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仁代吉
青海省玉樹州藏醫院婦兒科,青海 玉樹 815000
婦女帶下量明顯增多,色、質、臭氣異常,或伴全身或局部癥狀者稱帶下病。相當于現代醫學中的生殖器感染疾病,如陰道炎、宮頸炎、子宮內膜炎、附件炎等,本病主要由于濕邪影響任脈、帶脈,以至帶脈失約,任脈不固形成,濕邪有內外之別,外濕指外感之濕邪。內濕,一般指脾虛失運,腎虛失固所致。故臨床帶以脾虛、腎虛、濕熱三者來分析。
1.1 脾虛 飲食不節,情懷抑郁,肝氣乘脾,損傷脾氣,運化失常,水谷之精微不能上輸以化血,反聚面成濕,流往下焦,傷及任脈、帶脈而帶下。
1.2 腎虛 素體腎氣不足,下元虧損,或房勞多產,傷及腎氣,封藏失職,陰液滑脫而帶下。
1.3 濕熱 經行產后,胞脈空虛,因久居陰濕之地,或手術損傷,以致濕熱下注,或因熱毒蘊蒸損傷血脈,導致帶下赤白。
2.1 脾虛 選穴:氣海、帶脈、白環俞、三陰交、足三里。
功能:本方有健脾利濕,調理任脈、帶脈的作用,取帶脈以固攝本經經氣。氣海調理任脈,理氣化濕,取白環俞助膀胱之氣化,利下焦之濕邪,足三里、三陰交,健脾利濕,脾健濕除,帶脈固攝則帶下自除。
2.2 腎虛 選穴:關元、帶脈、腎俞、照海。
功能:有補益腎氣,溫暖下焦,固攝帶脈的作用。
2.3 濕毒 選穴:帶脈、中級、陰陵泉、下關。
功能:取帶脈、中極清瀉下焦濕熱,調理任脈、帶脈以行約束之權,陰陵泉可清熱解毒,利濕止帶。
有婦人患赤白癥,已有五年余,在當地醫院多次診治無好轉,今日特來我處求治,經查后取氣帶脈、白環俞、陰陵泉、腎俞、關元、中極等穴交換針刺,每日一次,每次留針15分鐘,針三次后白帶減少,針一療程后恢復到正常帶下,隨訪五年無復發。
針灸治療帶下癥有一定的療效,但應查明原因,明確診斷,再予治療。如病人年齡有40歲以上,帶下赤黃,應排除癌的可能性,平時應節制房事,注意經期衛生,保持外陰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