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建 (杭州師范大學臨床醫學院診斷教研室,浙江 杭州 310015)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漿內脂素與糖脂代謝的相關性研究
潘 建 (杭州師范大學臨床醫學院診斷教研室,浙江 杭州 310015)
老年2型糖尿病;血漿內脂素;糖代謝;相關性
目前,糖尿病是繼癌癥與心血管病之后對人類健康危害最大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圍繞2型糖尿病發病機制、治療方法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發現血漿內脂素和2型糖尿病之間存在一定的關系〔1〕。本文對比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及健康老年人空腹血漿內脂素水平與糖脂代謝的相關性。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初診為2型糖尿病的120例老年患者,均符合世界衛生組織1999年制定的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其中男89例,女31例,年齡65~78歲,平均72.3歲,病程大于5年患者77例,病程小于5年患者43例,平均病程7.2年。42例患者無并發癥,37例患者有2~3種并發癥,41例患者有3種以上的并發癥。選擇同期進行健康體檢的100例非2型糖尿病老年人,男74例,女26例,年齡65~78歲,平均71.9歲。
1.2 方法
1.2.1 檢測指標
1.2.1.1 基礎數據 對所有受試者進行基礎數據的采集,包括身高、體重、血壓、腰圍、臀圍、腰臀比、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測定。
1.2.1.2 血液生化指標 抽取所有受試者空腹8 h后的靜脈血抗凝管中并混勻,于4℃低溫離心,分離血漿在-70℃低溫冰箱保存,統一時間采用ELISA法測定(美國Phoenix Pha瑚aceutical)集中檢測所有受試者空腹血漿內脂素水平。同時抽取10 ml血液于普通試管中,送檢驗科檢測空腹血糖、胰島功能全項及其他生化指標。所有患者均于餐后2 h取血樣再次檢測餐后2 h血糖。血糖采用氧化酶法測定,血清胰島素采用電化學發光法測定。其他生化指標采用全自動生化儀測定。
1.2.2 分組 按照葡萄糖耐量數據將患者分成2型糖尿病組、葡萄糖耐量減低健康組、葡萄糖耐量正常健康組;按照腰臀比將患者分為肥胖組和非肥胖組;按照2型糖尿病患者并發癥的有無將其分為并發癥組和非并發癥組;按照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長短將患者分為病程大于5年組和病程小于5年組。分別統計所有患者的血漿內脂素水平并進行比較。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5.0軟件,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各指標間的關系判定采用直線相關分析及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
2.1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與健康老年人血漿內脂素水平比較老年2型糖尿病組血漿內脂素水平為(28.33±2.01)ng/ml,高于健康老年人組〔(19.36±1.85)ng/ml〕,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不同病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漿內脂素水平比較病程大于5年的患者平均血漿內脂素水平為(34.12±2.21)ng/m l,明顯高于病程小于 5年的患者〔(25.23±1.86)ng/m l〕,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有無并發癥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漿內脂素水平比較 無
并發癥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漿內脂素水平為(23.45±1.35)ng/ml,明顯低于有并發癥的2型糖尿病患者〔(36.11±2.84)ng/m l〕,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 肥胖組與非肥胖組血漿內脂素水平比較 肥胖組與非肥胖組血漿內脂素水平無顯著性差異(P>0.05)。
2.5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漿內脂素水平與糖代謝指標、一般資料的相關性分析 患者的一般資料(性別、年齡、身高、體重、腰圍、腰臀比等)及糖代謝指標(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胰島素抵抗水平)等為自變量,血漿內脂素水平為因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餐后2 h血糖是血漿內脂素水平的獨立相關因素。
眾所周知,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高危因素〔2〕。脂肪組織除具備儲存能量的功能外,還分泌多種具有不同功能的脂肪因子,如瘦素、抵抗素、脂聯素、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劑-1等,這些脂肪因子在調節糖脂代謝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他們的水平和肥胖、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心血管病等有著密切的相關〔3〕。血漿內脂素即是新近發現的一種脂肪因子,與糖尿病及肥胖的關系近年來也受到眾多學者的關注。血漿內脂素于2005年由Fukuhara等〔4〕從人體皮下脂肪和內臟脂肪中分離、鑒定得到。通過研究發現內脂素具有類胰島素活性,可有效降低血糖水平,但其降糖的方式和原理與胰島素存在明顯差別。在正常生理情況下,內脂素的血漿黏度很低。在空腹情況下,血漿內脂素含量約為胰島素的10%,在進食情況下,約為胰島素的3%,不隨血糖濃度的升高而明顯上升,這和胰島素有明顯的區別。Chen等〔5〕發現2型糖尿病患者的內脂素水平在0.6~63.6 ng/ml,而健康人的內脂素水平為0~32.5 ng/m l范圍。
血糖(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葡萄糖耐量試驗是觀察機體糖代謝變化情況的一般指標。老年患者隨著年齡的增加,其對糖的代謝率呈現不斷降低的趨勢。本研究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漿內脂素水平明顯高于健康老年人,且病程較長的患者較病程較短的患者內脂素水平明顯升高,有并發癥患者較無并發癥患者內脂素水平高。這些結果顯示,血漿內脂素與2型糖尿病的發生、發展有著明顯的相關性。
1 萬春輝,陳占峰,周 猛.2型糖尿病血漿內脂素與糖脂代謝關系〔J〕.鄖陽醫學院學報,2009;28(6):543-5.
2 劉 蓉,朱 劍,劉 超.不同糖耐量人群及糖尿病患者血漿內脂素與血糖及胰島功能的關系研究〔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7;27(16):1280-1.
3 溫彩珍,成興波.2型糖尿病患者血漿內脂素水平的變化〔J〕.江蘇醫藥,2008;34(3):293-4.
4 Fukuhara A,Mastsuda M,Nishzawa M,etal.A protein secreted by visceral fat thatmimics the effects of insulin〔J〕.Science,2005;307(5708):426-30.
5 Chen MP,Chung FM,Chang DM,etal.Elenated plasma level of visfatin/pre-B cell colony-enhanceing factor in patientswith type2 diabetesmellitus〔J〕.JClin Endocrinol Metab,2006;91(1):295-9.
R587.1
A
1005-9202(2012)03-0587-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2.03.067
潘 建(1976-),男,助教,主要從事內科學研究。
〔2011-04-10收稿 2011-07-12修回〕
(編輯 徐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