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芹
湖北省丹江口市第一醫院,湖北 丹江口 442700
懷孕和分娩是女人一生當中的重大改變,經過漫長的十月懷胎與產房的呻吟掙扎后,接踵而來的是自己身心復原的需求,以及呵護新生命的哺育之責。產后期本身就是一種壓力環境。產婦必須面對身體的改變,潛意識的內在沖突,以及為人母所需要的情緒調整等。產后抑郁癥一般易發生在產后第一天至第6周之間。
產后雌激素的水平突然下降是產后抑郁癥發生的可能原因,和產后抑郁有關的激素,還有泌乳激素,腎上腺類固醇等。
有產后抑郁癥的產婦,時常出現焦慮以及強迫的特殊品質,或者出現過度自我控制和順從。另外,對母親角色有認同缺損婦女,時常會有強烈的依賴需求,因此和丈夫或母親產生共性關系。這種依賴關系使產婦無法認同母親角色,以至于對自己的母職角色產生沖突和適應不良,因此,無法克服母育工作壓力,如此便容易形成產后抑郁癥。
家庭經濟的需求是造成產后抑郁癥的社會因素。眾所周知,我國是個傳統農業大國,中國女性承擔著過重的經濟責任,為社會和家庭創造著巨大的經濟效益。一旦處于產褥期,女性必將遠離經濟建設,心理上將會產生負罪感、歉疚感,這些情緒如果得不到疏散,長此以往必將讓處于產褥期的女性形成產后抑郁癥。
對病人提供健康教育,通過心理咨詢的方式,幫助產婦消除造成疾病的可能,盡量幫助產婦協調家庭之間的種種人際關系,通過家庭防視與病人交談的機會,建立相互信任的易患關系。使其能充分宣泄情緒與表達機體的不適。護理人員為患者提供針對性的健康指導,使產婦了解到產后抑郁只是一段時間,通過內分泌的自我調解達到新的平衡時,癥狀就會消失,解除患者的不必要的顧慮,指導產婦樹立起哺育新生兒的責任,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緩解不適。
對家屬進行健康教育,護理人員應讓產婦家屬特別是丈夫接受新生兒的生活轉變。家屬一定要分擔產后育嬰兒的責任,并對產婦給予更多的關懷,諒解產婦出現的恐懼,悲觀情緒,并提供精神、心理支持,幫助產婦渡過這一時期。
隨著社會進步和醫學的發展,醫學模式的轉變,人們不僅要求注重生理的滿足,更需要心理上的安適,產后抑郁的發生不但要引起醫務人員的注意,更要加強宣傳力度,預防其發生。
彭同源圍產保健護理與診療技術及事故防范處理實用手冊298黑龍江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