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紅葉
(河南省鄭州人民醫院,450003)
腰椎間盤突出癥主要是指腰椎間盤變性,纖維環因外力牽拉而致破裂。髓核從損傷的纖維環處膨出、突出,壓迫神經根而產生腰腿痛的癥狀。本病又稱纖維環破裂癥,好發于青壯年,男性多于女性。臨床以L4~5和L5~S1之間突出最常見。本癥如不及時治療往往影響工作和生活。近年來筆者采用推拿療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取得較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本組80例患者中男50例,女30例;年齡最小18歲,最大56歲;病程最短7天,最長2年。L3~4突出者10例,L4~5突出者45例,L5~S1突出者25例。本組患者均有腰痛伴下肢疼痛或麻木,均經MRI或CT檢查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癥。
診斷標準[1]:①腰部有外傷史、慢性勞損史或受寒史。大部分患者在發病前有慢性腰痛史。②好發于青壯年。③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壓增加(如咳嗽、噴嚏)時疼痛加重。④脊柱側彎,腰椎生理弧度減小或消失,病變部位有壓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功能活動受限。⑤下肢受累神經支配區感覺遲鈍,病程長者可出現麻木感。⑥直腿抬高試驗或加強試驗(+),膝、跟腱反射減弱或消失。MRI或CT檢查可顯示腰椎間盤突出、膨出的部位和程度。排除腰椎椎管狹窄、腫瘤、結核、骨折、腰骶部先天畸形。
患者側臥位,患肢在上,屈膝屈髖約90°,健肢在下,自然伸直,腰部放松。醫者面對患者站立,兩手分別按于患者肩前部和臀部,同時作反方向的緩緩用力扳動,行腰椎斜扳法,每側1次。有明顯骨質疏松者不宜用此法。
患者仰臥位,醫者立其右側(囑患者下肢屈曲),一前臂按扶患者膝前下方,另一手托握患者雙足跟,雙手協調用力,進行頓挫性的向胸腹部緩力按壓并左右旋轉腰部,伸直下肢。然后醫者為患者行直腿抬高動作3~5次。
患者取坐位,掌擦患部以熱為度。也可配合熱敷患部結束治療。推拿每次20min,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治療2~3個療程,每個療程結束后,休息3~5天,繼續下1個療程。
療效評定標準: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中“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標準”[1]。治愈:癥狀完全或基本消失,陽性體征轉陰,直腿抬高70°以上,恢復正常工作。好轉:癥狀大部分減輕或消失,直腿抬高50°~70°,可從事一般性工作。無效: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直腿抬高30°以下。
結果:治療80例,治愈60例,好轉15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93.75%。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好發于青壯年,而推拿療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可以松解局部肌肉粘連,改善腰部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消除無菌性炎癥,減輕神經根周圍的水腫,同時運用腰部扳法可以調整腰椎后關節的力學平衡關系,改變髓核與神經根的相對位置,減少對神經根的刺激和壓迫[2]。推拿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確切,但也應該意識到椎間盤突出在一定誘因下容易復發,因此臨床治愈后要求患者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勞累、負重,臥硬板床以防復發。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01-202.
[2]蔣位莊.脊源性腰腿痛.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22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