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惠娟
(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中醫醫院,寧夏 石嘴山 753000)
接觸性外陰皮炎是婦科常見疾病,多由理化因素刺激而成,表現為外陰部接觸部位不同程度境界清楚的紅斑,嚴重者腫脹、疼痛,嚴重影響工作、學習,給生活帶來不便,患者非常痛苦,筆者采用經方龍膽瀉肝湯加味內服外用治療本病,療效顯著?,F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門診患者58例,年齡13~51歲;其中藥物使用不當20例,使用不潔的衛生墊18例,堿性肥皂者5例,使用避孕用具者5例,穿著化纖內衣褲6例,其他4例;病程最短3 d,最長14 d;辨證均屬濕熱壅結證,所有病例經陰道檢查及白帶涂片檢查排除滴蟲、霉菌等感染,均有明顯的誘因史,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相關標準。
1.2 治療方法 予龍膽瀉肝湯加味:龍膽草15 g,梔子9 g,車前子 9 g,黃芩 9 g,澤瀉 9 g,柴胡 9 g,當歸 6 g,木通 6 g,生地黃10 g,滑石粉 15 g(包煎),紫草 10 g,甘草 6 g。每日 1 劑,水煎 2次分服,藥渣加水煎取藥液1000 mL,趁熱熏洗患處,每日2次。7 d為1個療程,一般1~2個療程。
1.3 療效標準[1]痊愈:皮疹紅斑消退,臨床癥狀體征消失。好轉:臨床癥狀和體征消退30%以上。未愈:癥狀和體征未緩解,甚至加重。
58例患者中痊愈56例,好轉2例,未愈0例,全部有效。
王某,女性,36歲。2008年1月5日初診。患者半月前因外陰部瘙癢難忍,帶下量多,曾于當地衛生所就診給予高錳酸鉀粉清洗外陰,患者因初次使用此藥加之無文化,自行治療時藥物用量過多,初時只覺外陰部輕度不適,漸感到燒灼樣疼痛,伴皮色發紅,未引起重視繼續使用,10 d后自覺外陰部疼痛加重,且發現大小陰唇皆腫脹高起,行動艱難,騎自行車更是痛苦難當,隨來我院就診。刻下伴見口干口渴,尿少澀痛,色黃,舌紅苔薄黃,脈弦數。婦檢:外陰已產式,陰毛干枯無光澤,兩側大小陰唇均明顯腫脹高起,皮色暗紅,觸痛,外陰皮膚上自陰毛以上,下至肛門后約4 cm,左右大腿內側約直徑23 cm大小區域均成暗紅色,未見有潰瘍面,陰道暢,內見少量黃色黏稠樣分泌物,有臭味,宮頸中糜,子宮附件未見異常。中醫診斷陰腫,證屬濕熱蘊結,西醫診斷藥物性外陰炎。治以清熱解毒利濕,涼血消腫止痛。方以上方加白花蛇舌草15 g,內服外洗。用藥3劑,1月9日復診,訴外陰燒灼疼痛消失,腫脹明顯減輕,行動自如,小便自利。查外陰皮色微紅,紅腫減輕,無觸痛,舌淡紅,苔薄黃,脈弦。效不更方,前方繼投3劑后諸癥悉除,后以龍膽瀉肝丸合人參健脾丸善其后,隨訪亦未見外陰瘙癢復發。
接觸性外陰炎屬于中醫學“陰瘡”、“陰腫”范疇,認為濕熱邪毒內侵,或肝經郁熱,脾虛生濕,蘊而化熱,濕熱下注外陰所致?!夺t宗金鑒·前陰諸癥門》謂“夫人子戶腫脹墜痛,及兩拗疼痛者,謂之痃,乃心肝兩經火盛,濕熱下流所致”。而足厥陰肝經繞陰器,入屬肝臟,肝經有濕熱,可以影響到下焦的病變。采用龍膽瀉肝湯內服外用清瀉肝膽濕熱,方中龍膽草大苦大寒,清泄肝膽濕熱為君藥,黃芩、梔子、白花蛇舌草苦寒瀉火,澤瀉、木通、車前子、滑石粉清熱利濕,使濕邪從小便而去,柴胡疏肝利膽,配以生地黃、當歸養血滋陰,紫草涼血止血,解毒消斑,共奏清熱解毒利濕、涼血消腫止痛之功效,以達標本兼治,使邪去正安,從而效如桴鼓。
此病大多是由藥物及其他化學藥品如高錳酸鉀、外用抗生素藥膏等使用不當以及使用不潔的衛生墊、平素穿著化纖內衣褲等引起過敏性的反應,過敏體質者尤易發生,臨床表現輕重不等,在臨床治療上較為棘手,西醫無特殊的治療方法,筆者采用經方對癥治療效果明顯,值得臨床深入研究。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