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爾登畢力格 吳滿喜
1.內蒙古鄂爾多斯市衛生學校,內蒙古 鄂爾多斯 017000;2.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淺談蒙醫藥對痛經的認識
額爾登畢力格1吳滿喜2
1.內蒙古鄂爾多斯市衛生學校,內蒙古 鄂爾多斯 017000;2.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痛經;蒙醫藥;辨證施治
痛經是指在經期及經前后出現明顯下腹部痙攣性墜脹及疼痛或腰酸痛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病癥。婦女以月經初潮到經絕的任何時期都可發生痛經病,尤以青年婦女為多見。蒙醫古典醫籍里以婦血癥、婦赫依癥及婦女痞病等病的癥狀記載。在《中國醫學百科全書·蒙醫學》[1,2]、《蒙古學百科全書·醫學卷》[3]里以單病列出描述。據此,蒙醫藥對痛經的認識已有悠久的歷史。
據有關報道,國內外痛經發病率每年持上升趨勢,發生率在30% ~80%,國外痛經發生率大大高于國內[4]。我國早在18年前全國婦女月經周期生理常數協作組,對全國29個自治區13萬人次婦女月經周期生理常數的調查分析結果顯示,痛經者占33.19%,輕度占45.73%,中度占.81%,重度占13.55%。少女的原發性痛經占75%。據英國一家醫學權威機構調查報告指出,全球女性中80%有不同程度的痛經。牛津大學專家肯尼迪博士在英國科學成就學會會議上說:“三分之二婦女患上經痛,四分之三病發無法工作”。據此,痛經已成為世界性的公共衛生問題。
蒙醫學認為赫依型體質者、宮寒者由于情志所傷、飲食起居不慎而引起三根失衡而巴達干、赫依、黃水偏盛、寒凝血淤或氣血運行阻滯所致。
蒙醫學是根據本病的病因、病理及臨床表現的不同,分為氣滯血瘀型,寒邪凝滯型等兩種[1-2]。
3.1 氣滯血瘀型 癥見經期或經凈后小腹隱痛,喜柔喜按,月經量少,色淡,面色萎黃,神疲乏力,舌質淡紅,苔少,脈細數。
3.2 寒邪凝滯型 癥見經前或經期小腹冷痛,月經量少,色黯有血塊而不通暢。胃疼、腹瀉、頭暈頭痛,舌淡,苔薄白,脈沉細。
根據月經期下腹墜痛,婦科檢查無陽性體征,臨床即可診斷。診斷時必須與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腺肌病等疾病引起的繼發性痛經相鑒別。繼發性痛經在初潮后數年方出現癥狀,多有月經過多,不孕,放置宮內節育器或盆腔炎病史,婦科檢查有異常發現,必要時可行腹腔鏡檢查加以鑒別。
對本病總的治療宜采取疏通氣血運行、鎮痛的原則,再結合患者體質隨癥施治。藥物以健脾歸津散、地黃六味散、暖宮七味丸、吉祥安坤丸、蘇木四味湯為主施治。因血熱盛而痛者主用吉祥安坤丸;巴達干盛而痛者主用健脾歸津散;赫依盛而痛者多以暖宮七味丸為主劑加用地黃六味散、四味蘇木湯等以化瘀,行氣血則疼痛消失。在內用藥同時可酌情配合熱敷,按摩,火灸“三舍”穴進行治療及飲食調節治療。
范某,女,15歲,學生,13歲初潮,經史2年。每次經期前一天開始腰痛、下腹部墜脹疼痛到第三天疼痛加重,伴有頭暈頭痛,乏力、胃疼、惡心。經期月經量少,色黯有血塊而不暢,大便干燥,舌淡,苔薄白,脈沉細。根據上述癥狀診斷為痛經,以活血祛寒改善氣血運行、鎮痛為治則。早飯前煎服地黃六味散 (3g),午用暖宮七味丸 (13丸)飯后冰糖水送服,晚用吉祥安坤丸 (13丸)紅糖水送服。服藥兩周后患者的疼痛等癥狀完全消失,經血量適中,色紅無血塊而通暢痊愈。隨訪20次月經周期,從未痛經,療效穩定。
痛經是臨床上常見的婦科病癥狀之一,蒙醫藥治療痛經有獨到之處,服用方便、療效顯著、治愈率高、無明顯副作用,而且不易復發,已受到廣大患者的信賴及認可,值得在臨床中進一步應用推廣。
[1]蒙醫學編輯委員會主編.中國醫學百科全書·蒙醫學 (漢文)[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3:116-117.
[2]白清云.中國醫學百科全書·蒙醫學 (蒙文)(下)[M].赤峰:內蒙古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302-304.
[3]蒙古學百科全書.醫學卷編輯委員會.蒙古學百科全書.醫學卷 (蒙文)[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601-602.
[4]張麗娟,劉瑞芬.治療痛經經驗 [J].山東中醫雜志,2008:27(10):710-711.
R29
A
1007-8517(2012)15-0002-01
201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