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國資委企業改革局局長白英姿近日在接受人民網在線訪談時表示,下一步將積極推動中央企業加快建立全面預算管理機制。
科技部近日出臺《潔凈煤技術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提出“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在煤基天然氣、高密度航油等方面形成一批達到國際領先或先進水平的技術及裝備,并探索大規模高效煤基轉化多聯產技術集成示范。
由國家發改委牽頭,40個部門制定的《2012中國可持續發展國家報告》6月1日對外發布。這是中國發布的首個可持續發展國家報告,闡述了中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進展,分析了困難和挑戰,提出了未來的戰略舉措。
據新華社消息,國務院總理溫家寶5月30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提出了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以及新能源汽車等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發展方向和主要任務,并提出了20項工程。
5月28日,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在京召開第一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董事會5個專門委員會設置方案及人選建議,確認聘任集團公司總經理、副總經理、總會計師,審議通過聘任董事會秘書,審議通過了《集團公司章程》等9個制度文件。
自5月31日起,北京開始實施車用汽柴油京5標準。汽油牌號由90號、93號、97號分別調整為89號、92號、95號。京5油品標準大致相當于歐5標準,實施后將顯著減少汽車尾氣污染物排放。
5月17日財政部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4月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12.4%,上繳稅費同比增長16.9%,累計實現利潤總額6690.1億元,同比下降8.6%。
據《中國石化報》報道,5月9日,我國首座自主設計、建造的第六代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海洋石油981”在南海首鉆成功。此次開鉆水域距香港東南320公里,開鉆井深1500米。這是我國石油公司首次獨立進行深水油氣勘探開發。
據美國《世界煉油商務文摘周刊》近期報道,日本煉油商5月份求購加拿大重質高硫原油,以提高經濟效益。雖然加拿大重質高硫原油在日本煉廠不能直接加工,但可以與其他原油混合滿足煉廠加工的要求。
據美國《世界煉油商務文摘周刊》報道,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總裁稱,為尋找更好的價格,將把更多原油銷往亞洲而不是美國。委內瑞拉今年計劃生產石油313萬桶/日。
據《中華工商時報》5月31日報道,中國石油方面表示,預計2015年投產的西氣東輸三線工程將引入社保基金和民營資本,開創了全民投資于大型央企國家重點項目的新模式。
據英國《化學商務》近期報道,受食品相關應用的推動,全球塑料包裝市場將保持增長,發展中國家增長將尤為強勁。到2017年,PET包裝消費量將增長到近1910萬噸,產值570億美元。
國際能源署5月13日表示,到2016年,全球煉油能力將過剩約600萬桶/天左右,除非有較多的煉廠關閉或者目前計劃中要新建的煉廠減少。全球需要有590萬桶/天能力關閉,才能在2016年把全球煉廠利用率拉回到83%的正常水平。
據新華社5月27日報道,我國第一艘自行設計的可燃冰綜合調查船“海洋六號”近日再次深入南海北部區域進行精確調查。如果取樣條件具備,計劃明年再次開鉆獲取新樣品。
美國《世界煉油商務周刊》近日援引德意志銀行的預測報告稱,在盡可能最大量減少排放的情況下,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將在2016年達到峰值,然后直至2020年將會呈減少趨勢。
據美國《石油情報周刊》近期報道,世界范圍內對船用燃料含硫量限制的新規定將使燃料油市場面臨巨變。今年年初國際海事組織將3.5%的含硫標準逐步在世界范圍內推廣,8月起美國和加拿大將實施1%的含硫量新規定。這將進一步改變燃料油市場供需平衡。
據綜合媒體近期報道,由于天然氣價格較低等因素,康菲公司將繼續削減其在美國的天然氣生產,預計每天削減9000桶石油當量。頁巖氣勘探技術革命帶來的供過于求,已使美國天然氣價格持續下跌。
據美國《石油情報周刊》近期報道,伊拉克政府提供一系列激勵措施,希望吸引250億美元私人投資用于新建總產能為74萬桶/日的四個煉廠。當前伊拉克煉廠原油加工質量數量均不足以滿足自給需求,行業發展需要政策吸引外資。
據美國《石油情報周刊》近期報道,BP在印度近海KG-D6區塊的提高產量計劃,受到了印度政府低下的行政效率和煩瑣規則的影響而推遲。其與當地合作伙伴信誠公司的合作也可能因行政原因面臨破裂。
據美國《石油情報周刊》5月7日報道,由于擔心抬高國內低廉的天然氣價格,美國的制造商和城市燃氣運營商都對LNG出口計劃表示反對。美國能源部已經對LNG出口與國內氣價的關系展開研究。
據美國《世界煉油商務文摘周刊》近期報道,環球油品公司(UOP)近日開發了能用天然氣(甲烷)直接生產乙烯的新技術。這項技術大大降低了生產乙烯的原料成本,因為天然氣比生產乙烯的傳統原料乙烷和石腦油便宜得多。
據新華網5月8日報道,阿根廷政府將西班牙雷普索爾公司控股的阿根廷第一大石油企業YPF公司國有化之后,阿根廷的油氣市場面臨重新洗牌,產業規則也面臨調整。在阿根廷投資經營的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外國石油企業要審時度勢,進行相應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