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晚上睡覺之前,齊魯石化熱電廠脫硫車間技術組長劉震都會再看一眼電腦上地方環保部門公布的檢測結果,確認“這一天繼續達標后”,才會安然入睡。第二天一上班,他又會先趴到操作臺前,看一遍操作曲線,“哪怕稍有波動,都得立即進行調整”。確保鍋爐煙氣達標排放,是劉震和他的同事及齊魯石化整個環保系統的一件大事。截至8月1日,熱電廠6套煙氣脫硫裝置實現達標運行273天,創出了一個新紀錄,累計減排二氧化硫超過550噸。
“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績,在國內同類裝置中位于前列。”劉震說,“只有設備運轉良好,管理精細到位、操作精心準確,才能做到這么長時間的連續達標,隨便一個環節有閃失就前功盡棄。”他相信這一紀錄還會繼續延續下去,因為“從公司到廠里再到車間,已經形成了一種良好的工作慣性,堅持就是勝利”。
據齊魯石化安全環保部環保技術科科長馬殿濤介紹,“十一五”期間,齊魯石化擁有的13臺燃煤鍋爐全部實現了達標排放,隨著國家“十二五”排放標準的進一步嚴格,齊魯石化將繼續努力做好工業廢氣減排工作,“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作為現代工業的主要動力源,電力、蒸汽在生產過程中必不可少,而生產電力、蒸汽的火電廠,其燃煤鍋爐的煙氣排放又成為環境的污染源。進入新世紀后,國家對火電廠煙氣排放尤其是二氧化硫排放的管理日趨嚴格,齊魯石化熱電廠成為我國最早建設煙氣脫硫裝置的火力發電廠之一。
該廠作為齊魯石化的動力主供單位,共有8臺燃煤鍋爐、6臺60兆瓦和兩臺65兆瓦的汽輪發電機組,裝機總容量490兆瓦,對外供汽能力達到每小時1600噸。“為做好煙氣治理工作,我們在集團公司的支持下加大投入,全力推進脫硫設備上馬改造,為煙氣減排打下了堅實基礎。”熱電廠安環部工程師幕軍說。
在幕軍的記憶里,齊魯熱電廠從2005年開始,在建設新的發電機組和鍋爐的同時,就按照國家環保要求配套上馬了煙氣脫硫裝置,以減少二氧化硫的排放。脫硫裝置是新工藝、新技術,“這在當時均為同類型的國內首套裝置。”幕軍說。
由于無前例可循,讓該廠脫硫裝置建設和開工,幾乎成了“行業試驗田”。起初脫硫裝置運行不好,被迫年年改造,達標排放周期一直徘徊在幾十天內,脫硫達標成為齊魯石化的重點攻關項目。
針對設備的先天不足,齊魯石化連續召開技術分析會,一邊技術攻關,一邊消化技術,優化脫硫工藝和各項參數。隨后,在中國石化的統一調配下,加大投入,不斷對設備、技術實施改造。在隨后的三四年時間里,連續實施了5、6號脫硫提升效率改造,7、8號脫硫電袋改造等項目,解決了許多運行中遇到的難題,使脫硫裝置的運行狀況有了質的改善,為提高達標排放能力奠定了基礎。
“脫硫是手段,其效果如何關鍵還要看來的煙氣質量,如果硫含量很高,那脫硫的難度肯定會增加,達標排放當然會更困難。”劉震說。
齊魯熱電廠開始重視從源頭治理煙氣污染,盡可能降低鍋爐煙氣中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他們經過認真測算,向煤炭采購部門建議多采購硫分較低的煤炭,使燃煤煤種結構得到明顯優化。緊接著,根據各個脫硫裝置的運行效率,實行分區存煤、分質上煤,使效率高的“能者多勞”,效率低的“量力而行”。同時,針對可能發生的脫硫短時故障造成出口二氧化硫排放超標的情況,專門儲備了部分超低硫煤,在故障突發情況下做到有備無患。他們還采購高效優質脫硫劑,以提高脫硫效率。
在解決了原煤的問題以后,熱電廠開始把加強運行管理作為提升達標排放效果的重點。他們把脫硫裝置納入主裝置管理,加大設備維護力度,針對故障率高的先天不足,組織專業隊伍進行24小時不間斷重點監護,做到“小缺陷不過夜,大缺陷連軸轉”。據統計,僅今年上半年,消除各種設備故障就達到上百次,確保了脫硫裝置的連續運行。針對脫硫裝置自動化水平低的實際,積極開展技術培訓,切實提高操作人員的技術水平。“用高水平的操作確保高水平的裝置運行狀態,使達標排放有了更好的保證。”劉震說。上半年,職工通過不間斷巡檢,發現處理現場問題200多個。
“達標排放不是一個簡單的工作,單靠一個車間不行,要形成一個完善的管理機制,進行系統管理,才能做好工作。”副廠長孫希忠說。
齊魯石化建立了煙氣超標應急機制,制定了煙氣超標事故預案,確保煙氣一旦超標,第一時間就能得以上報處理,通過設備搶修、加強調整、優化上煤等措施,及時消除超標現象。“我們成立了脫硫達標監控小組,煙氣超標1小時,運行人員就要向調度匯報,啟動應急預案。國家的環保標準越來越嚴格,以前4小時超標可以被接受,現在超標1小時就要被考核,不抓緊不行。”劉震說。
他們還大力推行環保設施通報制度。每天早調度會雷打不動地通報煙氣達標、煤質情況以及脫硫裝置運行情況,并及時組織力量做好保運工作。熱電廠嚴格執行“日匯報、周通報、月總結”的環保設施運行管理模式,建立了完整的專項考核制度,一旦發生煙氣超標排放,立即進行事故分析,查找問題,制定解決措施,并對責任單位嚴格考核。
與此同時,完善的監控體系也讓煙氣超標“無處可逃”。在齊魯石化,13臺燃煤鍋爐全部實現了在線監控。而在治理重點的熱電廠,所有脫硫裝置均按國家環保規范,在煙氣采樣孔和采樣平臺安裝了煙氣在線連續監測裝置,并與環保部、省,市環保部門聯網。
“這就像是一套監控煙氣超標的天網,一有風吹草動我們就能發現處理。”劉震說,“環保標準會越來越嚴格,我們的工作水平也會越來越高,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我們自己,讓煙氣達標排放不光是任務,更是一種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