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虹 魯可榮 郭海霞 (浙江師范大學醫院,浙江 金華 321004)
截至2010年末,浙江省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789.03萬人,占總人口的16.6%,5年間老年人口凈增136.36萬人,年均增長率達3.87%。80歲及以上的高齡老人121.09萬人,占老年人口總數的15.35%。全省農村老年人有541萬,占老年人的68.6%〔1〕。為了促進農村老齡事業發展,提高農村老年人生活質量,要進一步加強縣、鄉兩級老齡工作機構和隊伍建設,充分發揮農村老年人協會的作用,逐步形成組織有力、網絡健全、職責明確的老齡組織建設格局〔2〕。因此,必須加強農村老年人協會能力建設,引導農村老年人協會在新農村建設和為老服務中發揮積極作用。
1.1 對象 采取分層抽樣調查方法于2011年5月在浙江省11個地市46個縣108個鄉/鎮179個行政村(社區)開展問卷調查和個案訪談。共發放調查問卷200份,回收有效問卷179份,有效率89.5%。
1.2 統計學處理 運用統計軟件SPSS11.5進行描述性分析。
2.1 農村老年協會能力建設現狀 ①目前在浙江農村幾乎村村都建立了老年協會。1980年前成立的農村老年協會有19個,1980~1989年36個,1990~1999年61個,2000年以來63個,分別占調查樣本總數的10.6%、20.1%、34.1%和35.2%。179個農村老年協會中,會員數在50人以下的有30個(16.8%);50~100人的有43個(24%);101~150人的有29(16.2%);151~200人的有13個(7.3%);200人以上的有64(35.8%)。②179個農村老年協會中,有147個老年協會有比較完整規范的協會章程和相關管理制度,32個無協會章程。在協會的組織機構建設方面,有104個農村老年協會有會員大會,有97家有會員代表大會,有85家有理事會,有62家有常務理事會。③農村老年協會基本上都有固定的辦公場所和開展活動的場地,主要是由村“兩委”提供的,占調查樣本總數的76.5%,同時也有29個老年協會擁有自有產權的活動場所,占總數的16.2%。農村老年協會辦公和開展活動所需的基礎設施和活動器材也基本具備。有163個老年協會有麻將棋牌室,有111家老年協會有圖書閱覽室,有67個老年協會有戲臺,有138個老年協會有電視放映室,有146個老年協會有健身器材,其他13個。組織老年人開展文體活動的有143個協會,協助村“兩委”開展鄰里和家庭糾紛的有88個協會,有86個協會開展老年人健康保健知識講座,有77個協會組織開展維護老年人權益活動,有72個協會協助村“兩委”開展居家養老服務。④179個農村老年協會中,有42個老年協會開展正常活動的經費充足,102家老年協會的經費基本上可以維持協會的正常運轉和常規性活動的開展,有35個老年協會辦公和活動經費緊張。有147個老年協會制定了較為規范的財務管理制度;139個老年協會有專門的財會人員,121個老年協會財務收支獨立,158個老年協會財務管理公開透明。
2.2 農村老年協會的功能發揮及存在的問題 有165個村干部和169個老年協會負責人認為老年協會豐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有143個村干部和147個老年協會負責人認為老年協會有效地維護了老年人的權益,有124個村干部和130個老年協會負責人認為老年協會豐富了村里的文化活動,有125個村干部和120個老年協會負責人認為老年協會促進了良好的村風民風建設,有96個村干部和94個老年協會負責人認為老年協會有效地協助村“兩委”工作的開展,有96個村干部和80個老年協會負責人認為老年協會推動了村里的環境衛生建設,有60個村干部和60個老年協會負責人認為老年協會促進了村里的經濟發展。在調查樣本的179個農村老年協會中,有87個協會負責人認為資金短缺;79個認為缺乏人才;75個認為缺乏優惠政策,70個認為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夠。68個認為缺乏活動器材,43個認為缺乏活動場所,25個認為村“兩委”支持不夠,16個認為其他問題。
整體來看,經費短缺是農村老年協會面臨的最突出問題,協會經費來源渠道少,而且缺乏制度保障。除一些村級集體經濟發達的行政村由村“兩委”撥款,或由老年協會通過經營自有固定資產獲得比較穩定的收入外,相當一部分的老年協會沒有固定經費來源,有的甚至是僅以會員會費作為經費來源,協會經費來源缺乏穩定性和持續性,直接影響協會日常工作的運轉和活動的開展,制約了農村老年協會的發展和作用的發揮。
目前大多數農村老年協會的負責人大多年事已高,其中70歲以上的老年人占調查樣本總數的31.6%。隨著農村老年協會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進一步發揮,許多老年協會負責人普遍反映,身體狀況和精力難以承擔協會的可持續與規范管理職責,尤其是協會組織開展的各類活動的增多,各項服務內容和服務形式也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變化,這些年事已高的協會負責人明顯感到自身的知識和能力難以進一步推動協會的發展。
同時,農村老年協會很少能夠得到來自政府的經費支持、物質保障和優惠政策。農村老年協會的經費主要來源于村“兩委”撥款和社會資助,協會的主要活動場地和基本設施器材也大多為村“兩委”提供。如果農村老年協會的發展長期缺少政府的有力支持,僅僅依靠村“兩委”的支持和協會的自身努力,必然影響到農村老年協會自身能力的建設與組織管理,嚴重制約老年協會的可持續發展及其服務于老齡工作和農村社區建設等積極功能的有效發揮。
隨著浙江省人口老年化速度的不斷加快,重視和落實老齡工作對于促進經濟社會建設意義重大,應該要從法律層面加快制定和完善基層老年協會建設與管理的相關法律條例。目前,浙江省有關老年協會的法律文件僅有《浙江省保護老年人合法權益若干規定》和《浙江省基層老年協會組織通則》等,現有的相關文件普遍法律位階較低,基本上是原則性的規定,操作性不強。因此,需要加快制定有關老年協會的地方性法規,如適時制定《浙江省基層老年協會建設與管理條例》等,科學界定基層老年協會的合法地位,明確老年協會的性質、功能、服務宗旨、組織管理和運行機制、經費來源等法律問題;明晰老年協會與老齡工作委員會、基層政府、村“兩委”及其他社會組織的關系;依法規范老年協會組織行為,為老年協會的健康發展提供法律制度保障。
目前農村老年協會由于缺少政府優惠政策支持,缺少穩定的經費保障,制約了老年協會功能的發揮。為了進一步促進農村老年協會發展,各級政府有必要制定實施相關優惠政策。同時,各相關政府部門應該充分整合資源,采用財政補貼的手段扶持老年協會發展,緩解多數老年協會的經費不足問題;政府可以對老年協會經營的經濟實體實施稅收優惠或低息信貸,增加其自籌經費部分收入;此外,政府還可以對捐助老年協會的企業給予減稅優惠政策,鼓勵其他組織參與老齡事業。
農村老年協會的發展與農村社區建設密切相關,村“兩委”應該將老齡工作作為日常工作之一加以重視和支持。關鍵要整合農村社區資源,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為農村老年協會發展提供穩定的經費來源。同時,村“兩委”要利用社區資源,鼓勵支持老年協會自辦實體,增強協會經濟收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二十二條規定:“農村除根據情況建立養老保險制度外,有條件的還可以將未承包的集體所有的部分土地、山林、水面、灘涂等作為養老基地,收益供老年人養老。”在浙江許多農村,村“兩委”都大力支持老年協會發展,將村集體所有的荒山、池塘、店面、老年協會場地等固定資產交給老年協會自主經營,收益歸協會自主支配。此外,農村老年協會還可以利用其擁有的社區威望和社會資源,動員社區企業和個人向老年協會捐資贊助。為了進一步促進農村老協會能力建設及其功能發揮,必須要加強老年協會的領導班子建設,建立起一支擁有社區較高威望、富有奉獻精神、年富力強的協會管理人員隊伍。農村老年協會迫切需要專門人才加入到老年協會的建設與管理中,需要有奉獻精神和熱心公益事業,同時又懂得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需求的社會工作志愿者,還需要掌握社會組織建設與管理的專門人才。隨著老年協會的不斷發展壯大,協會要加強完善會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等組織機構,形成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管理機制。完善協會的財務管理制度,建立獨立賬戶,不得將協會財產挪作他用,接受會員、監事、捐贈人等對協會財務狀況的查詢,并確保相關資料的真實、完整;建立廣泛的社會參與機制,擴大會員對協會事務的參與,充分聽取會員的見解和意見,擴大協會所開展的活動的參與面,調動老年人特別是女性老年人參與集體活動的積極性,增強老年人對協會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1 施利民.浙江省老年人口基本狀況暨人口老齡化對策〔EB/OL〕.http://www.zj60.com/zj/web/dynamic/dview.action?dynamic.id=604
2 陳加元副省長在省老齡工作委員會第八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EB/OL〕.http://www.zj60.com/zj/web/dynamic/dview.action?dynamic.id=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