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偉,顧 香,張 希
(鞍鋼設備檢修協力中心,遼寧 鞍山 114021)
鞍鋼設備檢修協力中心是負責鞍鋼新軋鋼公司所屬生產廠的生產設備和輔助設備的日常維護檢修、運行值守服務的專業隊伍,由新軋鋼公司所屬的設備檢修、維護、運行和機械加工等崗位人員重組而成。現有職工8 262人,其中管理技術崗位424人,生產服務崗位7 838人,職工平均受教育程度10.5a。隨著新軋鋼公司生產廠設備不斷改造更新,裝備水平不斷提高,檢修人員的技術水平必須適應先進工藝裝備的發展。因此,加強職工人員管理,開展職業技能鑒定,不斷提高職工技術素質,推行持證上崗制度是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增強市場競爭力的需要。
1.提高認識,做到“三講清、一結合”
鞍鋼集團公司開展職業技能鑒定、實行持證上崗制度以來,設備檢修協力中心對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做了具體部署。為加強對職業技能鑒定工作的領導,成立了由中心管理經理負責的職業技能鑒定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中心的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切實做到“三講清、一結合”,即講清持證上崗的意義、講清持證上崗的范圍、講清職業技能鑒定工作的時間安排及具體要求,同職工學技術、練技能、提高職工實際操作技能相結合。通過多種形式廣泛宣傳,使廣大職工正確認識開展職業技能鑒定的目的、意義和掌握技能的重要性,認識到《職業資格證書》是競爭上崗、持證上崗的唯一的技術資格憑證和重要依據。
2.貫徹執行集團公司文件,規范職業技能鑒定工作
開展職業技能鑒定工作,集團公司先后制定下發了鋼政發[2004]21號《鞍山鋼鐵集團公司職業技能鑒定及技師考評辦法(試行)》、《關于確定鞍鋼持職業資格證書上崗工種的通知》、《職業技能鑒定考場紀律》等一系列文件。文件中規定了生產服務崗位人員劃分為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等五個技術等級,并對各技術等級的申級條件、鑒定程序、鑒定職責分工及其他相關規定和實行就業準入、持證上崗等具體內容做了明確規定。中心按照規定要求,每年制定了《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安排》開展工作。
設備檢修協力中心對主體工種關鍵崗位實行了在崗職工持證上崗制度。為摸清職工技術等級的底數,中心有關領導以及技能鑒定小組成員深人基層,調查研究,以工區、作業區為單位對職工持證狀況進行分類摸底調查,詳細了解了職工現有持各類證書的類別,共分為3大類,55個工種崗位,并制定《設備檢修協力中心職業工種分類標準》。這個標準成為中心勞動組織、技能培訓、技能鑒定的主要依據。
3.嚴格鑒定程序,保證鑒定工作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職業技能鑒定工作是一項技術性、專業性很強的工作。集團公司每年下發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安排,詳細規定了當年鑒定的工種、等級。各單位按各等級申報資格的條件要求,對職工的申報資格進行初審后上報集團公司進行復核,對經審核合格人員進行鑒定考試。中級工以上的等級鑒定考試工作,由集團公司統一組織,初級工等級的鑒定考試工作由各單位組織。初級工理論知識考試試題,凡國家職業技能鑒定試題庫已有的工種,由集團公司統一組織抽題(單位可調整30%),國家試題庫沒有的工種由各單位組織命題,報集團公司職業技能鑒定主管部門備案,試卷題型按集團公司統一要求命題。各等級理論知識考試合格者方可參加實際操作技能的鑒定考試。中級工以上等級的實際操作技能鑒定考試由集團公司統一組織,初級工等級的實際操作技能鑒定考核在集團公司監督、指導下由單位組織,考核包括實際操作考試和上一年度業績考核兩項,分別占操作技能分數的70%和30%。在整個鑒定實施過程中,做到“三嚴三統一”,即嚴密組織、嚴格考試、嚴肅處理,統一安排、統一命題、統一閱卷,使鑒定工作實現管理制度化、手段規范化、運行科學化,保證鑒定結果的真實性、可靠性。
4.崗位報酬與崗位技能級別相結合
中心在實行崗薪的基礎上,設立了崗位技能系數,職工在“崗變薪變”的同時做到“技變薪變”,鼓勵職工通過提高勞動技能來增加收入。具體措施如下。
(1)對在生產一線崗位,充分履行崗位職責,完成本崗位檢修任務的中級工、高級工,在崗位系數基礎上分別增加0.02、0.04的技能系數。
(2)對在生產一線、操作崗位上,充分履行崗位職責,發揮骨干作用的技師、高級技師實行聘任制,被聘技師、高級技師可在崗位系數的基礎上分別增加0.1、0.2的技能系數。
(3)對持有兼工種作業證并履行相應崗位職責,完成本崗位檢修任務的人員,在崗位系數的基礎上增加 0.02~0.1的技能系數。
(4)對未取得本崗位職業資格證書者或未達到本崗位任職資格條件的,其崗位系數在原基礎上下浮0.2。如次年仍未取得崗位職業資格證書或崗位培訓證書者,按公司文件規定按待崗處理,崗位系數執行0.8。
1.持證上崗與技術培訓相結合
隨著鞍鋼“三改一加強”工作的不斷深化,從21世紀開始鞍鋼技術改造步伐加快,主體生產設備不斷改造更新,如二煉鋼廠4號中薄板坯連鑄生產線、1700中薄板坯連鑄連軋機、鞍鋼西部新區建設等,新增或改造更新許多具有國際、國內先進水平的生產設備。為適應鞍鋼技術改造盡快投產達標達產的要求,中心根據持證上崗的種類,結合職業技能鑒定、持證上崗要求,開展對職工的技術培訓、適應性崗位培訓,集中脫產培訓使職工掌握新技術、新工藝的技術理論知識,以提高職工的技術理論水平和實際操作技能,使職工不僅提高檢修技能,也為持證上崗奠定了強有力的基礎。到目前為止共舉辦崗位培訓、中級工、高級工理論知識培訓班2 062個,培訓9 682人次。
2.實行持證上崗與技術競賽相結合
為適應持證上崗的需要、提高職工隊伍素質,中心每年舉辦一次職工全員技術競賽,在10個參賽工種中評選出“技術狀元”和“技術能手”并分別予以獎勵。把技術運用到實際工作中,解決技術難題,是中心培養職工技能的宗旨,中心每年拿出10萬元作為競賽獎勵。
3.實行持證上崗,促進一專多能
中心在維護檢修任務工作量不斷增加,人員配備不再增加的情況下,開展“一專多能”、“聯合作業”活動。各作業區定期由工程師講授技術課,讓職工掌握新技術新知識,開闊視野,增長本領。堅持技術理論與生產實際相結合實行“一專多能”兼工作業制度,提高職工技能水平,確保兼工作業人員的基本素質。堅持以人為本,把培養技術型、知識型職工隊伍放在第一位,掌握新技術、多門技術。本著“用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鼓勵和支持職工“精一門,會二門,懂多門”的技能,做技術上的多面手、工種上的全能工。在作業區廣泛開展技術表演賽,同工種觀摩賽和師徒對手賽活動。目前,該中心共有兼工種作業人員779人,占在崗職工總數的10.4%。
(1)持證上崗提高了職工技術素質,解決了設備技術難題。二煉鋼2臺方坯鑄機于1985年投產,其拉矯機、振動臺、剪切機等主體設備采用單體潤滑,各部潤滑壓力不均,不連續,使處于不同環境溫度下的設備長期潤滑不良,設備使用周期短,備件消耗量大,嚴重影響生產。設備檢修協力中心煉鋼連檢作業區經過近1個月的努力,設計了一套集中供油潤滑系統,選用合理的液壓泵、耐高溫油脂及壓力控制系統,使潤滑油壓力保持在一定范圍內,使拉矯機壽命從1.5個月/臺提高到3個月/臺;振動臺壽命從2個月/臺提高到3個月/臺;剪切機壽命從3個月/臺提高到6個月/臺。
(2)持證上崗促進了職工學文化、學技術、攻難關。持證上崗與學技術、學文化相統一, 幾年來,設備檢修協力中心職工共提合理化建議及技術改進200余項,解決技術難題20余項,其中3項榮獲集團公司技術改進合理化建議獎,有效地推動職工向知識人才發展。
(3)持證上崗增強了職工保產服務意識,搶修及時率達到100%。2005年一場暴風雨使鞍鋼電網18個變電所和多處高壓架空線路、路燈照明線、電線桿被砸壞停電,動力工區供電作業區聞訊,即刻組成搶修小分隊,趕赴事故現場連續44h搶修,排除故障點,恢復了生產用電。
搞好職業技能鑒定工作,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有力地推動了設備檢修協力中心的各項工作。職工技術水平有了大幅的提高,職工隊伍的整體素質跟上了鞍鋼技術改造的步伐,極大地提高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