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玉珍
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人民醫院藥械科,甘肅 隴南 748500
淺析基層醫院中成藥的不合理使用
寇玉珍
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人民醫院藥械科,甘肅 隴南 748500
中成藥;合理用藥
我國中成藥的發展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中成藥因其療效確切、使用方便、副作用小等特點,深受廣大患者的喜愛。然而,中成藥如果應用不當,也會產生毒副作用,甚至危及生命。隨著中藥制藥新技術、新劑型的不斷發展,中西醫結合治療疾病已成趨勢,西醫師應用中成藥比例也越來越高,但很多西醫師對中醫藥知識缺乏了解,臨床上應用中成藥的不合理處方非常普遍。本人從我院統計的不合理處方出發,結合二十多年的臨床藥學經驗,對中成藥的不合理使用情況分析如下。
1.1 藥證不相符 中醫重視“辯證論治”,遵循“理、法、方、藥”治療原則。例如:頭痛,中醫分外感頭痛和內傷頭痛,臨床上常將用于治療痰瘀阻絡證的“頭痛寧膠囊”用以治療因外感所致的“鼻淵”頭痛;如感冒,中醫分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將用于風寒感冒的“感冒清熱顆粒”用以治療“風熱重、惡寒輕、口渴、苔黃、脈數”的風熱證;又如黃疸,中醫分陽黃和陰黃;部分臨床醫生對于病情未經辯證,將適用于濕熱黃膽的“舒肝寧注射液”甲肝、乙肝全盤上;或將具“活血通脈”的“注射用丹參粉針”和“舒肝寧注射液”聯用治療乙肝,既延誤了疾病的治療,加重了患者的經濟負擔,又造成了醫藥資源的浪費。而“異病同治”即不同西醫病名在中醫的辯證理論下屬同一證型,就可以用相同的藥物進行治療,如:“補中益氣丸”可用于胃下垂、脫肛、子宮下垂、重癥肌無力的治療,因其有相同的病機:脾氣虛弱、中氣下陷。
1.2 劑型選用不當 中成藥多以口服為主,起效較慢,服用時間較長;但在急救時應選用發揮療效迅速的靜脈注射劑、氣霧劑、舌下片、速效高效的口服固體制劑,以免貽誤病情。
1.3 配伍方法不適宜
1.3.1 中成藥與西藥的配伍禁忌 在臨床中西藥聯用是比較普遍的現象,具有增強療效、適合復雜病情的需要、減少毒副作用等特點,如:丹參注射液不宜與喹諾酮類注射液配伍使用,配伍后溶液出現渾濁;含鈣離子的中成藥不能和強心苷并用,因鈣離子與強心苷有類似作用,能加強心肌收縮力,抑制Na+-K+ATP酶,會加強強心苷的作用和毒性。甘草類制劑 (如復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安胃瘍膠囊)不宜與多元環堿性強的生物堿 (如利血平、奎寧、麻黃堿)同服,因甘草中所含的甘草酸易與生物堿產生沉淀 (難溶性復鹽)影響藥物的吸收而降低療效;或者中西藥兩者產生酸堿中和的作用 (如保心丸、烏梅丸、山楂丸與堿性的氨茶堿、蘇打片、胃舒平合用時,由于酸堿中和作用,從而影響藥物的療效;含汞類中成藥如朱砂安神丸、六神丸、仁丹等不宜與碘喉片、溴化鉀同用,同用易產生有毒的汞鹽而導致藥源性腸炎;四環素類抗生素,因分子中含有酰胺基和酚羥基,與含鈣離子的中成藥 (如牛黃解毒丸、黃連上清丸等)合用宜形成溶解度很小的絡合物而影響吸收。
1.3.2 違反中藥的配伍禁忌和特殊人群用藥禁忌 含有醋制芫花和甘遂的祛痰止咳顆粒與含有甘草的通宣理肺丸、鎮咳寧膠囊等藥同時應用;給糖尿病患者服用含糖顆粒制劑 (如扶正顆粒、芪風顆粒)、蜜丸 (補中益氣丸、金貴腎氣丸)和口服液 (阿膠口服液)等;嬰幼兒開用參附注射液。
2.1 藥物名稱與藥物功用的見名生義 如把清熱解毒的“蓮芝消炎膠囊”、“喜炎平注射液”誤當成抗生素來使用,殊不知清熱藥的抗感染作用,與抗生素的作用有一定的差異。
2.2 使用劑量不適當 膠囊劑因兒童不宜吞服,故一般不宜用于兒童,由于醫師的疏忽,常將“熱炎寧膠囊”、“蒲公英膠囊”用于兒童,囑:1/2粒或1/3粒,口感差、分量不易掌握;或者有些藥劑人員發藥時往往不向患者交代服藥時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項,提醒患者忘記時按說明書服用,以及患者服藥時的隨意性,想吃就吃,不想吃就不吃,很難保持有效的血藥濃度。其實,中藥的劑量,比較容易掌握:12歲以上的兒童服用中成藥的劑量與成人相當,5~10歲服用成人劑量的1/2,2~5歲服用成人劑量的1/3,1歲以內的嬰兒服用成人劑量的1/4。或任意加大日用劑量:注射用丹參 (400mg/支),正常用法為:400mg,每日一次,開具為:800mg、1200mg;紅花注射液 (20ml/支)正常用法為:5~20ml,每日一次,開具為:40ml;超劑量使用,往往容易引發藥物不良反應及藥源性疾病而危害患者的健康。
2.3 服藥時間不合適 一部分患者不注意服藥時間:有刺激性的藥物宜飯后半小時服藥,健胃藥、補益藥、止瀉藥宜飯前服用,便于充分發揮藥效,驅蟲藥宜清晨空服或臨睡前服用,治瘧藥宜在瘧疾發作前2小時服用,鎮靜安神藥宜睡前0.5~1小時服用,解表藥宜及時服用,慢性病宜定時服,急性嘔吐、驚厥及石淋、須煎湯代茶飲者,均可不定時服用。
2.4 過用、濫用藥物 常見的有同種藥物的不同制劑重復使用、同類藥物的重復使用;如甆航片、益母草軟膠囊合治產后出血及子宮復舊;使用感冒清熱顆粒、感冒清熱軟膠囊治療感冒;蒲公英膠囊、板藍根顆粒治療上呼吸道感染;山香圓顆粒、蓮芝消炎膠囊治療咽炎;地奧心血康膠囊、復方丹參滴丸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八正合劑、熱淋清顆粒治療泌尿系感染;奇正消痛貼膏、麝發香壯骨膏治療骨關節痛;白芍總苷膠囊和雷公藤多甙片治療風濕病。
綜上所述,為了更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中成藥,這就要提高西醫師對辯證用藥的認識,加強中醫藥理論的學習,認真把握中西藥聯合應用的指征和禁忌;提高中醫師、西醫師和藥師的業務能力的同時,加強臨床醫師及藥師間的合作,以避免中成藥的不合理應用。
R969.3
A
1007-8517(2012)15-0052-01
20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