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變成荒漠 人類將會怎樣?
聯合國把每年的5月22日定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InternationalDay forBiologicalDiversity),以增強人們對生物多樣性的了解,提高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今年生物多樣性日的主題是“海洋生物多樣性”.繼聯合國將1998年定為國際海洋年之后,今年海洋再度成為關注的焦點.
“全球漁場一大半已經耗盡,另有 1/3已經枯竭.關鍵性海洋環境——例如海草、紅樹林和珊瑚礁——估計有30%~35%已被毀壞.塑料廢棄物不斷造成海洋生物死亡,來自陸地的污染導致大片近岸水體幾乎無氧.不僅如此,化石燃料的更多燃用也在影響全球氣候,致使海面升溫,海平面升高,海洋酸度提高,而我們對各種后果只是剛剛開始認識.”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發表的致辭中向我們展現了海洋面臨的危機.
海洋生物多樣性亟待保護
海洋覆蓋地球 70%以上的表面積.海洋生物多樣性是海洋提供的生態系統服務的基礎.海洋浮游生物在全球碳循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被稱為浮游植物的微小光合植物提供了地球上全部氧氣的 50%.捕獲的海洋生物每年為全世界提供 21萬億美元的社會經濟價值.海洋生物多樣性對海洋生態系統功能、抗壓能力以及為人類提供福利的能力都至關重要.
然而,世界魚類受到過度商業開發的情況頗為嚴重,很多魚種被捕撈得所剩無幾,海洋生物多樣性面臨著很大的危機.
“里約+20峰會必須呼吁人們行動起來,通過聯合國、各國政府和其他伙伴發出倡議,改善海洋管理和保護,防止過度捕撈,擴大海洋保護區,并減輕海洋污染和氣候變化的影響.通過在國家、區域和全球各級采取行動,包括促進國際合作,我們能夠實現愛知目標,到2020年實現對10%的海洋和沿海區的保護——這將是為我們希望的未來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的一個關鍵步驟.”潘基文說.
據悉, 5月22日前后,世界各地已經開展或正在開展各類活動紀念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摘自《中國環境報》
2012-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