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溫嶺市人民政府
近年來,溫嶺市堅持“工業立市、服務業興市”雙輪驅動戰略不動搖,把發展現代服務業作為加快經濟轉型升級、提升區域綜合競爭力的重要舉措,服務業已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全市服務業增加值由2005 年的113.4 億元增加到2011 年的267 億元,年均增長12.3%,總量居全省各縣(市、區)第7 位。2011 年,實現服務業稅收15.8 億元,占地方稅收的51%。溫嶺市的主要做法是:
明確方向抓規劃引導。目前,溫嶺市已完成服務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及八個專項規劃的編制。按照“合理布局、完善功能、提升能級”的要求,確立“一核、兩圈、三區、多點”的服務業發展格局,突出現代物流、商貿流通、金融服務、旅游會展、商務服務、文化創意、科技信息、社區服務等八大重點行業,推進公路物流中心、金融集聚區、會展中心等一批重大發展項目。明確功能定位,引導城市新區九龍新城發展高端服務業,引導老城區、九龍兩大商圈調整提升傳統服務業、引進發展現代服務業,引導工業園區、東部新區、鐵路新區三大區塊推進生產性服務公共平臺建設,引導中心鎮圍繞城鄉一體化、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發展文化、教育、衛生、旅游、商貿等公共服務業。
制訂政策抓環境優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相繼出臺了《溫嶺市服務業興市戰略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服務業引導資金從最初的500 萬元增加到3000 萬元。加大要素保障力度,加大土地指標的傾斜,加強政銀企三方合作,制定出臺高層次人才培養引進政策。
突出重點抓產業提升。重點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加快建立以大型物流園區為核心、四大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為支撐的物流框架體系,實現八大主導行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全覆蓋,建立先導電機研究所等3 個國家級技術中心,引進和建立18家金融機構,加快民泰商業銀行上市步伐。大力培育新興服務業,瞄準工業研發設計等知識密集型服務領域,提高傳統主導產業的科技含量和產業能級。以打造“樓宇經濟”為目標加快總部經濟基地建設,規劃10 幢大樓,現8 幢已啟動建設。全面提升傳統服務業,形成以浙江松門水產品批發市場、浙江下張鋼鐵市場、浙江工量刃具交易中心為龍頭的十大專業市展會。
圍繞項目抓招商引資。目前,溫嶺在建服務業重點項目22 個、總投資115 億元,已完成投資54 億元;擬建重點項目19 個,總投資230 億元。總投資12 億元的浙臺海洋產業投創中心項目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總投資108 億元的臺灣義大世界項目已簽訂合作意向書。堅持重大項目一事一議,同時積極完善招商獎勵政策,如對在3 年內如期建成開業的銀泰百貨大型購物中心、5 年內建成開業的超高層銀泰五星級酒店,分時間節點給予總額達2.4 億元的獎勵;對如期竣工開業的物場群;加快發展現代商貿業,引進時代廣場、銀泰百貨等知名企業落戶溫嶺;全面提升旅游業,進入“中國優秀旅游城市”行列。
堅持投入是發展之綱、項目是發展之基,不斷培植服務業發展優勢
打造平臺抓產業集聚。加快實施中心城區“退二進三”、“城中村”改造和“騰籠換鳥”,加快舊城改造和工業企業搬遷,完善中心城區公共配套建設,重點發展服務業新型業態。推進現代物流基地、商務商貿集聚區、總部經濟基地、新型專業市場群、電子商務創業園、文化創意產業園、職教城、生態旅游休閑區等八大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總部經濟基地列入省首批現代服務業集聚示范區。投資1.5 億元建成溫嶺市會展中心,每年都舉辦“農博會”、“汽博會”、“石文化旅游節”、“動漫節”等大型展會,與中國機電商會聯合舉辦的工量刃具展會、泵與電機展會升格為國家級流項目,繳納的建筑面積配套費予以全額補助等。
完善機制抓保障落實。成立了由市長為組長、32 個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服務業發展領導小組,將服務業工作列入市領導重點調研課題、市委讀書會主要議題和市人大評議內容,建立市四套班子成員聯系重點服務業項目和重點服務業企業制度。各鎮(街道)和各職能部門也相應建立領導班子。設立第三產業辦公室,為正科級事業單位。在5 個街道、5 個省級中心鎮設立三產辦,在各鎮(街道)成立統計服務站和代理機構。成立服務業行業聯合會和物流、旅游、市場等14 個專業協會。2007 年開始,將服務業納入全市年度目標責任制考核的重要內容,建立科學的績效考核和綜合評價體系,做到責任落實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