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翔 (安徽省法律援助中心 安徽合肥 230061)■文
通常,對老年人的法律援助需求,多從贍養、繼承、遺棄、再婚、侵權方面考慮,習慣從受害者角度予以關注和理解。但實際上,隨著我國社會老年化速度的加快,老年人犯罪的數量也在增加,對老年人犯罪現象予以關注和理解,并有針對性的對這類人群施以法律援助,同樣顯得重要。
司法實踐中,老年人犯罪的類型以暴力犯罪、性犯罪和財產犯罪為最。但近年出現了新的變化,如故意毀壞財物、交通肇事、偽造公司印章、非法持有槍支、投放危險物質、容留婦女賣淫、放火、非法行醫、包庇等,涉及面逐漸擴大。其犯罪動機,大多集中在攫取經濟利益、發泄頹廢情緒、滿足生理需求方面。從內因上看,老年人人均壽命增長的同時,存在生理和心理機理的退變。有的老年人心理上容易產生孤獨感和失落感,自覺放棄道德底線,自甘沉淪。如,因生活寂寞87歲空巢老人,家中容留多名女子賣淫,涉嫌容留婦女賣淫案被刑事拘留。老漢到案后,老淚縱橫,稱自己為了打發平時無聊寂寞的生活,看到家里來那么多人,覺得挺熱鬧的,不經意之間跨入了違法犯罪的深淵①鳳 凰網http://news.ifeng.com/photo/society/detail_2012_09/04/17337266_0.shtml2012-9-4 20:06。。也有的表現出固執、褊狹、自我中心、易被激怒的心理特點,因而有時會因瑣事感情突然爆發并實施犯罪。如61歲的獨居老漢王某與被害女性陳某系舊識,案發前雙方一直保持聯系。因王某多次邀請,2011年11月14日21時許,陳某來到王某住處。雙方因糾紛發生爭執和打斗,王某用手扼住陳某頸部致其當場窒息死亡。為防止罪行敗露,王某使用剪刀和單刃尖刀將陳某尸體分解,并用塑料袋分裝尸塊,后拋尸。次日晚,王某在家中被抓獲歸案。王某被終審法院判處死刑②易網http://www.eaeb.cn/2012/0524/87537.html訪問時間2012年9月4日。。
從外因上看,社會對老年人關愛程度或關愛方面不夠充分。譬如作為國家的社會保障制度重要組成部分的養老體制還存在不盡如人意之處。在城市,由于生活成本高,收入低,有些退休老年人的退休金,甚至還要貼給找不到工作或生活不濟的子女,生活水準長期維系在一個底層次中,經不起一點生活變故的顛簸,在這里隱匿著犯罪的誘因。在廣大農村地區,一般而言,老年人的生活來源主要還是依靠外出打工子女提供。如果沒有來源,有的老年人可能會不惜以身試法來解決生計問題。再有面對瀆職枉法、貧富失衡、制假售假、貪污受賄,以及官民矛盾激化、淫穢文化泛濫等,有的老年人把持不住,一時心智模糊走向歧途。因此,老年人的心理問題不容忽視。社會成員和相關社會組織機構不僅要關心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保障問題,也要設法多多關注老年人的心理問題,使其容易參與社會活動與人溝通順暢,減少失落感和邊緣化。
對于老年人犯罪,基于法律援助條例規定的適用范圍和對象,并不必然與法律援助行為發生一一對應關系。但作為政府主導的司法救濟制度,法律援助在參與社會綜合治理,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和老年犯罪受援者合法權益方面所發揮的作用,卻是無可替代的。
(一)要善于做好老年來訪者的接待咨詢工作。接待咨詢是法律援助機構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也是一項復雜的高水平的工作,它不僅需要當班律師在現場表現出一定的法律功底也需要有相當的社會閱歷和識別判斷能力。在接待咨詢工作中,當班律師遇到前來咨詢的老年來訪者言語啰嗦、詞不達意、或怪僻固執、焦躁不安的,有時會出現這樣的狀況:要么三言兩語打發了,要么找個話茬將其支到別處去了。正確的做法,應當首先做個好的傾聽者,這是信任的開始、溝通的橋梁。有利用于老年來訪者正常表達內心想法和平復或控制情緒。反饋給老年來訪者的印象是尊重與接納,而不是嫌棄和排斥,從而產生隔閡和誤會。與此同時,要注意觀察老年來訪者的肢體語言、言語背后隱藏的信息。依筆者拙見,其衣著特征、年齡體質、面部表情、行為舉止、攜帶物品、同行來者、需求意向都是不可忽視的。一般來說,老年來訪者的身體健康狀況、著裝及衛生,反映出生活質量是否講究。一般而言,緊張的人反映在體態上會下意識地緊握雙手,憤怒時則更容易被自己的雙腳出賣。音量語速只有在特定的情景變化中,才有考察其真實含意的價值等。要主動而不是被動接受老年來訪者發出的信息。要聯系當事人的整個背景來傾聽他們。要主動熱情、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取得老年來訪者的信任。
其次,與老年來訪者打交道時,要有足夠的耐心和包容。有的老年來訪者剛講一句,當班律師就有二句三句在等著他,自以為是,或無來由的輕意打斷老年來訪者的話頭,造成其窘迫、忘詞。如果當班律師的詢問不能馬上得到答案,就會立刻發問另一個問題。而實際上,對方可能正在思考第一個問題,正要給你一個有用的答案,卻被第二個問題打斷了。由于缺少耐心,很可能聽不到第一個問題的答案了。此時,應因勢利導,引導其用簡單的語言表達出最基本的觀點和要求。對老年來訪者帶來的原始資料要認真看,對資料沒有顯現的但對處理結果有重要影響的細節,要問到位。要意識到“找政府麻煩”,是公民擁有的基本權利。
最后,解答咨詢要力求全面準確。要顧及到老年人的思維特點,聽的清、記的明。既不一味迎合,也不模棱兩可。對于老年人涉法涉訟的正在形成或已經形成的糾紛,要幫助其做決策,及時化解矛盾。
此外,必要時還得給老年來訪者做點“心理按摩”,這是因為,有一些老年人的不正常表現是有因可循的。譬如,大腦顳葉老化比較嚴重時,往往使老人出現情緒失控,表現為情緒不穩定,容易激動,感情脆弱,因瑣事大發雷霆等③王效道等編著:《中老年與心理健康》,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中國工人出版社2005年版,第154頁。。我們要消除其不良心緒,幫助其找到最終解決問題的思路。
(二)為老年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進行刑事辯護,要突出一個“準”字。因為控、辯雙方力量對比懸殊,面對強大的國家機器,要求辯護律師所提抗辯觀點及理由的準確度必須是最高的最清晰的,即要辯在點子上。因此,律師通過會見觀察、閱卷思考、及必要的社會調查,對老年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人格特征加以分析和把握,剖析老年犯罪生成過程,正確評價老年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反社會傾向性的基礎。雖然我國尚未將人格理論明文規定引入刑法適用,但在司法實踐中,我國在未成年犯的量刑方面已率先引入了事實上的人格調查制度。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頒布實施的《關于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第21條規定:開庭審理前,控辯雙方可以就未成年被告人性格特點、家庭情況、社會交往、成長經歷以及實施被指控的犯罪前后的表現等情況進行調查,并制作書面材料提交合議庭。筆者認為,對量刑依據的篩選,若能將老年犯罪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和老年犯罪人的反社會性人格統一起來考慮,才是合理的。也是促使刑罰更有針對性和公正性的前提。因此,比照對未成年犯進行社會調查的做法,對老年犯罪的人格主動進行社會調查,并將其作為量刑辯護的依據之一,放在量刑酌定從輕情節里,一并向合議庭提出是合理的可行的。
(三)針對潛在的老年犯罪法律援助需求人,開展多種形式的公共法律教育。在老年經濟困難者和老年社會弱勢群體經常遇到法律問題需要幫助的領域,開展以知曉自身權利和維權途經,為特定內容的教育活動。這是一項創新性的法律援助工作方法④賈午光:《中國法律援助》2012年第3期第1頁。。也是從廣普的法制宣傳工作改造過來的,一項重要法律援助業務服務形式。筆者認為,對老年群體的公共法律教育,不妨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是深入社區,側重與社區老年成員交流,致力于觀察涉及老年人,涉及訟爭法律與社會互動的實際效果,設法使法律秩序的目標更加有效地實現。譬如在較大的城市社區和農村集鎮社區,法律援助機構可聯手司法所、基層法律服務所、街道辦、大學生志愿者等,比照“一社區一律所”原則⑤《安徽法制報》:按照“一社區一律所”原則,就近安排律師事務所與社區結對子,簽訂合作協議,以社區為平臺建立便民服務站,指派律師定期進入社區,開展服務。《省司法廳出臺文件在全省全面推廣律師進社區工作,承諾今年內將實現社區律師在省轄市城區的全覆蓋》,2012年9月4日第1版。,就近安排法律援助人員與社區結對子,以社區為平臺建立工作站,定期進駐,開展法律服務。積極參與社區老年糾紛的調處,引導當事人依法正確表達利益訴求。為社區涉及老年人利益的法律法規作宣講,提高社區老年居民依法表達利益訴求的意識和理念。
二是利用廣播電臺播音速度快、傳播廣、公益便捷、受益面大的特點,回答聽眾的問題,幫助排憂解難,化解不良心緒。安徽省法律援助中心在省廣播電臺《政風行風熱線》欄目,穿插了一個《法律援助律師在線》板塊,通過二十余起節目做下來的情況來看,雖然不是專門為老年聽眾準備的,但電話咨詢的聽眾中老年人占有一定比例。內容涉及土地征用拆遷補償、最低生活保障、相鄰關系、人身損害賠償等,聽眾期許頗大,社會效果良好。鑒于廣大農村地區老年人受客觀條件限制,尚不能及時得到法律援助機構提供的法律服務的情況,有能力的法律援助機構也可以考慮與廣播電臺聯系,在對農村廣播的專屬頻道中,有系統的開展這項以服務民生為目的的公共法律教育活動。充分利用廣播參與性和時效性強的特點,采用在線調查、舉案釋法、法條快遞等方式方法,與農村聽眾特別是農村老年聽眾展開互動。努力增強公共法律教育的滲透力,讓他們不但懂法自律,而且敢于善于用法來解決生活中的矛盾糾紛。
三是在宣傳經費有保障的情況下,精心制作針對老年群體的公共法律教育資料,免費發放到老年人手中。對損失面廣、危害性大、涉及人多、屢有重現的地區性老年犯罪的危害狀況,抓捕判刑不是目的,必須要動用綜合治理手段,防治結合。法律援助機構作為社會綜合治理的方面軍,應采用人們喜聞樂見的形式,適時對老年人展開公共法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