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超 (南京第二醫院放射科,江蘇 南京 210003)
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腦部病變CT和MRI影像學特征比較
杜 超 (南京第二醫院放射科,江蘇 南京 210003)
獲得性免疫缺陷;腦部病變;MSCT;MRI;診斷
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IDS)中晚期會累及腦組織而導致AIDS腦部病變,患者預后多較差。早期、準確的診斷和鑒別診斷對選擇合理的治療方法十分重要〔1〕。隨著設備和技術不斷更新進步,多層螺旋CT(MSCT)及磁共振(MRI)是顱腦病變常用的影像學檢查方法,能夠清晰顯示腦組織形態及密度/信號變化,可以為顱腦病變提供有價值的信息〔2〕。本研究回顧性分析35例AIDS腦部病變患者的MSCT及MRI圖像,探討兩者在AIDS腦部病變診斷和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選擇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我院傳染科診治的AIDS腦部病變患者35例。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齡25~70〔平均(41.4±9.6)〕歲。所有患者均經臨床病史、實驗室檢查及影像學檢查確診,符合中華醫學會相關診斷標準〔3〕。伴有血液系統疾患、嚴重肝腎功能不全、碘造影劑過敏及幽閉恐懼癥者不在納入范圍中。
患者感染途徑包括血液傳播22例,性傳播10例,母嬰垂直傳播3例,病史6~26年。主要臨床表現有發熱19例,頭痛、頭暈15例,精神癥狀11例,抽搐9例,偏身感覺及運動障礙6例,視力下降3例;臨床查體顯示病理征陽性,艾滋病病毒檢查陽性,影像學檢查顯示腦內病變。
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3 d內行MSCT及MRI檢查。所有檢查均經患者及其家屬同意,并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CT設備選擇美國 GE lightspeed 64排螺旋CT機,患者取仰臥位,頭先進,定位點選擇眉心,以眥耳線為掃描線,掃描范圍自顱頂至枕骨大孔以下。掃描參數如下:球管電壓120 kV,電流380 mAs,層厚1.0 mm,間距1.0 mm,螺距1.375∶1。而后經外周靜脈注射碘海醇注射液(歐乃派克,劑量100 ml,速度3 ml/s)行顱腦增強掃描。MRI設備選擇Philips1.5T超導磁共振掃描儀,神經血管線圈,行顱腦MRI平掃。掃描序列包括AX T1WI,、T2WI、T2 FLAIR、DWI及 SAG T1WI,層厚 5.5 mm,間距1.5 mm;DWI檢查采用單次激發SE-EPI序列,平掃結束后,靜脈團注馬根維顯15 ml并行顱腦增強掃描。
所有圖像均由兩位經驗豐富的影像學診斷醫師獨立分析。于后處理工作站分析 CT數據,重建層厚0.625 mm,間距0.5 mm,再行多平面重組(MPR)全面觀察病變的特點。在MRI常規序列及強化圖像上觀察病灶信號特點,通過ADC圖觀察DWI序列中病灶彌散受限情況。
使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包,計數資料以%表示,兩樣本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
35例患者中,包括HIV腦炎12例,HIV合并弓形體腦炎14例,HIV合并腦淋巴瘤6例,HIV合并腦梗死3例。
2.2.1 病灶數量及發病部位 35例AIDS腦部病變患者共檢出腦部病變125處,包括單發病例5例,多發病例30例。MRI共檢出病灶125處,CT共檢出病灶102處,兩種檢查方法檢出率有統計學差異(P<0.05)。AIDS腦部病變發病部位包括額葉37例(29.6%)、頂葉29例(23.2%)、顳葉14例(11.2%)、枕葉10例(8.0%)、基底節區10例(8.0%)、胼胝體 5例(4.0%)、小腦13例(10.4%)及腦干7例(5.6%)。
2.2.2 密度及信號特點 CT圖像中,27例患者腦內病灶呈略低及低密度,8例呈等或略高密度,其中6例患者病灶內部密度不均勻。MRI圖像中,病變表現為等或長T1、等或略長T2信號,T2 FLAIR呈略高信號,DWI呈等、略高或高信號,腦梗死、腦膿腫及淋巴瘤ADC值明顯降低。
2.2.3 邊緣 CT圖像及MRI圖像上,病變邊緣不清,均示不同程度水腫區,呈低密度或長T1、長T2信號,有明顯占位效應,鄰近腦溝、腦裂、腦池及腦室受壓變窄,其中11例患者中線結構移位。
2.2.4 強化特點 CT及MRI強化圖像上,12例患者腦內病灶呈明顯強化,17例患者腦內病灶呈輕度-中度強化,6例患者腦內病灶無明顯強化。
AIDS患者體內免疫系統遭到嚴重破壞,細胞免疫及體液免疫功能受損,容易發生感染及腫瘤,最終導致患者死亡。在AIDS的中晚期,病變常會累及腦組織引起AIDS腦部病變,常見的病變類型包括腦炎、淋巴瘤及腦部變性等,對患者生活質量有較大影響,是引起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4〕。
在AIDS腦部病變的診斷中,影像學檢查占有重要地位。常用的方法包括MSCT和MRI〔5〕。本研究顯示AIDS腦部病變常見的部位以額、頂、顳葉比例最高,幕上腫瘤數量明顯多于幕下,病變類型以AIDS相關的腦內感染性疾病為主,其次是腦內淋巴瘤。AIDS相關腦炎在MSCT圖像中多表現為大片狀或多發斑片狀低或略低密度,病灶內部密度較均勻,周邊可見大片狀低密度水腫區,增強掃描病灶可以出現輕度或中度強化,若病灶內出現明顯的環形強化常提示腦膿腫。腦內淋巴瘤表現為等或略高密度,腫瘤內部密度多較均勻,部分腫瘤內部可見低密度壞死區,鈣化罕見〔6〕。淋巴瘤多邊緣不清,周邊示不同程度水腫區,占位效應明顯,常出現腦室系統變形及中線結構移位。經含碘造影劑增強掃描,腫瘤強化程度十分明顯〔7〕。腦梗死病灶則表現為低密度病灶,邊界不清,增強掃描可見環形強化或無強化。MRI圖像可以更加清晰地顯示AIDS腦部病變,T1WI呈低、略低或等信號,T2WI呈等、略高或高信號;在T2 FLAIR序列,病灶多呈等或高信號,DWI序列呈等或略高信號,其中腦梗死呈明顯高信號,腦膿腫膿腔內呈高信號,腦內淋巴瘤呈略高或高信號,其ADC值均較正常腦組織明顯降低〔8,9〕。病灶周邊多可以見到大面積水腫,呈長T1、長T2信號,增強掃描,病灶實質部分強化特點與MSCT相似。由于MRI具有很高的軟組織分辨率,通過多序列和多參數成像,能夠更加清晰地顯示腦內病灶的特點,具有更高的敏感性〔10〕。
綜上,MSCT和MRI均可以清晰顯示AIDS腦部病變的部位、數量、形態、密度/信號、邊緣及與鄰近結構的關系,在診斷和鑒別診斷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其中MRI的敏感性更高。
1 張 勇,蒙志好,盧瑞朝,等.艾滋病合并新型隱球菌腦膜炎72例臨床分析〔J〕. 山東醫藥,2009;49(19):47-8.
2 陳立堅,時忠先,陳 廣,等.艾滋病并發弓形體腦病17例MRI分析〔J〕. 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9(13):3236-7.
3 劉 聰,倪仁芳,蔡衛平,等.26例AIDS合并隱球菌腦膜炎患者的護理〔J〕. 中華護理雜志,2010;11(5):458-9.
4 賓精文.顱內原發性惡性淋巴瘤11例CT、MRI診斷及鑒別診斷〔J〕.實用醫學雜志,2008;24(21):3711-3.
5 張 錦,王 磊,任月玲,等.AIDS腦部病變CT和MRI表現及對比研究〔J〕.中國 CT和 MRI雜志,2009;7(3):24-5.
6 史恒瑞,江 銘,趙建民.HIV腦炎的CT表現〔J〕.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2008;16(4):291-2.
7 施裕新,張志勇,萬紅燕,等.艾滋病合并新型隱球菌腦膜腦炎的影像學表現〔J〕.放射學實踐,2009;24(9):935-8.
8 張 禹,張龍江,葛 銳,等.原發性腦淋巴瘤的MRI功能成像和延遲強化特點〔J〕.中國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2011;17(2):97-103.
9 張 錦,王 磊,任月玲,等.AIDS患者腦部病變MRI表現〔J〕.現代醫用影像學2009;18(1):24.
10 王劍杰.AIDS致進行性多灶性腦白質病的MRI診斷及鑒別〔J〕.實用醫學影像雜志,2007;6(8):402.
R747.9
A
1005-9202(2012)23-5309-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2.23.114
杜 超(1970-),男,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醫學影像、CT研究。
〔2012-02-06收稿 2012-03-12修回〕
(編輯 曲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