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玲
(吉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長春132001)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變,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逐年增多。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的常見病證之一,按其發作時心率的快慢分為快速性和緩慢性兩類。緩慢性心律失常指竇性緩慢性心律失常、房室交界性心律、心室自主心律、傳導阻滯(包括竇房傳導阻滯、心房內傳導阻滯、房室傳導阻滯)等以心率異常為特征的疾病。心律失常是指由于心臟自律性異常和傳導異常,使心臟活動的規律發生紊亂,引起的心動過速、過緩或心律不齊。心律失常病因廣、種類多,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以中老年多見,嚴重者可致心力衰竭、休克或猝死。心律失常屬于中醫“心悸”、“怔忡”、“虛勞”、“昏厥”等范疇 ,病位在心,但與肝、脾、腎三臟密切相關。此病以虛證為主,多為氣血陰陽虧損,陽虛水泛;實證多為痰濁瘀血所致。將筆者這些年采用中西醫方法護理心律失常的體會報道如下。
1.情志護理:避免不良情緒刺激,保持身心愉快,多關心病人,進行勸解、安慰,使其配合治療。
飲食護理:宜營養豐富、易消化,以低脂肪、高維生素及高蛋白質為主,進食速度不宜過快,可少量多餐,以稀飯為主,勿過飽。忌煙、酒、濃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及肥甘厚味。
2.用藥護理:嚴格按照醫囑的計量、時間、方法服藥。觀察特殊藥物服藥后的反應,如洋地黃類藥物,服藥前應檢查心率、心律,用藥后如心率突然減慢或加快,并出現惡心、嘔吐、頭暈、色視等癥狀時應立即報告醫師,及時處理。
1.密切觀察脈搏、速度節律、力度有無過急、過緩,有無結代,注意心率、心律、血壓、呼吸、面色、汗出、水腫、尿量、舌象等病情變化。避免心悸發作的誘發因素,如情緒激動、飲食過飽、過度疲勞、外邪入侵、大便秘結等。
2.注意心悸發作時間和持續時間,并作記錄。心悸伴有胸悶、氣促、口唇青紫、面色無華、汗出肢冷、心前區劇痛、脈結代,應立即報告醫師,做好搶救準備。
3.久病重癥臥床者,加強生活護理,保持口腔及皮膚清潔,每日用生理鹽水及中藥漱口,于睡前飯后定時用紅花酒精按摩受壓部位。
4.病室環境:保持整潔、舒適,經常通風換氣,保證溫、濕度適宜及室內空氣清新。避免突然而來的噪音、恐怖、驚駭等刺激。
1.心陽虛弱證:①環境應安靜、幽雅,避免噪音,室內溫度宜略高,心悸發作時應臥床休息,以免耗傷心氣,加重病情。②飲食宜多樣,忌酒,少食生冷。③中藥宜溫服,服藥后宜進熱粥熱飲,增加藥力。④畏寒肢冷可給熱水袋保暖或服用姜糖水。⑤本型心悸常因突然受驚或情緒刺激而發作,故應避免情志內傷,使之心情愉快。⑥夜難入寐者,按照醫囑在睡前給鎮靜藥物,忌濃茶、咖啡等飲料。
2.肝腎陰虛證:①本型患者心煩易躁,必須禁止刺激,及時寬慰疏導。②飲食宜清補,以清淡養陰而富于營養為原則,如蓮子、銀耳等,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煙酒等。③室內宜清爽、通風、安靜,大便干燥者宜滋陰通便。④生活有節,勞逸結合,慎房事。
3.氣陰兩虛兼心脈瘀阻證:①環境應安靜,怔忡胸痛者,絕對臥床休息,禁止探視,避免情緒激動。②氣滯可加重血瘀,故應防止情緒刺激,保持心情舒暢,以暢血行。③飲食宜清淡,忌肥甘厚味,辛辣食物。④中藥湯劑宜溫服。用紅花泡水代茶飲,有活血之功效。
4.脾腎陽虛證:①陽虛畏寒者,室溫宜偏高,注意肢體保暖。②飲食宜溫熱,給清淡流食或半流食,少食糖類、豆類易產氣食物,以免加重腹脹。可食用桂圓蓮子粥。③中藥宜熱服或溫服。④注意觀察病人情緒變化,關心病人的疾病,使病人心情舒暢。⑤畏寒肢冷,可給熱水袋保暖。小便不利,可給予小腹部熱服,或順時針按摩。⑥怔忡嚴重時,絕對臥床休息。如發現喘促、悸動不安、兩唇青紫、汗出肢冷、脈微欲絕等,應立即報告醫師,遵醫囑立即給氧,迅速建立靜脈輸液通道,配合做好搶救工作。
1.生活起居有常,保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隨氣候變化而增減衣被,慎防感冒。
2.保持性情舒暢,避免激動、憂傷,平時可欣賞一些優雅悅耳的音樂,以陶冶情操。
3.飲食有節,勿過飽,多食新鮮蔬菜、水果,減少肥甘油膩之品及食鹽的攝入,戒煙、酒,忌刺激性食物。
4.根據自身體質,選擇適當的鍛煉方式,以不感覺勞累為度。
5.心悸病人藥應常備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