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鳳林
(黃河水利委員會晉陜蒙接壤地區水土保持監督局,陜西榆林719000)
淤地壩是黃土高原地區人民群眾在長期同水土流失斗爭實踐中創造出來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它在改善當地農業生產條件、建設穩產高產基本農田、調整農村產業結構、高效利用水資源、鞏固退耕還林還(草)成果、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等方面都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1]。近年來,淤地壩建設在黃土高原地區溝道治理和環境改善方面的重要性逐漸得到了國家相關部門的重視。2002年7月,國務院批復了《黃河近期重點治理開發規劃》,確定了黃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的基本思路、總體布局、目標及重點措施等[2]。在2003年全國水利廳局長會議上,水利部提出將淤地壩列為全國水利建設的三大“亮點工程”之一,在黃土高原地區大規模開展建設。《黃河流域黃土高原地區水土保持淤地壩規劃》提出,到2020年黃土高原將發展淤地壩16.3萬座,其中骨干壩3萬座[3],建設總投資830億元,標志著淤地壩建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為保證黃土高原地區水土保持淤地壩建設順利開展,水利部和黃河水利委員會先后制定出臺了相關管理辦法及規范性文件,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也進行了積極探索,取得了許多成功經驗。但是,淤地壩屬社會公益性項目,建設資金主要來自中央投資和地方配套,建設地點多選在位置偏僻、自然條件差、經濟落后的地方,地方財政困難,配套資金難以足額、及時到位,加之工程建設地點分散、管理不規范等,致使建設過程中出現了施工不規范、粗制濫造、現場管理混亂等問題,影響了工程建設的可持續發展。筆者結合淤地壩工程建設監理的實踐,談談對黃土高原淤地壩建設的幾點看法,供同行商討。
壩系工程前期工作深度不夠,導致實施過程中出現了一些設計方面的問題,比如一些壩址選擇較隨意,而壩址選擇直接關系到攔洪淤地效益、工程量及工程安全等許多重要方面;有的工程組成結構及主要建筑物布設不合理,布設在支毛溝上的中、小型淤地壩通常采用“兩大件”的布設方案,有些小型淤地壩甚至只搞典型設計,尺寸完全一樣,結果造成工程設計不合理及不必要的浪費;對壩址附近的土、石料場選擇和占地賠償、庫區淹沒損失等考慮不周,影響了工程的正常施工。
淤地壩所在縣區多經濟落后,地方財政困難,為了爭取項目和國家投資,在工程可研階段地方財政都積極承諾保證地方配套資金,但當工程真正上馬后,大部分無法落實到位,有些地方的主管部門和發包人還想方設法地從國家投資中提取設計和批復外的“管理費”,導致工程建設資金嚴重不足。資金缺口累加到施工環節,為節約資金,施工單位只有把部分工序省略或簡化,不嚴格按照設計要求、施工規范進行施工或者變更施工方案,導致工程質量無法保證。
在一個地市級行政區內,能夠滿足骨干壩施工資質要求的施工企業通常只有兩三家。近些年水利工程較多,而淤地壩工程對這些企業來講,投資小、利潤少、施工條件差,很難吸引他們來投標[4],因此實際承攬工程的一般都是些小企業或掛靠他人資質的自然人。在這種情況下,很可能中標者本身并不具有骨干壩或中小型淤地壩的施工資質,甚至有些負責人和技術人員也沒有相關資質,導致施工現場管理、施工工序混亂,工程質量無法保證,給以后的工程運行埋下了禍患。以主要工程為例,土壩工程施工質量控制不力,表現在:①不按設計圖紙施工,基礎處理時未在壩肩結合部位開挖結合槽或開挖不規范,以及清基削坡不到位等;②不遵守施工規范規定,沒有配備土工試驗設備,在碾壓式土壩施工過程中沒有進行壩體壓實干容重、土壤含水率監測,無法及時掌握壩體土方工程的壓實狀況。放水工程尺寸控制不嚴、不按設計圖施工,表現在:①輸水涵洞設計鋪底一般為45~50 cm的漿砌石,實際施工砌筑時通常達不到設計尺寸要求;②涵洞為城門洞的石拱涵,拱圈厚度一般設計為40 cm,但實際砌筑厚度不足30 cm;③在涵洞(管)與土壩防滲體相接處未設置截水環以及防止縱向破壞的沉陷縫等;③用樓板代替現澆鋼筋混凝土板作為臥管與消力池蓋板。
監理人員通常是懂技術、懂管理、懂法規等多學科知識的高級人才。但在現實中,大部分監理人員是半路出家,從其他崗位轉換而來,業務能力差,甚至不具備相關資質。還有極少數監理人員缺乏必要的專業技能、職業道德和責任心,嚴重影響了監理隊伍的聲譽。從整體素質看,目前監理力量相對薄弱,還不能適應淤地壩建設對監理市場的要求。
受傳統管理觀念影響,很多業主或建設單位對水土保持建設監理的認識不夠,將業主與監理單位委托與被委托的關系錯誤地理解為雇傭關系,認為監理應該按業主的意志行事,削弱了監理的作用。同時,業主不通過監理工程師直接給施工方下達指令或者撥付工程進度款,導致施工方在執行過程中受到多頭管理,影響了施工的正常進行。此外,在實際執行過程中,業主不能很好地支持和信任監理工作,使監理方處于被動狀態。
上述問題雖說是工程建設中的個別現象,但也反映出黃土高原地區淤地壩建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和不足。從整體上看主流是好的,但作為管理者、建設者、參與者,還是要引起高度重視。特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為防止淤地壩工程施工中出現設計方面的問題,監理工作應延伸到設計、規劃階段,重視對設計文件的審查。建議在規劃、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階段,實地踏勘淤地壩尤其是骨干壩壩址地形、地質條件之后再進行工程設計,以提高淤地壩設計質量,減少工程變更[5]。
淤地壩工程建設實行國家、地方、群眾多元化按比例投資的機制,但其中的地方匹配資金往往不能及時、足額到位,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程建設的順利實施。建議進一步完善淤地壩工程建設投資機制,加大國家投資比例或者合理調整投資比例,比如骨干壩主體工程由國家全額投資,征地及淹沒損失補償費由地方解決[6]。此外,建議省級有關部門在審批淤地壩工程初設時,要求當地縣級政府先在省財政部門儲備可研報告要求的配套資金后再下發初設審批書,以保證工程建設所需的地方配套資金,同時加大對淤地壩建設資金使用的檢查和審計力度,使工程建設資金全部落實到位。
監理工程師是聯系建設方和施工方的紐帶,在合同管理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高素質的監理工程師能夠公平、公正地處理合同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確保工程建設順利實施[7]。結合現階段的監理工作,監理方應該做到:一是認真審查進場施工人員申報表,調查施工方技術人員是否按合同規定到崗、技術力量是否滿足工程需要等;二是在施工過程中檢查施工方技術人員的到崗情況,發現有不到位的,應及時進行調整;三是定期檢查施工方的施工記錄和工程施工現場,對發現的問題及時糾正,確保工程資料內容翔實、記載規范。
在施工過程中,監理人員應以法律法規、技術標準、設計文件和施工規范、施工合同等為依據,嚴格施工單位質量檢驗。嚴格執行工程質量的“三檢制”(初檢、復檢、終檢),做到對工程質量的全過程控制,尤其對關鍵工序、隱蔽工程,要跟蹤檢查、嚴格把關。在監理人員驗收前,施工方應對工程施工質量進行自檢,未經自檢或自檢不合格、自檢資料不完整的單元工程(或工序),監理人員有權拒絕驗收。
業主行為規范與否,直接關系到工程建設項目能否順利進行。以工程監理為例,業主委托了監理,就應該由監理工程師對淤地壩工程建設進行監督與管理,業主的意見和決策均應通過監理工程師實施。因此,應從制度上規范業主的行為,授予監理方如技術上的審定權、工程質量的評定權、進度與工期的確認權、工程價款支付與結算上的確認權與否決權等,在工程建設監理有關規定中將監理工程師的權利作為強制性條文,要求發包人在監理合同中也要作出明確規定。相應地,監理工程師必須做到公正、公平,不得與施工方有任何經濟聯系,更不能串通一氣侵害業主利益。
淤地壩建設區縣水保局要把淤地壩工程建設作為重要工作內容,積極開展業務培訓、專題研討、現場指導、專家點評、技術比武、質量警示等活動,全面提高技術和管理人員的責任、質量、安全意識。在工程開工前,縣水保局要組織召開“淤地壩建設質量管理和安全教育”動員大會,由監理工程師、質監人員、施工技術人員現身說法,講解施工經驗和技術規范等,統一思想,增進共識,要求全體人員本著高起點、高標準、嚴要求、嚴管理,以人為本、誠信敬業的態度,全面樹立“我為壩系繪藍圖,壩系為我添光輝”、“壩固我榮,壩潰我恥,誓與壩體共存亡”和“安全施工責任重于泰山”的質量和安全意識。
淤地壩建設是國家生態建設的重要舉措,也是黃河減沙的重要措施。淤地壩工程的質量,不僅關系到區域內生態環境的改善、大江大河的治理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而且直接影響到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淤地壩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既有體制上不健全、不完善的原因,也有機制上需要探索、改進的原因。要解決好這些問題,需要監理方自身的重視、執業人員的努力,也需要主管部門的協調、管理和支持,更需要全行業共同創造和諧的工作氛圍。只有憑借全社會、全行業共同努力,“百年大計,質量第一”的目標才能現實,“亮點工程”才能真正亮起來。
[1]李曉霞.甘肅省黃土高原地區淤地壩安全運用對策探討[J].中國水土保持,2012(6):23 -24.
[2]朱煊東,李自振,王權.黃河水土保持生態工程淤地壩監理的總結與討論[J].科技信息,2008(26):431-438.
[3]黨維勤.黃土高原小流域壩系評價理論及其實證研究[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1:8-9.
[4]趙曉峰.水土保持壩系工程施工監理問題探討[J].陜西水土保持,2007(2):43-45.
[5]宋軍,張智忠,張春,等.青海省小流域壩系建設監理成效與亟待解決的問題[J].中國水土保持,2008(10):23-25.
[6]尹增斌,秦向陽,王博.黃河水保生態工程烏蘭察布市項目區建設的監理實踐[J].中國水土保持,2007(10):41-44.
[7]趙艷軍,王欣,呂宏.論水利基本建設工程合同管理[J].人民黃河,2011(z2):17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