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筱云 楊 梅 夏 麗 何 丹 王雪梅
云南中醫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中醫診斷學病案及案例教學問卷調查分析
胥筱云 楊 梅 夏 麗 何 丹 王雪梅
云南中醫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目的:為了探討中醫診斷學病案及案例教學對學生的影響,提高中醫診斷學病案及案例教學質量。方法:分析學生現狀及教材內容;選擇適當病案及案例,根據教學需要分類、加工;在教學全程中實施多種形式的病案及案例教學;課程結束時進行問卷調查。結果:調查顯示多種形式的病案及案例教學受到絕大多數學生的認可,認為有助于理論聯系實際,提高辨病、辨證能力。結論:病案及案例教學可以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教學質量,有助于培養規范的中醫辨證診斷思維,鞏固專業思想;但應注意教學內容及模式的特殊性,并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反饋意見不斷改進。
中醫診斷學;病案;案例;教學;問卷調查
我們針對中醫一年級學生的特點,進行了中醫診斷學(以下簡稱“中診”)病案及案例教學的實踐與探索,授課結束后進行了匿名式問卷調查,以詳細了解學生對教學的反映及需求,為進一步改進教學提供客觀依據。
1.1 教學對象、授課學時及問卷發放 授課對象為本院中醫本科專業2009級中西醫臨床3班,2010級中西醫臨床3、4班,均為90學時,2010級中醫針推班,72學時。發出問卷222份,收回222份。
1.2 教材 選用朱文鋒主編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新世紀 (第二版)全國高等中醫院校規劃教材《中醫診斷學》。
1.3 病案及案例教學的設計與實施概況 病案及案例教學的設計思路是基于中診是中醫的主干課程之一,是培養學生臨床思維的重要課程,病案及案例教學有利于學生將所學理論與臨床實際緊密聯系,但是由于中醫一年級下學期的學生只完成了中醫基礎理論的系統學習,不具備完整的中醫藥知識,使中診的病案及案例教學不可能像中醫臨床課一樣要求,既理、法、方、藥面面俱到,因此我們課前一是注重認真分析,明確課程特點,不盲目模仿和借用中醫臨床課的案例教學法;二是剖析學生現有的中醫知識特點、醫學常識特點、學習心理特點,以利因人、因材施教。另外考慮案例教學耗時較多,不可能在授課全程應用,所以,我們詳細分析教材結構及大綱要求,確定以八綱辨證、病性辨證、臟腑辨證中的常見證型作為病案及案例教學的重點,診法部分則在適當的授課進程中以病案的形式講授各相關的臨床表現。在上述工作的基礎上,從正式出版的中醫教材、中醫醫案著作、各級中醫學術期刊雜志中及自己臨床工作中療效較好的病案中有針對性地篩選癥狀、體征鮮明、典型,辨證依據較完整,辨證思路清晰,具有教學意義的病案及案例,在不違背原始材料主要內容的原則下,根據學生的知識結構的認知水平及不同教學內容對病案及案例進行適當加工整理,特別突出病史、臨床表現、辨癥、辨病、辨證、證候分析等內容,使之與教學目標保持一致。
最后,將病案及案例與教材內容對應分為賞析病案、示范病案、病案引入、練習病案、作業病案、討論案例等內容,使之具有不同的主要內容、難易程度、實施方式,以利達到不同教學目的。
同時,我們認為由于學生中醫專業知識的欠缺所限,中診的案例教學是一個漸進的、持續的復雜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學生必須具備相應的專業理論知識與技能,才有實施案例教學的可能,所以,中診專業理論的課堂講授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們首先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及培養目標精講系統理論,分析重點、難點,傳授專業技能,使學生較快掌握必需的知識與技能,為案例教學奠定基礎。在理論課講授的過程中,遵循讓學生盡早接觸病案,先有感性認識,再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全方位實施病案和案例教學的原則,我們采取四診部分重視辨“癥”,早期實施病案教學,因材施教活用病案,橫向聯系,逐漸辨證來培養臨床思維能力,同時精心設計課前提問、病案作業,答疑糾偏強化鞏固;考試增加病案內容,學以致用全面考核等方法使病案與案例教學在教師的引領、指導下逐步展開,并且涵蓋教學過程的各個關鍵點。結果顯示,多種方式、全面實施的病案與案例教學模式保證了預期教學目標的達成。
調查顯示:93.24%的學生認為案例教學很有必要,對學習幫助很大 (74.77%)、有幫助 (23.87%)、一般(1.35%)、無幫助 (0%);病案教學使學生對相應證型掌握達 到 100% 者 (23.87%)、85% (28.38%)、70%(28.38%)、60%以下 (1.8%)。因而67.56%的人認為病案教學量應當再多些,32.43%主張維持現狀。學生最喜歡的病案教學形式依次是辨證訓練 (47.30%),病案賞析(41.44%)、病案引入 (11.26%)。
辨證章最難掌握的部分由高到底分別是八綱辨證(26.58%)、病性辨證:(26.13%)、臟腑兼病辨證(25.23%)、臟腑辨證 (22.07%);難掌握部分分別是證候分析 (46.40%)、相似證鑒別 (38.74%)、臨床表現(9.01%)、辨證要點 (5.86%)。
案例及病案教學對你的幫助是 (一人可以選多個答案):有助于理解、記憶教學內容 (94.59%)、提高了思考分析能力 (88.74%)、活躍思維,增強綜合學習能力(75.68%)、加強了對重點內容的掌握 (72.52%)、提高了學習積極性 (60.81%)、了解了中醫療效 (52.70%)、鞏固了中醫專業思想 (47.75%)。學習后有64.86%的人對中醫的看法有較大的好的改變、27.93%的人有改變;有35.59%的人對中醫專業原無興趣,病案及病案教學后產生了興趣。
實踐證明中診的案例教學不是不能實施,而是應當考慮怎樣做最適合學生當前的情況,最符合教學規律,所以不能照搬中醫臨床課程的現成經驗,必須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的水平特點選擇他們易于接受的案例內容,設計適合一年級中醫生的案例教學程序或模式,同時,要認識到案例教學不能完全代替理論授課。通過實踐與調查,我們高興地看到案例教學確實對中診學的學習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彌補了學生缺乏臨床感性認識的不足,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高,參與意識強,課堂授課和討論中注意力高度集中,思想火花劇烈碰撞,百家爭鳴,課堂氣氛活躍,鍛煉了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而深受學生的歡迎和認可,全部學生對案例教學的必要性持肯定態度,大多數學生要求增加案例教學內容及時間。同時,通過病案及案例教學也不斷地向學生展示了中醫辨證論治的思路及療效魅力,增進了學生對中醫的了解,改變了學生對中醫的看法,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好的開端對于學生今后的中醫學習生涯頗為有利。
當然,調查也顯示了各有約1/4的學生感到辨證章中的八綱辨證、病性辨證、臟腑辨證、臟腑兼病辨證的內容有一定學習難度,四者均屬于中診重要的基礎內容,也是目前臨床不可缺少的辨證方法,臟腑兼病辨證因為涉及多個病位、多種病性而辨證難度加大;另外,各種辨證體系中又以證候分析、相似證鑒別為最難掌握的兩部分,提示教師今后應在辨證章、證候分析、相似證鑒別等部分多下功夫,進一步做好教學設計,強調以基礎理論加基礎技能訓練為主,加強案例教學力度,帶領學生找出規律,反復訓練、強化,突破難點,使之達到熟練、牢固掌握。
R241
A
1007-8517(2012)15-0077-02
云南中醫學院院級教育科學研究課題“中醫院校中醫診斷學案例教學應用研究”。
胥筱云 (1958-),女,云南昆明人,教授,研究方向:“四診”客觀化研究;民族醫藥理論研究。
2012.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