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紅波
吉林省洮南市中醫院,吉林 洮南 137100
重型顱腦損傷的觀察及護理
朱紅波
吉林省洮南市中醫院,吉林 洮南 137100
顱腦損傷;觀察護理
重型顱腦損傷是各種外傷中最嚴重的損傷,并發癥發生率高,死亡率高。我院從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重型顱腦損傷26例,男20例,女6例,年齡在10~65歲之間。根據病人的特點及存在的護理問題,采取了相應的護理措施,配合一系列的防治手段,取得了滿意的效果,治愈15例,死亡7例,致殘4例。
1.1 意識變化病人的意識變化反映了顱腦損傷的程度。重型顱腦損傷病人多處于昏迷狀態,昏迷時間越長,提示病情越重;如意識逐漸惡化,為繼發性腦受壓表現;出現中間清醒期,是硬膜外血腫的重要診斷依據。
1.2 瞳孔變化觀察瞳孔的變化給臨床診斷提供重要依據。雙側瞳孔散大,對光反射消失,提示腦損傷嚴重,預后不良;一側瞳孔進行性散大,對光反射遲鈍或消失,伴意識障礙加深,是顳葉溝回疝的重要體征;雙側瞳孔縮小或大小多變,對光反射消失,應考慮腦干損傷。
1.3 生命體征變化血壓、脈搏、呼吸的變化是提示顱內高壓程度的依據。傷后血壓升高、脈搏、呼吸變慢,提示腦受壓;傷后血壓下降,脈速而弱,呼吸減慢多為腦干損傷或合并外傷出血致休克,傷后高熱40℃以上,伴意識障礙,多為視丘下部或腦干損傷所致中樞性高熱;腦挫裂傷可出現38℃左右的吸收熱,如傷后3~4天出現發熱,應考慮感染所致。
2.1 呼吸道的護理肺部感染是重型顱腦損傷最常見的并發癥,加強呼吸道的護理尤為重要。①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定時翻身叩背,促進痰液排出;②定時吸痰,每次吸痰時間成人不超過15秒,兒童不超過10秒,吸痰后應聽診肺部,評估吸痰效果;③注意觀察痰液的顏色、性狀,若發現痰量增多,且伴發熱,應考慮有可能肺部感染,及時報告醫生,做相應的處理,如攝胸片,痰培養及藥敏試驗,選擇敏感的抗生素等;④保證有效給氧、供氧濃度在30%~35%,血氧飽和度>96%,必要時行氣管切開,并按常規做好呼吸道護理,保持氣管導管及用具清潔無菌,避免呼吸道感染;⑤嚴密觀察呼吸情況,監測自主呼吸頻率、節律和幅度,呼吸頻率>35次/分,伴有呼吸困難者,應考慮機械通氣,以保持呼吸道通暢。
2.2 胃腸道護理重型顱腦損傷因丘腦下部、腦干、迷走神經功能障礙,是并發上消化道出血的高危人群,上消化道出血好發于早、中期激素的使用階段與機體的應急期,應嚴密監測血壓、脈搏、呼吸、嘔吐和便血、皮膚粘膜色澤、血紅蛋白和紅細胞壓積等有關指標,以便全面掌握病情,了解胃內出現情況。如嘔吐咖啡物并伴柏油樣便、血壓下降,收縮壓低于80mmHg,血紅蛋白短期內下降20%,面色蒼白等,應視為上消化道大出血,立即禁食、停用激素藥物,行胃腸減壓并給予止血,靜脈用止血藥物,輸新鮮血液,嚴密觀察血壓出血量變化,嘔吐時應將頭偏向一側以防窒息。
2.3 泌尿系統的護理監測腎功能的指標是精確記錄每日尿量,特別是單位時間內的尿量、尿比重;每日抽血監測尿素氮、肌酐、尿酸、二氧化碳結合力,血清鉀、鈉的變化,如尿量每日少于400ml或8小時內不足150ml,伴血清肌酐明顯增高,提示腎功能損害,有可能發生急性腎衰,應及時報告醫生,查找原因,采取措施糾正停用對腎臟有害的藥物。留置導尿管者每日更換儲尿袋,每周更換一次導尿管,膀胱沖洗每日二次。在護理中要注意觀察尿的性質與顏色,定期查尿常規。保持會陰清潔,防止尿路感染。
2.4 高熱的護理高熱可引起機體代謝,促進神經毒性物質的釋放,增加血腦屏障的通透性,加重顱腦損傷。重癥顱腦損傷患者的高熱可分為兩類:中樞性高熱和感染性高熱,顱腦損傷時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通常受累,導致其體溫調節功能障礙,從而出現中樞性高熱。感染性高熱多因微生物內毒物及內源性致熱物質分泌增加而引起。目前,對高熱的處理多采取亞低溫療法,且越早實施越好。亞低溫療法在重癥顱腦損傷的治病中有明顯的腦保護作用,能改善患者的癥狀與預后。實施亞低溫治療時,所有患者均應給予冬眠藥物,以達到預防和控制寒戰的目的。然后予以冰毯、冰帽,并于腋窩,頸動脈,腹股溝等處給予溫水,酒精擦浴以輔助降溫,降溫不宜過快,以每小時下降1℃為宜,一般將體溫降至33℃~35℃。降溫過程中應監測體溫,同時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尤其是心律、心率的變化,警惕低溫引起的心律失常。亞低溫治療一般持續5到7天,不宜過長或過短。復溫時應緩慢而平穩,先撤出冬眠藥物,將冰毯溫度調到36℃~37℃1~2天,讓其自然復溫,在撤去冰毯機。對因感染引起的高熱,應積極給予敏感的抗生素治療。
2.5 營養護理重癥顱腦損傷患者多不能自主進食。而顱腦損傷后長伴有代謝,若不及時補充能量,患者會出現營養缺乏,抵抗力下降,影響組織修復及病情恢復,所以在顱腦損傷早期應加強營養,防止代謝紊亂,增加機體抵抗力,促進患者神經功能恢復,在患者胃腸功能正常的狀態下,可給予鼻飼高熱量,高蛋白,適量維生素等流質飲食,同時做好鼻飼管的護理。
2.6 心理健康恢復期要加強心理護理。當病人意識清醒后會產生恐懼、絕望、煩躁等心理變化,護士應針對不同病人耐心做好思想工作,鼓勵病人,讓病人感覺到和藹、親切和安全,使病人增強信心,精神松弛,情緒穩定,積極配合治療及功能鍛煉,爭取早日康復。
R473
A
1007-8517(2012)15-0133-01
2012.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