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溫州市人民政府
近年來,溫州市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有關推進服務業發展的一系列決策部署,堅持規劃導向、項目支撐、平臺集聚、政策扶持、考績激勵,著重圍繞“錢、商、游”和改善民生的重點全力推進服務業發展。2011 年,全市服務業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達44.6%,位居全省前列;其中,金融業增加值324 億元、占三產比重達21.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68 億元、增長18.1%,外貿進出口總值216 億美元、增長26.2%,旅游總收入392 億元、增長18.1%。今年一季度,在工業經濟明顯回落的情況下,服務業增幅比同期GDP 和工業分別高出2.5 和3.9 個百分點。溫州市的主要做法是:
——堅持把擴大有效投資作為重要抓手,大力推進服務業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通過精心謀劃259 個“十二五”重大服務業項目、推出414 個重大招商項目、加快31 個服務業集聚示范區和服務業“十大工程”建設等一系列舉措,2011 年完成服務業投資1184 億元,占全市限額以上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為76.9%,比上年增長126%,對限上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達90%。同時,溫州機場綜合交通樞紐和國際航站樓、市域軌道交通、高速公路聯網工程、溫州“億噸大港”等一批服務業重大基礎設施加速推進。
——堅持將金融創新發展作為主攻方向,突出抓好“錢、商、游”重點服務業發展。在金融方面,致力做大做強地方金融,全面強化金融對轉型發展的支撐作用,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成功落戶溫州,為浙江省贏得了第4 個國家級“金字招牌”。主要是做到“五個一”:一是建立一套領導體系。成立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實施領導小組,其中重點項目辦公室主任爭取從“一行三會”下派;二是制訂一套實施方案。制定“金改”實施方案,以建設“中小企業金融服務業中心和民間財富管理中心”為重點,努力打造民間資本之都;三是建設一批金融平臺。率先建立地方金融監管中心,開展民間資本管理公司和民間借貸登記服務中心試點,同時,落實近3 萬平方米的場地,作為產權交易市場、監管服務中心、非銀行金融機構等集中辦公場所;業街區和現代物流基地等開發建設和經營管理。二是組建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等社會公共服務類投資集團,大力推進政府公共服務、社會服務類項目建設,2011年文教衛體等行業完成投資同比均增長140%以上。市財政每年安排7000 萬元獎勵補助資金,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進入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社區服務等領域。三四是實施一批重點項目。重點抓好濱江商務區CBD 核心金融功能區和車站大道金融產品零售與金融服務交易街“一區一街”建設;五是引進和培育一批高端人才。建立金融改革專家委員會、金融學院和金融研究院,并面向全國競爭性選聘108 名金融人才。在商貿方面,充分發揮在外溫州商會和世界溫州人營銷網絡優勢,支持大企業加強總部營銷網絡建設和中小微企業抱團營銷,著手建立中國(溫州)國際葡萄酒交易集散中心,加快培育區域性高端時尚進口消費品展示貿易集散地。在旅游方面,溫州依托“山江河海島平原”兼備優勢,率先建立四大生態型旅游功能區,首創“旅游微博營銷”,為溫州贏得了中國旅游與互聯網發展高峰論壇永久會址和“國際最佳休閑城市”稱號,并被列為全國智慧旅游試點城市。著力構筑“一主引領、兩翼拓展、四副并進、網絡優化”的現代服務業空間發展格局
——堅持將改善民生作為著力點,優化提升服務業發展環境。一是率先組建市級服務業發展局,承擔全市服務業發展的綜合、協調、指導、服務職能。整合設立溫州市現代服務業投資集團,負責全市現代專業市場、城市綜合體、商業購物中心、商是引導鼓勵企業實施“退二進三”,支持企業利用存量建設用地興辦研發機構、產品展示、工業設計、創意產業等生產性服務業。加快總部樓宇的開發建設和功能改造,大力推進電子商務、物聯網產業園等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建設。四是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建立“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社區便民服務中心+村代辦服務站”的布局模式,全面推進市級366 項和縣級367 項城市建設和社會事務管理權限下放,努力打造公共服務型政府。
下一步,溫州市將充分學習借鑒有關市縣的成功經驗和做法,緊緊圍繞建設“三生融合·幸福溫州”總目標,進一步強化組織領導抓部署、健全“1+X”政策體系抓扶持、緊盯重大項目抓進度、突出重點行業抓提升,著力構筑“一主引領、兩翼拓展、四副并進、網絡優化”的現代服務業空間發展格局,努力把溫州打造成為長三角聯接海西區的現代服務業高地,力爭2012 年全市服務業增加值和投資均超過1700 元,到2015 年全市服務業增加值達到2400 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0%,形成“三二一”產業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