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荊云 朱宏梅 楊 軍 彭紅燕 (江漢大學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湖北 武漢 43006)
中國及瑞典老年護理醫院從業人員知識與態度比較
鄧荊云 朱宏梅 楊 軍 彭紅燕1(江漢大學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湖北 武漢 430016)
目的 通過比較中國和瑞典兩國老年護理醫院從業人員知識、行為與態度,探討老年護理的發展方向。方法 從中國武漢市和瑞典博倫厄市各選取9家養老院,選取養老院的護理從業人員共236人,填寫問卷及進行訪談。結果 中瑞在老年護理醫院服務內容的認知、老年護理醫院工作的政策建議、按同比增加老年護理醫院、養老與社區衛生服務功能相結合、加強評價體系、檢測護理醫院質量、從業人員現在缺乏技能的意向等方面有差異。結論 中瑞兩國不同的經濟基礎導致了不同層次需求的差異。在中國發展老年護理,一方面可以借鑒國外經驗,從物質基礎上改進和完善;另一方面,借助傳統文化優勢,從體制等方面要進行促進,明確老年護理醫院功能定位、加強老年護理醫院管理、加強老年護理醫院的從業人員隊伍建設。
中國;瑞典;老年護理
武漢市政府已向國家發改委申報了12個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項目,總投資超過11億元。自武漢市與瑞典博侖厄市在2007年9月正式成為友好城市后,在環保、教育、文化等領域進行了一系列的交流與合作。在兩市政府官員的共同推動下,本學院參與了由瑞典國際開發合作署(SIDA)負責的教育交流項目即Athena和Linnaeus and Palme項目。Athena項目是瑞典政府為職業學校的師生和行政管理人員提供機會去發展中國家;林奈帕爾梅項目(Linnaeus and Palme Program)是一個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大學本科和碩士一級的高等教育國際交流項目,旨在加強瑞典與發展中國家高等教育機構之間的合作。我院于2009年初與博侖厄市的伍可森護理學校結成姊妹學校,確定了彼此感興趣的交流主題;即中方學習瑞方在老年人護理領域領先的理念和豐富的經驗,瑞方學習我院的中醫護理課程;在交流期間,參與了對方學校的日常活動和相關課程學習,考察了醫院和相關醫療機構,并舉行專題講座,在整個活動中我方參與出國交流的師生達到20余人,參與講座和交流活動的師生人數達到300余人,為涉外護理專業的學生開辟了一個新的學習途徑,交流期間的互認學分,獲得了預期的效果。我們課題組成員在武漢市與瑞典博倫厄市于2011年5~6月聯合進行了一項調查,評估老年護理醫院從業人員對老年護理服務知識的掌握程度及對老年護理服務行為與態度的認知,與瑞典博倫厄市進行比較。
員,其中5所國營老年護理醫院77名,4所民營老年護理醫院52名;瑞典博倫厄市3個區9所老年護理醫院的107名從業人員。內容包括性別、年齡、學歷、職稱、崗位等基本情況,對老年護理醫院服務內容、功能定位、開展護理工作的重要措施、最大困難、政策建議等方面的認知及態度,對老年護理醫院工作人
武漢市9所老年護理醫院的129名從業人員缺乏技能、工作意向性的態度等。
由市民政局和課題組成員統一發放書面調查問卷和電子調查表格〔1〕,統一回收,并同時回收有關機構報表資料。
利用SPSS12.0進行一般性描述。
被調查從業人員中方平均年齡(51.78±7.31)歲,其中,男14人,女115人;大專學歷占30.2%,大學及以上19.4%,中專及以下50.4%。初級職稱占50.4%,中級40.3%,高級9.3%;被調查從業人員按崗位分布看,注冊護士占38.7%,護工31.0%,行政管理人員16.3%,醫技及其他14.0%。瑞方平均年齡(48.83±3.25)歲,其中男占19.0%,女占81.0%;大專人數占34.6%,大學及以上49.5%,中專及以下15.9%。注冊護士占32.7%,助理護士55.20%,行政及其他12.1%。
2.2.1 對老年護理醫院功能定位的認知 中方認為臨終關懷是老年護理醫院功能的占89.9%,選擇介護79.8%,選擇護養74.4%,選擇介助59.1%;瑞方認為臨終關懷和介護是老年護理醫院功能的各占80.4%,選擇護養70.1%,選擇介助62.6%。
2.2.2 對老年護理醫院服務內容的認知 所有中方調查者中,認為醫老是老年護理醫院服務內容的占93.0%,選擇護老92.2%,選擇送老74.4%,選擇養老60.0%;瑞方認為護老是老年護理醫院服務內容的占95.3%,選擇送老90.2%,選擇養老71.0%,選擇醫老9.3%。
2.2.3 關于開展老年醫院工作的政策建議 對中方從業人員的調查發現,開展老年護理醫院政策建議中,選擇“政府責任行為、多部門合作”的人最多,占60.5%;其次是“制訂規劃、納入法制建設”14.7%;“按老年人增長速度,同比增加老年護理醫院”16.3.%; “與社區衛生服務功能相結合”7.8%;“獨立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4.3%;“評價體系、檢測護理醫院質量”6.2%。瑞方的調查為“制訂規劃、納入法制建設”的人最多,占91.6%。
2.2.4 對開展老年護理醫院困難的認知 中方認為開展老年人護理最大困難是“政府重視不足”的人數最多,占24.8%;其次為“經費支持不足”23.3%; “規范管理”、“人才隊伍”、“組織網絡”分別占6.9%、20.2%和0.54%。瑞方的調查為“人才隊伍”和“經費支持不足”的人最多,分別占23.4%和20.6%。
2.2.5 從業人員現在缺乏技能的意向 中方認為現在缺乏技能排在前5位的分別是“心理治療”、“疾病診療”、“康復技能”、“法律知識”、 “臨終關懷技能”,分別占應答人數的30.2%、19.4%、16.3%、13.2%、6.2%;瑞方的調查排在前4位的分別是“心理治療”、“法律知識”、 “疾病診療”、“計算機知識”,分別為28.0%、27.1%、23.4%、21.5%。
按不同崗位進行分析,護士認為目前最缺乏的是“康復技能”,其次是“心理治療”;醫技人員認為現在最缺乏的是“心理治療”其次是“疾病診斷”;雙方相同。
2.2.6 對從業人員需要掌握技能的認知 中方認為現在要掌握技能排在前5位的分別是“交流溝通技巧”、“護理技能”、“疾病診療”、“康復技能”、“心理治療”,分別占40.3%、24.8%、20.9%、20.2%、19.4%;瑞方排在前5位的分別是“護理技能”、“交流溝通技巧”、“康復技能”、“疾病診療”、“臨終關懷知識”,分別占44.9%、43.0%、21.5%、18.7%、16.8%。
中瑞兩國不同的經濟基礎導致了不同層次需求的差異。在中國發展老年護理,一方面可以借鑒國外經驗,從物質基礎上改進和完善;另一方面,借助傳統文化優勢,從體制等方面要進行促進,要明確老年護理醫院功能定位、加強老年護理醫院管理、加強老年護理醫院的從業人員隊伍建設。
同時本次調查顯示:武漢市老年護理醫院功能定位不明,對老年護理醫院獨立還是納入社區衛生服務體系沒有明確政策。
3.1.1 建立以社區為主的老年護理服務體系和網絡,把社區衛生服務與老年護理結合起來。瑞典是目前全世界人口最老的國家,瑞典人崇尚獨立養老,不依賴子女的照顧。因此,社區照顧作為老年福利政策中最為關鍵的一部分,并提出發展新型的老人庇護住宅,供功能障礙老人居住,真正減少老人使用機構式服務的機會,實現居家養老,瑞典政府立法規定基層地方政府必須保證居住在社區住宅中的老人獲得所需服務,由居家照護專業團隊將服務輸送到家,功能障礙的老人因而可以延長在社區住宅居住的時間。另外,中央賦予地方較高之自主性,各自治區可全權規劃、組織、營運其健康醫療及社會服務提供的計劃與稅率擬定以更自由地去評估及反映社區的需求。瑞典政府還發展居家照護服務,包括出夜間巡邏、癡呆病人日間照護、緊急通報系統、技術性協助和居家環境改造等照護服務內容;政府還對家庭照顧者給予一定的支持,并認同親情關懷對于老人而言始終具有其他任何方式無法替代的作用;從1989年開始,瑞典政府為每一個接受照護者的家人提供30 d的親情假期,其用意為照護臨終親人或緊急狀況〔1〕。
借鑒瑞典老年護理服務的經驗是提高武漢市老年護理質量適應老齡化社會到來的良好手段。武漢市可把社區衛生服務與老年護理結合起來,同時大力發展老年病人的日間護理、日間病房、日間托管護理等。發展老年護理與社區衛生服務相結合是合理配置資源,調整城鎮現有衛生體系,轉變政策方向,盡可能讓老年人接受社區保健護理服務。逐步完善老年護理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資源配置比例,增強社區老年護理服務供給能力。在中國社區可以利用自己豐富的文化底蘊,積極倡導尊老愛老的社會風氣,為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提供可靠的社會保障。
3.1.2 適度發展老年護理醫院,不斷滿足老年護理服務需求。武漢市現有養老機構144所,其中國辦15所,占10.5%,社會辦129所,占89.5%。入住養老機構老年人數達10 427人。養老服務從業人員1 897人,護養比1∶5.5。由于老齡化帶來的需求,武漢市現有老年護理醫院顯然不符合當前老齡化的實際情況。應根據區域老齡化現狀,適度發展老年護理醫院,為老年護理注入動力。
加強對老年護理醫院服務監管力度,進一步規范其行為,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建議全市建立老年護理醫院質控中心,并充分發揮中心的作用。制訂相關老年護理醫院質量標準,定期由質控中心對全市的老年護理醫院醫療質量進行統一考核、指導、管理和評估。同時,武漢市人口老齡化帶來的老年護理等一系列新的社會問題和社會需求,促使我們要加快建立規范化、制度化的全市老年護理醫院行業協會、生命關懷協會等,這將會對老年護理行業管理起到重要的作用。
目前老年護理醫院的醫護人力資源無論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不盡合理,數量不足、年齡趨于老化、學歷和職稱偏低。因此,為了保證和提高老年護理服務的質量,滿足老年病人日益增長的護理需求,老年護理醫院的從業人員隊伍建設一定要加強。
3.3.1 政府要制定老年護理醫院編制配置標準的法規性文件
老年護理醫院要嚴格執行,并作為醫院考核的指標之一。老年護理醫院服務人才隊伍建設要突出人才隊伍的專業性和層次性,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建立老年護理醫院護理人才準入制度〔2〕,建立護士的培養制度與培訓機制,保證老年護理人才的經濟收入和職稱評定。
3.3.2 建立專科護士制度。要逐步建立健全老年護理專科護士的教育、培訓,使老年專科護士的培訓規范。重點加強心理知識、溝通技巧、護理技能、康復技能知識培訓。實現老年護理醫院護士持證上崗,使武漢市老年護理醫院的護理水平達到國內領先。
3.3.3 武漢市應借鑒瑞典等國的成功經驗,建立老年護理教育的“基層普及、高層突破”戰略。應在中等、高等護理院校中普及老年護理學和社區護理學,增設康復醫學、家庭護理學、護患溝通、臨終關懷等課程,有條件的院校開辦老年護理專業,培養老年護理的專業護士。老年護理醫院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注意和加強在職醫護人員各層次多方位的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以適應現代醫學,特別是臨床老年醫學的發展。通過以上措施,使其具有疾病護理、預防保健、健康教育、心理疏導等綜合性衛生服務工作的能力,真正提高我市老年護理的專業水平,使老年人得到真正實惠、有效的服務。因此,為提高我國老年人社區護理水平,一方面,應吸取國外老年護理經驗,改革衛生保健制度,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發展社區服務、設立多科養老服務模式,提高各種老年護理服務的質量。
1 施永興.上海市老年護理醫院服務現狀與政策研究〔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83-87,108.
2 劉雪琴,李 漓,Keela Herr.美國老年護理的發展經驗對中國護理的啟示〔J〕. 中華護理雜志,2005;40(12):950-2.
R473
A
1005-9202(2012)23-5237-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2.23.063
武漢市科技局社會科學基金資助課題(whsk10059)
1 武漢市社會福利院
鄧荊云(1963-),女,副教授,主要從事護理教育(老年護理)研究。
〔2011-11-24收稿 2012-03-17修回〕
(編輯 安冉冉/張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