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強
湖北省通山縣人民醫院檢驗科,湖北 通山 437600
急性肺栓塞 (APE)是臨床較為常見的一種心血管疾病,該病具有臨床起病急、病死率高等特點,嚴重威脅到了患者的生命健康。由于該病缺乏典型的癥狀和體征,因此臨床漏診率和誤診率較高。故早期確診APE并對其進行風險評估,制訂合適的治療方案,對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改善患者預后有重要的意義[1]。實驗室檢查是診斷APE的一種重要輔助手段,其中D-二聚體 (DD)水平檢測在急性肺栓塞診斷中的臨床應用日益廣泛,為進一步探討BNP和DD水平檢測在急性肺栓塞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本文將做如下研究。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0至2011年間收治的78例急性肺栓塞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肺栓塞診斷標準,入院時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癥狀,經肺動脈多層螺旋CT或MRI檢查確診。其中,男性41例,女性37例,年齡43~74歲,平均年齡 (61.5±3.4)歲。另選取同期來我院體檢的78例健康者作為對照組,兩組研究對象在性別、年齡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兩組間具有可比性。
1.2 檢測方法 取研究對象清晨靜脈血3mL,以3000r/min分離取血清,采用免疫比濁法測定兩組患者的檢測兩組患者的DD水平,儀器為東芝公司生產的 TBA 120型生化分析儀,試劑盒由日本積水醫療株式會社提供,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操作,DD水平>3mg/L為陽性。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5.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同時采用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DD水平檢測結果 APE組患者的DD檢測水平為(5.1±1.3)mg/L,顯著高于對照組人群的 (2.1±0.6)mg/L,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2.2 檢測陽性率 APE組患者的DD水平檢測陽性率為97.4%,顯著高于對照組人群的10.3%,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急性肺栓塞 (APE)臨床表現不典型,多與冠心病、心絞痛、肺炎、支氣管炎、胸膜炎等極為相似,臨床易造成誤診和漏診,從而延誤了治療時機,增加了患者的病死率。據國外文獻報道:肺栓塞的漏診率可高達70%。患者若得不到及時的診治,肺栓塞病死率可高達30%,但經過充分治療,病死率可降至2% ~8%[2],因此早期確診急性肺栓塞,并給予有效的治療,是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臨床治療效果的關鍵。
目前,臨床多采用肺動脈造影以及肺通氣灌注掃描檢查等手段進行急性肺栓塞的早期診斷,但醫療費用昂貴,且作為有創性操作,對患者身體帶來了一定的損傷,且漏診誤診現象普遍存在,因此臨床急需尋求一種簡單可靠且敏感性高的無創檢查手段。本研究采用D-二聚體 (DD)水平檢測診斷APE,結果表明APE患者的DD的檢測水平以及和DD水平檢測陽性率均顯著高于健康人群 (P<0.05)。
血漿D-二聚體是交聯纖維蛋白在纖溶系統作用下產生的可溶性降解產物,是特異性的纖溶過程標志物[3],當血栓發生栓塞時,血栓纖維蛋白溶解使D-二聚體濃度增高,對APE的診斷敏感性達可達92%~100%。D-二聚體不僅是預后判斷的可靠標志和短期預后預測因子,而且是急性肺栓塞患者長期預后預測指標[4],能夠顯著降低臨床漏診率和誤診率,可為基層醫務工作者和患者提供一條簡便易行、效果可靠、降低病死率的辦法。
綜上所述,D-二聚體是診斷急性肺栓塞的敏感因子,對于急性肺栓塞的診斷和預后評價有重要的意義,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使用。
[1]陳維芊,賴沙毅.D -二聚體在急性肺栓塞快速臨床診斷中的價值[J].嶺南心血管病雜志,2010,16(6):478-503.
[2]吳宗文,方運勇.D-二聚體在急性肺栓塞的臨床診斷價值[J].當代醫學,2011,17(35):12-13.
[3]趙玉文.腦鈉肽和D-二聚體檢測對急性肺栓塞早期診斷及預后評估的價值[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9,8(7):27-28.
[4]昝家寧,孫葉海.腦鈉肽、C反應蛋白和D-二聚體在急性肺栓塞發病中的意義[J].實用預防醫學,2011,18(5):9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