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紅 王 欣 盧日峰 葉 壯 孟春陽 郭 麗
(吉林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毒理學教研室,吉林 長春 130021)
CdTe量子點對Hep-2細胞和HeLa細胞增殖的影響
邱 紅1王 欣2盧日峰 葉 壯 孟春陽 郭 麗
(吉林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毒理學教研室,吉林 長春 130021)
目的 探討CdTe量子點對喉癌細胞株Hep-2、人宮頸癌HeLa細胞株的抑制作用。方法 1、2、4、8、16、32、64、128和256 nmol/L的CdTe量子點作用48 h后,用倒置顯微鏡觀察量子點作用后細胞形態變化,MTT法檢測不同濃度量子點對Hep-2細胞和Hela細胞增殖的影響。結果
倒置顯微鏡觀察,量子點作用48 h后,1、64、128、256 nmol/L Hep-2細胞數量沒變化,其余各組細胞數量增多。Hela細胞從64 nmol/L組開始隨量子點濃度的增加,貼壁細胞減少,懸浮細胞增多。MTT法結果表明2~32 nmol/L CdTe量子點顯著促進Hep-2細胞增殖,其余各組細胞增殖沒有顯著影響。但是從64 nmol/L組開始,與對照組相比,HeLa細胞的生長受到顯著的抑制(P<0.05),細胞抑制率隨著量子點濃度的增加而增加。結論在一定的劑量范圍內,CdTe量子點對HeLa細胞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對喉癌細胞Hep-2細胞的增殖幾乎沒有影響。
CdTe量子點;Hep-2細胞株;HeLa細胞株;增殖
與傳統有機染料相比,量子點(QDs)具有激發光譜寬、連續、發射光譜窄、對稱、發光效率高、光化學穩定性好、粒度不同發射光的顏色不同、生物親和性好等優點,在離體細胞標記、活體細胞成像、活體動物顯微成像等生物學上廣泛應用〔1,2〕。基于這些特點,用半導體QDs標記觀察活體腫瘤細胞在體內的遷移、浸潤、轉移的實時原位研究〔3〕,為腫瘤的研究提供了一個非常有用的研究方法。但是這些應用的前提是量子點對該細胞的毒性低。有研究表明QDs的修飾不同,對細胞毒性不同〔4〕。本實驗旨在研究碲化鎘(CdTe)QDs對兩種不同癌細胞株增殖的影響,探索CdTe QDs對不同癌細胞株的細胞毒性作用。
DMEM培養基(低糖,Gibco公司);噻唑藍(MTT)和二甲基亞砜(Sigma公司);巰基丙酸修飾的CdTe QDs(吉林大學超分子結構與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提供),粒徑4.3 mm,發紅光。
1.2.1 細胞株的復蘇、培養和傳代 Hep-2細胞和HeLa細胞經復蘇后,培養于含10%胎牛血清、100 U/L青霉素、100 U/L鏈霉素、pH7.2~7.4的低糖DMEM培養基中,置于5%CO2、37℃常規培養,1~2 d胰酶消化傳代。
1.2.2 MTT法檢測CdTe QDs對不同細胞增殖的影響 分別取對數生長期的Hep-2細胞和HeLa細胞,經胰蛋白酶溶液消化、計數,調細胞密度為5×104/ml,每孔200 μl接種于96孔培養板,于37℃,5%CO2條件下培養,24 h后換成含CdTe QDs的培養液,終濃度為 1、2、4、8、16、32、64、128、256 nmol/L,對照組不加CdTe QDs,每組6孔,37℃、5%CO2培養箱中培養48 h后,加入MTT 20 μl(5 g/L),繼續培養4 h。吸出孔內培養液后,加入DMSO液(150 μl/孔),將培養板置于微孔板振蕩器上振蕩10 min。酶標儀檢測各孔OD值(檢測波長570 nm)。按下式計算抑制率:抑制率(%)=(對照組OD值-實驗組OD值)/對照組OD值×100%。
1.2.3 CdTe QDs對不同細胞株影響的形態學觀察 方法同
1.2.2,在量子點作用48 h后,倒置顯微鏡下觀察兩種細胞株的形態學差異。
用SPSS13.0軟件行方差分析。
2.1.1 CdTe QDs對Hep-2細胞形態的影響 倒置顯微鏡下,對照組Hep-2細胞生長形態良好,胞膜光滑,細胞生長融合成片。實驗組從2~32 nmol/L孵育48 h后,細胞增多,細胞狀態良好。1、64、128、256 nmol/L實驗組Hep-2細胞形態均未觀察到變化,細胞未見增多。
2.1.2 CdTe QDs對HeLa細胞形態的影響 對照組細胞培養48 h后,細胞融合,細胞質分布均勻。實驗組從1~32 nmol/L孵育48 h后,細胞密度和形態與對照組相似,未觀察到改變。從64~256 nmol/L組開始,細胞密度隨濃度的增加逐漸減少,貼壁細胞減少,懸浮細胞增多,細胞邊角減少,逐漸變為圓形,胞內顆粒增多。
2.2.1 CdTe QDs對 Hep-2細胞增殖的影響 2、4、8、16、32 nmol/L CdTe QDs作用48 h后,對Hep-2細胞有明顯的促增殖作用,OD 值分別為 1.405±0.069、1.404±0.079、1.409±0.107、1.379±0.051、1.334±0.068,與對照組(1.233 ±0.034)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 <0.05)。1、64、128、256 nmol/L CdTe QDs作用48 h后,對Hep-2細胞的增殖沒有明顯影響,OD值分別為 1.301±0.095、1.285±0.031、1.237±0.082、1.228±0.042,與對照組相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
2.2.2 CdTe QDs對HeLa細胞增殖的影響 1~32 nmol/L CdTe QDs作用HeLa細胞48 h后,CdTe QDs對HeLa細胞的增殖沒有明顯影響,OD值分別為0.961±0.058、0.957±0.079、0.940±0.524、0.935 ±0.065、0.938 ±0.085、0.913 ±0.053,與對照組的OD值(0.939±0.055)無顯著性差異(P>0.05)。但隨著CdTe QDs濃度的升高,64~256 nmol/L CdTe QDs作用HeLa細胞48 h后,細胞增殖受到抑制,呈劑量依賴性,濃度越大,抑制效果越明顯,抑制率越大。64、128和256 nmol/L濃度組(0.744±0.054、0.654±0.059、0.411±0.067)與對照組的OD值差異顯著(P<0.05),抑制率分別為20.8%、30.4%、56.2%。
本研究結果表明細胞株不同,相同濃度的QDs毒性作用不同。腫瘤或癌癥作為目前人類難以攻克的難題之一,其機制尚不完全清楚,如能早期診斷,將為腫瘤病人爭取時間,挽救病人生命。QDs作為活體細胞標記,可以在活體內對腫瘤細胞長期動態觀察,為腫瘤發生機制的研究提供新的途徑。癌細胞可以通過內吞作用將QDs攝入體內〔5〕,但是探討適用于各種癌細胞的低毒QDs產品是進行活體細胞標記的基礎,本文的結果表明可以通過改進CdTe QDs的表面結構來篩選適于Hela細胞的QDs標記物。
QDs除具有納米粒子的普遍性質外,由于其合成材料和合成方法的多樣性,導致它們在尺寸和化學性質上有極大差異,引起細胞毒性的機制也多種多樣〔6〕。其物理化學性質,如QDs的大小、電荷和濃度不同,細胞毒性不同;環境因素,如表面修飾物的生物活性〔7〕,QDs的被氧化和被光解等也影響細胞毒性〔5〕。當QDs進入機體后,通過光解或生物降解釋放出內核的金屬離子,導致對機體細胞或組織的損傷〔6〕。CdTe QDs可以釋放產生重金屬離子鎘,鎘對腎臟和骨骼都有毒性,這可能是本實驗的細胞毒性作用機制之一。另外,QDs的細胞毒性可能與活性氧分子(ROS)的產生有關。細胞培養在CO2/O2環境中,由于QDs本身具有能量,能夠將能量轉移給培養液中的氧分子,誘導ROS的產生,導致細胞損傷和死亡〔8〕。本實驗結果提示細胞株不同可能對CdTe QDs耐受不同,毒性反應也不同。
綜上,在一定劑量范圍內,CdTe QDs對HeLa細胞的增長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對Hep-2細胞的增殖不產生影響。
1 Smith AM,Ruan G,Rhyner MN,et al.Engineering luminescent quantum dots for in vivo molecular and cellular imaging〔J〕.Ann Biomed Eng,2006;34(1):3-14.
2 Guan LY,Li YQ,Lin S,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CdTe/CdSe quantum dots-transferrin fluorescent probes for cellular labeling〔J〕.Ann Chim Acta,2012;741:86-92.
3 Gu W,Pellegrino T,Parak WJ,et al.Measuring cell motility using quantum dot probes〔J〕.Methods Mol Biol,2007;374:125-31.
4 Barua S,Rege K.Cancer-cell-phenotype-dependent differential intracellular trafficking of unconjugated quantum dots〔J〕.Small,2009;5(3):370-6.
5 楊 凱,孫德平,陳 睿.半導體量子點對舌鱗狀細胞癌Tca8113系生物學行為影響的研究〔J〕.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07;42(8):483-6.
6 尹芳蕊,高愈希,陳春英,等.量子點的毒理學研究進展〔J〕.衛生研究,2008;37(6):760-3.
7 Hoshino A,Hanaki K,Suzuki K,et al.Applications of T-lymphoma labeled with fluorescent quantum dots to cell tracing markers in mouse body〔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04;314(1):46-53.
8 陳 曉,朱國英,金泰廙.鎘對腎臟和骨骼的毒性研究進展〔J〕.環境與職業醫學,2008;25(4):412-5.
R73 〔
A
1005-9202(2012)23-5199-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2.23.044
1 長春市南關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2 吉林大學第二醫院腫瘤生物治療中心
郭 麗(1973-),女,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干細胞應用研究。
邱 紅(1962-),女,主管護師,主要從事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
〔2012-03-08收稿 2012-07-30修回〕
(編輯 袁左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