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曉麗
如果您是一位母親,您應該看看《中國少兒出版文化地圖》(吉林美術出版社2011年出版)這本書。孩子的成長離不開書籍的陪伴,孩子的精神世界離不開文化的熏陶,面對市場上層出不窮、五花八門、令人眼花繚亂的少兒圖書,家長可能會有一種迷茫的感覺。《中國少兒出版文化地圖》作者譚旭東老師提到,少兒出版的主流應該是人文主義的,即少兒出版應該以經典的文學作品來塑造兒童的閱讀文化,讓每一個兒童在經典少兒圖書的書香中學會感悟世界,學會理解生活,學會做人做事,學會感受美與愛。在對兒童的閱讀問題分析上,譚老師還提到,許多家長對少兒圖書是有偏見的,在心理上對少兒圖書有抵觸情緒,不贊同孩子閱讀課外書,認為這是“不務正業”。因為家長對少兒圖書閱讀的普遍不重視,所以中國兒童的早期閱讀狀況和閱讀能力是很不理想的,中國兒童的獨立閱讀年齡比美國晚了4年,而且,中國兒童的閱讀,很大一部分被功利性的、為了考試的閱讀占據,這極大地敗壞了中國孩子的閱讀品位和胃口。兒童時期缺少閱讀,或者為了應試教育的功利性閱讀,其負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會導致孩子長大以后知識狹隘,想象力貧乏,創造力受到制約,而且,早期閱讀的貧乏直接導致孩子的性格發展不豐滿,在情感和審美意識上都難以達到一定的高度。譚老師的這一直抒胸臆的觀點,無疑對我國相當大一部分忙于應試教育的家長是有警醒作用的。不光家長,學校教師和教育界,乃至整個社會,都應該重新認識課外閱讀對孩子成長和發展的作用,都應該重視少兒圖書的閱讀、創作和出版。
如果您是一位出版人,從事的是少兒圖書出版領域,《中國少兒出版文化地圖》這本書對我國少兒圖書出版的整個格局及存在的問題的分析一定對您有啟示作用。隨著出版產業改革步伐的加大以及出版產業結構的深度調整,越來越多的出版社介入到少兒出版業之中。目前國內少兒出版已不是30來家專業少兒出版社的專利,大約有510家出版社參與到少兒圖書出版之中。
譚老師特別提到,少兒圖書的出版人不能只看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在某種程度上意義更重大。因為少兒讀者是祖國的未來,給少兒讀者生產精神食糧是一件事關大局和民族未來的大事。所以少兒出版人一定要有精準而長遠的眼光,要了解少兒讀者的需求,要了解家長培養孩子成才的心理,了解我們整個民族深層次的價值底蘊,這樣才能贏得讀者、贏得市場。譚老師提到,在我國,原創兒童文學圖書近年市場份額越來越大,但品種比較單一,娛樂性的兒童故事書偏多,優秀的兒童散文、詩歌、科幻和科普等圖書還很稀缺。在低幼圖書中,教育性太強的很多,人文性圖書的品質有待提高。少兒作文類圖書中,技術性的、應用性的比較多,但啟發性相對不夠。在作者的培養上,少兒圖書出版人一定要有耐心、有恒心來認真培養優秀作者,給少兒奉獻高品位的圖書,這樣才能以實際行動來引導少兒閱讀,提升少兒的精神,為社會的精神文明做貢獻。
《中國少兒出版文化地圖》是一部難得的開拓之作,該書從多個層面、多個角度來解讀和審視中國少兒出版,對中國少兒出版產業目前存在的正向、積極的方面進行了肯定、鼓勵和謳歌,而對一些負性或潛在的隱患提出了批評、鞭策和建議。圖書出版在成為最具有創意性的文化產業的同時,如何成為社會良心的一部分是非常值得思考和實踐的。無論選擇什么出版方式,都不能放棄對人的基本道義和社會責任感的追求,都不能放棄文學作為人的精神空間的基本條件。圖書出版在任何條件下,都不能拋棄對人的關懷的基本職業操守。這種對我國少兒圖書出版的宏觀和高屋建瓴的分析和洞察,不能不說對少兒出版人和整個少兒出版產業在以后圖書的策劃方向上,有很好的警示和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