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芳 陳平
廣西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推拿科,廣西 南寧 530023
護理人員自身因素對靜脈輸液穿刺成功率影響的原因及對策
謝芳 陳平
廣西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推拿科,廣西 南寧 530023
靜脈穿刺;護理技術;對策
目前,人們對醫療技術水平與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1]。隨著輸液人數逐年增加,靜脈保護問題逐漸引起醫護人員重視[2]。由于長期靜脈輸液造成了靜脈破壞,所以我們應盡量采取措施,減少對患者的損害。而在臨床上,常常會遇到穿刺困難的情況,如何達到快速、無痛且又一針見血的目的,是護理同仁多年來一直關注的問題[3]。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靜脈穿刺一次成功與否是檢驗護士穿刺技術熟練程度的重要指標[4]。為保證成功靜脈穿刺,使靜脈輸液能夠順利進行,提高治療效果,提高護士素質,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現從對護理人員自身因素角度分析靜脈穿刺失敗原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選擇我院護士60人,男3名,女57名,本科13人,大專47人,每人10例患者,共600例患者,其中男326例,女274例,年齡18~78歲,入院天數≤8天。患者在本次入院前近期未進行靜脈穿刺。患者意識清楚、感覺正常,手背部無瘢痕、皮膚完好、無色素沉著、無淤血、青紫、靜脈炎、無血液系統疾病。
采用自行設計的“患者對門診注射室靜脈輸液滿意度的影響因素”調查問卷。問卷項目包括患者的基本情況、護士的靜脈穿刺技術、服務態度、輸液過程巡視、注射室的環境等。發放問卷60份,由護士當場填寫,當場收回,當場回收有效問卷60份,有效回收率為100%。對問卷結果進行整理分析。
穿刺一次成功,且靜脈輸液治療過程中穿刺部位無腫脹、無藥物滲出,則視為穿刺成功,否則為失敗。
靜脈穿刺共600例,其中靜脈輸液穿刺成功483例,失敗117例,成功率為80.5%,失敗率為19.5%。在失敗117例中,護士自身方面因素中,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①缺乏經驗及操作不熟練;②穿刺部位及血管選擇不當;③護士精神緊張。因上述3個原因引起所占比率分別為3.7%、2.3%、1.5%。
護理人員的心理因素又包括:①護士在靜脈穿刺過程中,自信心不足,常存依賴、膽怯,緊張心理,直接導致靜脈穿刺失敗,產生不良情緒,并對接下來的工作繼續產生不良影響。我們經常可見有些護士一次靜脈穿刺失敗后,往往會變得緊張萬分,忐忑不安,不敢再下第二次針,接下來的工作也是變得畏手畏腳的。煩亂的心理因素,護理工作任務重、疲勞、家庭、社會各方面遇到的不順心的事,都可引起護理人員心煩意亂,精神不振,情緒低落。②護理壓力。患者情緒不良,對靜脈穿刺不配合,甚至挑剔,資歷淺的護理人員易產生緊張心理。③對老年患者、嬰幼兒、危重患者及靜脈暴露不明顯的患者缺乏耐心,產生急躁情緒。有些患者因長期靜脈用藥,靜脈穿刺較困難,患者對接受新的護理人員穿刺往往產生不信任感。護士為顧及面子,急于求成。④缺乏有效溝通。護士在為患者進行靜脈穿刺時,不善于把握有利時機,與患者有效交談,分散其注意力,致使患者缺乏信任感,產生緊張情緒,不能做到有效配合,導致靜脈穿刺失敗。
責任心是保證安全的前提,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礎。一些護士缺乏責任心,看問題不能從自身找原因,認為事情做好做壞,能不能穿刺成功不重要,自己只是剛開始,時間長了自己肯定能行。不注重熟練掌握靜脈穿刺的步驟,拖拉懶散,真正到了病人面前丟三落四,顧此失彼,不善于模仿正確的靜脈穿刺手法,導致一次次穿刺失敗。
不能熟練掌握穿刺技術,其中包括不會選擇合適的血管、進針角度不當、穿刺針型號不對、固定方式不當等。
穩定的心理素質對靜脈穿刺一次成功至關重要。護理人員在進行穿刺時要沉著、鎮靜、耐心、精力集中,不論何時給人穿刺都不應草率、盲目行事,不要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心中沒底、盲目進針,就容易失敗。在工作中要精神飽滿,精力充沛、保持愉快的心情,樂觀、開朗的情緒,無論是家庭的不愉快,社會各方面的不如意,都不能將不良情緒帶到工作中來,做到在工作中情緒輕松愉快,心境良好,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臨床技能,表現最佳的技術水平,才會思緒敏捷,操作得心應手,避免不良情緒造成穿刺失敗而給患者增加痛苦。因此,無論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任何挫折和困難,都不能將情緒帶到工作中來,運用心理學知識來調節好自我,穩定自我。其次,還要樹立必勝的信心,消除恐懼心理。自信心是使穿刺技巧正常發揮的基礎,是做好穿刺工作的關鍵,任何原因造成穿刺者的心理不穩定,情緒波動,均可引起技術動作變形,從而導致穿刺失敗。護理人員任何時候都要情緒穩定,保持良好心態,別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在靜脈穿刺中無論遇到任何困難,都應認真、細心、不驕不躁,面對患者的不信任,更應沉著、冷靜,做到一次穿刺成功,證實自己的能力,取得患者的信任。此外,護士還要善于溝通,有較強的交際能力,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護理人員對待患者要熱忱,富有同情心和愛心,給患者以親切感,要態度和藹,耐心,細致地做好解釋及安慰工作,詳細了解患者情況,與患者親切交談,分散注意力,做到輕、準、穩的成功穿刺。緊張心理可使患者皮膚及組織收縮,增加針尖進入皮膚的阻力,容易因阻力大而用力進針掌握不準針尖方向而穿透血管壁。緊張也可致全身血管收縮,血管壁彈性一時性降低而使血管腔縮小影響穿刺。運用語言技巧,創造寬松和諧的氛圍,消除患者的緊張心理,并能讓患者輕松接受靜脈穿刺、配合穿刺。總之心理因素對靜脈穿刺影響大,應注重提高護理人員的心理素質。
4.2.1 改進淺靜脈穿刺程序
淺靜脈輸液是淺靜脈穿刺技術之一,要求做到規范、連貫。在我們去病房之前,我們應該備好托盤,好好檢查一下看東西有沒有齊全,不要丟三落四,讓患者產生不信任感。較為合理的輸液程序是:消毒瓶口→選擇血管→扎止血帶→消毒皮膚→輸液管排氣→靜脈穿刺→妥善固定。扎止血帶后消毒皮膚,待排氣完成時,皮膚消毒處的碘酒正好晾干,達到消毒目的,接著進行靜脈穿刺。此程序采用一次性排氣法,僅用60~90s,是常規法所需時間的1/2,并且能減少藥液丟失,避免輸液過程中的污染[4]。
4.2.2 扎止血帶的時間與方法
靜脈穿刺不僅受個體差異和環境溫度的影響,還與扎止血帶的時間長短密切相關。靜脈穿刺能否成功與靜脈充盈程度有很大關系。扎止血帶的最佳時間是40~120s,此時靜脈充盈最佳,靜脈穿刺成功率高達98.33%[5]。體位的不同對靜脈壓和靜脈充盈度影響很大,患者取坐位,手臂下垂時,由于重力作用,手背部血管內的壓力比自然平伸時高35 mmHg。手臂下垂扎止血帶法,可使手背淺靜脈充盈度最佳,適用于靜脈充盈不良或難以辨認的患者。對于消瘦、血管不固定、肌張力低下、衰竭、嚴重水腫及肥胖者,可采取扎雙止血帶的方法,兩根止血帶相距約15cm,1min后松開下面的止血帶,此時局部血管充盈良好,一次穿刺成功率明顯提高。
4.2.3 選擇血管的方法
陳瑩等研究[6]認為,扎止血帶后,囑患者交替握拳和伸手3-6次,可使靜脈充盈提高,靜脈走行清晰,暴露充分,且可減輕局部皮膚在扎止血帶時產生的不適感。①對于彈性好,血液較充盈的靜脈,可遵循護理操作常規程序進行;②如遇到易滑動血管,可用左手拇指、食指同時繃緊皮膚,固定血管。常規消毒后,稍用力快速地直刺或斜刺入血管;③對于浮腫病人的血管,可根據解剖選擇血管,按壓局部片刻松手見到血管顯露后,立即按常規穿刺。如血管充盈不良,可在穿刺部位的上、下兩端扎止血帶,然后用注射器連接頭皮針進行穿刺,可邊進針邊抽回血,見到回血后,連接輸液管,常規固定。
4.2.4 充分暴露血管
①局部熱敷法:對小兒腹瀉、失血性休克等靜脈塌陷的患者,采用此法可使局部血管擴張、靜脈充盈明顯。給低體重及周圍循環不良的新生兒采血時用足底加溫法,既縮短采血時間,又不影響結果[7]。②皮膚涂擦血管擴張劑法。對血管細難以辨認、血管痙攣及彈性差等穿刺困難患者,局部涂擦血管擴張劑,可明顯提高靜脈充盈度,且無不良反應。常用阿托品、2%山莨菪堿或1%硝酸甘油涂擦局部皮膚,使小靜脈迅速充盈。
4.2.5 減輕疼痛的方法
選擇合適、銳利的小號針頭,適宜的進針角度、速度,減少進針時帶入的微粒成分。進針時要穩、快、準,毫不猶豫,絕不拖泥帶水。同樣的疼痛刺激,對敏感性高、體質差、注意力集中的患者,引起疼痛感覺均較強烈;對此類患者穿刺時,應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消除患者的緊張心理應讓其臥位,頭偏向對側,穿刺前多按摩注射部位,使皮膚及組織松弛,靜脈充分擴張暴露,按摩是給局部足夠的刺激,以增加局部對疼痛的耐受力。穿刺時還應注意針頭進入皮膚的速度要快而均勻,針尖與皮膚的角度依皮下脂肪厚薄而定。以免皮膚被切割而阻塞針尖,針頭進入皮膚后避免針尖挑起皮膚,應看準靜脈走向,以針尖與血管最小的角度進入血管,既可減輕疼痛也可以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并能讓患者輕松接受靜脈穿刺。熟練掌握穿刺技術,減少皮下探測血管的次數。
4.2.6 靈敏的應變能力
學會護士角色的改變并適應它,護生從課堂到病房,一切都是全新的,自身沒有任何經驗可取,在工作中往往是機械的。靜脈穿刺時,選擇血管后,發現不太滿意,卻不能隨機應變,給病人合理解釋后,另行選擇,只是在進針點反復比試不敢刺人或是毫無把握的盲目穿刺,導致失敗。另外,靜脈穿破后的補救方法穿刺也是考查應變能力,穿破后無回血,外撤針頭時見回血,則說明穿透血管,采用指壓扎穿部位止血進行補救,即扎穿血管后,針頭緩慢往外撤。見回血后停止撤針,采用如下補救措施。方法一:立即指壓扎穿部位,同時松開止血帶,先以手指重壓1min左右,然后打開調節器開關,此時手指輕按,以液體能緩慢通過為準。觀察1min左右無外滲可停止按壓,膠布固定針頭,成功率達90%。方法二:針頭外撤有回血后,不應停止,再將針頭平行進針少許,使針頭超過扎穿部位,可避免滲漏。在做靜脈穿刺時,輸液針頭應留1/4長度的針梗在皮膚外,才能在穿破血管后加以補救[9]。
4.2.7 護理技能的培訓
護理事業是一個不斷進步、與時俱進的過程,我們需要緊跟時代的步伐,不斷開拓進取,不斷創新。平時的科室小講課和技能培訓不可等閑視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無論是多么牢固的護理理論知識亦或多么精湛的護理技能,都學要一點一滴的積累,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技能培訓不僅可以培養護士的創新意識和批判性思維,提高其綜合素質,還可以使護理工作更加規范、科學,從較大程度上體現護理專業在衛生保健服務中的獨特價值和貢獻。
[1] 董淑華,王建榮,潘慶聯,等.靜脈輸液相關新技術的應用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9):719.
[2] 呂硯君,胡掛艷,呂亞君.靜脈輸液中靜脈保護的問題探討[J].中華醫學實踐雜志,2003,2(10):83.
[3] 公丕欣,張靜,宋明嬌.疑難淺靜脈穿刺技術與方法研究進展[J].現代護理,2004,10(11):115-118.
[4] 李德霞,張俐,任琳,等.應用臨床路徑對首次住院的糖尿病病人實施健康教育[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7):55-56..
[5] 李曼玲.扎止血帶時間長短對淺靜脈穿刺成功率的影響[J].護理研究,2001,15(3):168.
[6] 陳瑩,馬彩英.三種靜脈充盈法在靜脈穿刺中的應用比較[J].寧夏醫學院學報,2006,28(2):183-184..
[7] 江智霞,燕軍,何玉瓊.新生兒足底加溫采血法與常規采血法對比[J].中華護理雜志,2000,35(11):695-696.
[8] 馮敏,劉安琴,孫燕芳.山莨菪堿擴張局部皮膚淺表血管的臨床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1998,33(4):187.
[9] 吳蘭芳.影響小兒靜脈穿刺成功的因素[J].河北醫學,2001,7(12):11-12.
R472.9
A
1007-8517(2012)15-0026-02
2012.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