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錢春燕
相比經濟領域,我國民間資本進入社會事業領域總體上呈現出數量少、占比小、影響弱的特點。以教育和醫療為例,2010年末,全國共有各級各類學校(教育機構)63.61萬所,各類教育在校生25290.7萬人,其中民辦學校(教育機構)11.90萬所,各類教育在校生3392.96萬人,占比分別為18.7%和13.4%。衛生部發布的《2010年我國衛生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0年末,我國共有民營醫院7068家,員工45.8萬人,2010年診療人次1.7億人次,入院人數800萬人,分別占到國內醫院總數的33.8%、10.8%、8.3%和8.4%,民間資本進入社會事業領域的步伐仍較緩慢。
從寧波的情況來看,科教文衛、居民服務和社會福利業等社會事業領域民間投資占全市社會事業投資的比重僅為17%。以養老和醫療為例,目前寧波共有養老機構220家,其中社會力量舉辦的養老機構僅35家。2010年底,全市擁有各類民營醫療機構1088家,其中醫院47家,占全市醫院總數29.9%。政府主導的公辦養老和醫療機構仍占絕大多數,民辦機構的力量十分有限。影響民間資本投資社會事業領域的主要障礙和問題是:
——思想認識淺。社會事業項目具有公益性,許多人往往只認可和接受由政府買單、公眾受益的模式,對民間資本投入社會事業領域的認識還未真正到位。同時,由于社會事業建設項目大都存在建設周期和投資回報期較長的問題,導致民間資本投資社會事業的意愿普遍較弱。
——體制障礙多。雖然過去完全依靠政府投入社會事業發展的壟斷局面開始有所打破,但目前來看,國內養老、醫療、教育等社會事業領域總體上還處于國有資本壟斷經營的狀況,民營企業要想進行大規模投資仍受到市場準入等嚴格限制,導致民間資本參與度極低。部分壟斷行業向民間資本“放而不開”、“形放實收”的局面也并未打破,如放開醫療領域,卻難以爭取民資醫保定點資格;放開教育領域,卻無法享受平等的法律政策環境……依靠行政性壟斷從事社會事業發展,不僅造成了市場的不公平競爭,影響了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市場主體功能的培育,也容易造成社會事業建設體制僵化效率低下,加重財政負擔。
——政策落實難。國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和促進民間投資的政策,對民間投資健康發展起到了較好的推動作用,但像“新36條”等政策仍只是個綱領,部分已出臺的政策因種種原因未能得到有效落實。在實際操作中,民間資本仍缺少與國有資本“公平、公正、公開”競爭的有效平臺,使民間投資在稅收、供地、融資、用人等方面往往難與國有投資享受同等政策待遇,導致民營機構發展動力不足。
——融資渠道窄。目前,我國社會事業領域的民間投資多以自籌資金作為主要資金來源,融資渠道窄、抵押貸款難是制約民間資本介入社會事業領域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物權法》和《擔保法》的界定問題,國內對民營醫院、學校和養老等機構的土地和房產能否抵押歷來爭論較大,且至今沒有形成官方定論。實際操作中,銀行對上述土地和房產均不予抵押貸款。此外,民間投資主體往往由于資信度不高、信用評級缺乏和財務管理不規范等問題,未能滿足信貸要求,不少金融機構也因其信貸成本高、融資擔保難和跟蹤監督難等問題不愿提供服務,從而抑制了民間資本進入社會事業領域的積極性和發展速度。
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加快進入社會事業領域,須著力突破“觀念認識、體制機制、政策歧視、融資渠道”四種障礙,大力營造發展環境。要把民間投資社會事業納入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范疇統籌考慮,在專項規劃制定、年度工作推進和重點項目計劃中,給民間資本進入留出足夠空間;盡快編制和公布《鼓勵民間資本進入社會事業領域投資導向目錄》,明確劃分民間資本進入社會事業領域鼓勵類、禁止類和限制類范圍;抓緊制訂完善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醫療、教育、養老、社區服務等重點社會事業領域的實施細則,盡快形成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強的政策體系;全面清理民間資本投資社會事業的審批事項,提高行政審批效率;支持民間資本通過聯合、信貸投資、合作投資等多種融資方式投資社會事業領域,等等。總之,讓民營投資者在社會上有地位,政治上有榮譽,經濟上有實惠,增強其進入社會事業領域的信心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