進行于預治療,其中803人完成了28天的服藥程序。暴露者分別被要求在暴露后0周、4周、8周、12周、6個月檢測HIV抗體,隨訪到檢測結果均為陰性,無一人暴露后感染。
云南省累計報告的HIV感染者中,很多是注射吸毒人員,他們中一些人由于吸、販毒或參與違法犯罪活動被公安司法機關羈押,公安司法人員在與他們接觸過程中,會發生一些咬傷、抓傷等情況。由于醫務人員長期工作在與HIV感染者密切接觸的第一線,發生職業暴露的概率明顯高于其他人群。因此,一旦發生因職業暴露而感染 HIV,可能對醫務人員或公安司法人員、所在單位和社會造成嚴重影響。
從研究報告情況看,發生職業暴露主要集中在護士、醫生(占68.6%)和公安司法人員(占21.3%);暴露的方式主要是針刺傷647例(占56.9%),血液或分泌物接觸皮膚或粘膜305例(占26.8%),抓傷96 例(占8.4%),與國內有關報告的暴露事故相似[2~3]。因此,這種高危險性的暴露方式應引起高度重視。
有文獻報告,醫務人員在工作中被HIV血液污染的針頭或其他器械刺傷皮膚會有0.3%感染危險,感染的可能性與針頭刺入的位置、注入被污染的血量、血中 HIV的 RNA水平及原患者疾病嚴重程度相關聯[4]。在醫務工作中提倡普遍性防護原則, 將醫療衛生人員接觸到患者血液和感染性體液的危險性減少到最低程度, 是預防因職業暴露而發生的HIV感染的關鍵。加強臨床醫務人員、公安司法人員對艾滋病及其相關知識的全員培訓,暴露后及時使用預防用藥,可有效阻斷艾滋病職業暴露后感染的發生。
值得慶幸的是云南省5年來應用用藥程序進行干預治療的803名暴露者,經過在暴露后0周、4周、8周、12周、6個月檢測HIV抗體均為陰性,無一人暴露后感染。
根據暴露的現狀實施相應的暴露后預防對策,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如發生暴露后應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動水清洗污染的皮膚,用生理鹽水清洗黏膜,有傷口者應在傷口旁輕輕擠壓,盡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動水進行沖洗。在受傷部位的傷口沖洗后,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0.5%碘伏)進行消毒,被暴露的黏膜,應當反復用生理鹽水沖洗干凈,并立即向單位負責人和當地疾病控制中心報告,及時向有關專家咨詢并請專家進行風險評估,必要時服用抗病毒藥物進行預防性治療。
[1] CDC. Public Health Service guidelines for t he management ofHealth-care worker exposures to HIV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post exposure prophylaxis[J].MMWR,1998,47(27):1.
[2] 強來英,張桂云,蔣 巖,等.我國 HIV職業暴露的危險性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06,19(6):449-451.
[3] 黎 鋒,劉 偉,楊秋玲.廣西HIV職業暴露風險性初探[J].應用預防醫學,2010,16(4):249-250.
[4] Marcus R.S.surveillane of health care workers exposed to blood patients infected with the HIV. New Eng J Med,1988,319: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