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質量發展綱要(2011-2020年)》,加強質量輿論宣傳,優化質量發展環境,深入開展群眾性質量活動,推進建設質量強國, 2012年9月,"質量月"活動于全國各地拉開帷幕。
質量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企業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綜合反映,更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人類逐漸認識到:只有高標準,才能有高質量。
《質量、環境及職業健康安全三合一管理體系的建立與實施(第2版)》
中國質檢出版社
2012年07月(第二版)
推薦理由
任何一個組織因管理的需要,都客觀地存在多個不同的管理體系。將不同的管理體系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有利于對管理體系進行統一策劃,合理配置資源以及確定互補的目標,并評價組織管理的整體有效性。
內容
本書通過解析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三個標準的區別與聯系,分析了整合的理論依據和相容之處,也關注了三個管理體系的不同功能。同時,針對在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多體系審核實踐中發現的問題,提出了建立和實施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步驟和方法,為提高標準使用者的工作效率及促進組織管理工作的持續改進提供了參考依據。
《標準化管理(第六版)》
中國質檢出版社
2012年06月(第六版)
推薦理由
目前,各國政府和企業都很重視質量管理。質量管理,首先有個標準問題。這就要積極采用國際先進標準,加強標準化管理,而各項標準的制定,尤其是產品標準的全面實施,又必然要以相應的計量檢測技術和嚴格的計量管理為基礎。
內容
本書以標準化活動過程為主線,以制(修)訂標準、實施、標準實施的監督和標準適用有效性的后續管理四個過程為主要內容,并兼顧人、機(構)、法(規)、信息等標準化管理工程的要素,系統全面地介紹了標準化的基礎理論和科學知識。本書具有內容系統、全面,通俗、易懂,知識性、科學性、實用性強等特點,深受廣大標準化人員歡迎。
《中華人民共和國質量監督檢驗檢疫規范性文件匯編:計量分冊》
中國質檢出版社
2012年02月(第一版)
推薦理由
為建設法治質檢、更好地履行職責,便于質檢系統工作人員及其他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全體公民及時、準確查閱,作者依據整理結果,將現行有效的質量監督檢驗檢疫規范性文件匯編成冊。本冊為計量分冊。
內容
本書涉及行政相對人的權利義務,是對國家法律政策的細化補充,對于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落實國家方針政策將起到重要作用。本書主要內容包括:強制檢定計量器具鑒定印證的暫行規定、我國強制檢定的工作計量器具明細目錄、我國計量法條文解釋、標準物質管理方法、計量監督員管理方法、仲裁檢定和計量調解方法、我國依法管理的計量器具目錄等,共計一百零四條相關目錄、辦法、規定和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質量監督檢驗檢疫規范性文件匯編: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分冊》
中國質檢出版社
2012年02月(第一版)
推薦理由
作者將現行有效的質量監督檢驗檢疫規范性文件匯編成冊,共分為通關業務、衛生檢疫、動植物檢疫、檢驗監管、進出口食品監管、質量管理和監督、計量、特種設備安全監察、食品監管、纖維檢驗、認證認可和標準化,共12個分冊。本分冊為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分冊。
內容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進出口鍋爐壓力容器監督管理辦法(試行)、壓力管道安全管理與監察規定、醫用氧艙安全管理規定、關于加強壓力管道安全監察工作的意見、關于調整改革特種設備行政許可工作的公告、關于鍋爐壓力容器安全監察工作有關問題的意見等共計二十八條相關目錄、辦法、規定和解釋。
《出入境檢驗檢疫行業標準匯編:化工品、礦產品及金屬材料卷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
中國質檢出版社
2012年06月(第一版)
推薦理由
一直以來,檢驗檢疫行業標準受到了系統內外相關部門的普遍關注和使用。出入境檢驗檢疫行業標準是檢驗檢疫系統技術執法的主要依據。本匯編按專業分為11卷,并根據專業的情況分為37個分冊。化工品、礦產品及金屬材料卷分為化工品分冊、礦產品分冊、金屬及金屬材料分冊和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分冊。
內容
本書為匯編中化工品、礦產品及金屬材料卷之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分冊,主要內容包括:通用標準,活性及智能材料類標準,輔助材料類標準,無機非金屬材料類標準,木質材料類等相關標準。
《出入境檢驗檢疫行業標準匯編:管理卷》
中國質檢出版社
2012年06月(第一版)
推薦理由
《出入境檢驗檢疫行業標準匯編:管理卷》收集了截至2011年7月1日批準發布的行業標準36項。本書為生產部門和相關單位的人員在工作中及時掌握、查找和使用檢驗檢疫行業標準提供依據,也為檢驗檢疫技術執法、外貿服務帶來便利。本書內容系統、詳實,匯集了最新的數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檢驗檢疫行業標準化事業發展的基本情況和主要成就。
內容
本書為整套匯編中的管理卷,主要內容包括:綜合管理標準、原產地證明書標準、抽樣標準和實驗室管理標準。本書可供出入境檢驗檢疫行業管理部門、科研機構、技術部門、出口企業的技術人員,各級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機構、檢測機構的相關人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