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亞棉 金 棟
(河北省河間市人民醫院,河北 河間 062450)
偏頭痛病因復雜,類型也較多。治療上西醫主要是采取對癥處理的方法,有時效果欠佳。近年來筆者采取養血清腦顆粒聯合氟桂利嗪膠囊、洛索洛芬鈉治療偏頭痛,收效較好?,F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河間市人民醫院門診患者80例,按文獻[1-2]確診為偏頭痛(普通型及典型),中醫辨證屬瘀血阻絡、兼血虛肝陽亢盛[3]。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40例,男性16例,女性24例;年齡27~59歲,中位年齡40歲;病程6個月至6年。對照組40例,男性16例,女性24例;年齡25~58歲,中位年齡39歲;病程6個月至8年。兩組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口服鹽酸氟桂利嗪膠囊5 mg,每日2次;洛索洛芬鈉60 mg,每日3次。治療組加服養血清腦顆粒,每次4 g,每日3次。必要時給予鎮靜止吐等對癥處理。兩組療程2周。1個月后評定療效。
1.3 療效標準 參照《偏頭痛療效判定標準》[4]及《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擬定。臨床痊愈:頭痛及伴隨癥狀消失,TCD檢查腦血管痙攣和或供血障礙完全緩解。顯效:疼痛強度減輕2級,伴隨癥狀減輕,或發作次數或疼痛持續時間減少2/3以上,TCD檢查腦血管痙攣完全緩解,或腦血管痙攣的程度、供血障礙明顯減輕或腦血管痙攣的數目明顯減少。有效:疼痛強度減輕1級,或發作間隔時間延長或頭痛持續時間縮短不足2/3,TCD檢查腦血管痙攣的程度、供血障礙有所減輕或腦血管痙攣的數目有所減少。無效:疼痛強度減輕不足1級,或頭痛持續時間縮短不足1/3,或疼痛加重,持續時間延長,TCD檢查無改善。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5.0統計軟件。采用t檢驗及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組40例,臨床痊愈20例,顯效9例,有效6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87.50%。對照組40例,臨床痊愈15例,顯效7例,有效5例,無效13例,總有效率67.50%。結果示治療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偏頭痛屬于中醫學“內傷頭痛”范圍,是在臟腑功能失調、氣血陰陽逆亂的基礎上,內有痰濁、瘀血內阻,外受風寒濕熱等六淫邪氣引發而產生的一種發作性疾病。臨床觀察,發病前多與勞累、氣血不足、情緒不暢有關。本癥的發生以氣機逆亂、脈絡瘀阻為主要病機,對于反復發作的血管性頭痛選用養血清肝、活血化瘀藥物往往可取得很好療效。
養血清腦顆粒由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鉤藤、雞血藤、夏枯草、決明子、珍珠母、延胡索、細辛組成,具有養血平肝、活血通絡的功效,能有效改善血管功能失調,增加腦血流量,改善腦缺血缺氧,減少體液成分的改變和鈣離子內流,緩解原發性神經抑制過程等。本觀察表明,養血清腦顆粒聯合西藥氟桂利嗪膠囊、洛索洛芬鈉治療偏頭痛,較單用西藥效果明顯,可以明顯緩解癥狀,并能改善腦血管痙攣和血液供應,未見明顯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應用。
[1]吳江.神經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286,285, 285.
[2]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內科常見病診療指南:中醫病證部分[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8:128.
[3]周仲瑛.中醫內科學[M].2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292-294.
[4]孫怡,楊任民.實用中西醫結合神經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426-427.
[5]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