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卜慧
主題出版,顧名思義,就是圍繞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工作大局,就黨和國家發生的一些重大事件、重大活動、重大題材、重大理論問題等主題而進行的選題策劃和出版活動。這類選題既有權威專著、理論通俗讀物,也有長篇小說、報告文字、紀實文學等。如何在主題出版層面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確實是一個值得深入探究的挑戰性課題。由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常務副院長艾四林教授領銜總主編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導讀叢書》(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11年12月出版),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的重要成果,具有獨特的出版特點和亮點。
早在1945年,毛澤東同志曾在黨的七大上要求高級干部要讀5本馬列主義經典著作,1949年黨的七屆二中全會要求閱讀和學習12本馬列主義經典著作,1963年毛澤東同志提出學習30本馬列著作的意見。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重大戰略決策。十七屆六中全會就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出重要部署,并明確要求,要引導黨員、干部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以及立場、觀點和方法。
毋庸置疑,在新世紀新階段,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不僅有助于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增強馬克思主義信仰,也有助于從源頭上完整準確地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從經典中獲取營養、獲取動力、獲取啟發,并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分析并解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的實際問題。
眾所周知,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博大精深,有些觀點深奧難懂,要想真正學通學懂并不容易。能否以“人有我新”的選題策劃理念,探索并創新地編輯出版一套在寫作體例和創作風格上,兼收傳統寫作模式及優點,但獨有特色的通俗型理論普及讀物?這是選題策劃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
功夫在戲外。《馬克思主義經典導讀叢書》從選題策劃到付梓出版前后歷經4年時間。2008年年初,就圖書出版選題總體思路與艾四林教授進行研討和交流的過程中,他的一席話令筆者豁然開朗。叢書的出版,一是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和學習型黨組織的迫切需要;二是大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迫切需要;三是研究生課程建設的需要。我們的第一次溝通就達成共識:一部經典著作,一本導讀。突出原創、權威、簡明、通俗。字數每本控制在10萬字左右(個別除外)。選題由此而生。只是后來的出版過程稍顯漫長。那時,正值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籌建中,艾四林教授實在無暇顧及圖書的出版工作。于是,一方面我們耐心地等待出版時機,另一方面潛心研析選題的精細化運作方案,包括相關資料收集、圖書整體架構與編寫體例規劃,等等。其間,出版社經歷了轉企改制的洗禮與歷練,如今,作為中國出版集團公司旗下成員單位,國家隊的主題出版與責任擔當意識更加凸顯。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重點出版工程,作為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成立以來的第一套“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書系,《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導讀叢書》應運而生。
如何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歷來是學界和理論界關注的重大課題。從源頭做起,直接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原始文本,是最好的學習途徑。然則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僅僅就歷史考證版(MEGA2)《馬克思和恩格斯全集》而言,國際馬克思恩格斯基金會(IMES)就決定出版120卷左右,《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有50卷(53冊),《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2版出齊后也將超過60卷,《列寧全集》中文2版也有60卷。卷帙浩繁,一般讀者實難啃讀。
目前有關馬克思主義經典導讀類圖書很多,版本大都比較傳統。大致有兩類撰寫形式:一類是學術型的大部頭研究專著,一類是教材型的章節式匯編合集。前者主要偏重于對經典著作精深細琢式的研究,雖學術性極強,但太過深奧;后者則側重于對經典著作蜻蜓點水式的匯編闡述,雖簡明扼要,但內容較過單薄,讀起來總會感覺味道不濃不解渴。
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實踐、精髓和體系都集中在創立者的原著之中。如何破解大眾化閱讀難題,體現原創、體現當代、體現中國,并將經典原創、權威導讀有機結合起來,這是選題策劃成功與否的關鍵點。由艾四林教授總主編,并組織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長期從事“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研讀”和“馬克思主義發展史”教學研究的教授傾力推出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導讀叢書》,以經典原著為解讀藍本,重點把握經典作家的思想全貌及其作品的深厚底蘊,以寫作背景、成書過程和出版、書的結構、主要內容和觀點及其歷史影響和當代現實意義等為基礎脈絡,從選題策劃和創作層面,就其著作結構要素,即背景、問題、方法、觀點、論證、貢獻、影響等基本要素而言,具有較高的導讀水平。叢書最鮮明的特點,就是原創、權威、簡明、通俗,也即學術性、通俗性和可讀性的有機結合,可以說是留得住、傳得開、叫得響的主題出版精品圖書。
經典閱讀有資政育人之功效。作為目前國內首套以單本經典為藍本、逐部解讀馬克思主義經典內涵與精髓的精品力作,其突出亮點就在于,通過專家層面的特色導讀,把專業研究轉化為大眾通俗理論作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轉化為大眾喜聞樂見的普及讀物,更有效地強化理論經典的學習與應用。
一是權威陣容。由艾四林教授領銜總主編,以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和主力成員為主體陣容的精銳創作團隊,確保了叢書內容的嚴謹、權威、獨特。
二是文本獨特。精心挑選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經典文獻進行分冊導讀,一部經典一部導讀。主題鮮明,權威闡釋,通俗易懂,行文流暢。
三是文風簡約。每部經典導讀10萬字左右,字體端莊整飭,大字版本凸顯品位。導讀“三部曲”(寫作背景、成書過程、書的結構;主要內容和觀點;該書的影響和意義)既符合學術規范和要求,又突出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
四是解讀鮮活。獨辟蹊徑,一改以往或深奧、或淺顯的傳統編撰模式,積極探索并大膽兼顧專著與匯編合集導讀的可取之處,使經典原著解讀的體例和風格豐滿鮮活起來。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導讀叢書》全套30種圖書,“十二五”期間陸續推出。首推10種,即《〈自然辯證法〉導讀》《〈反杜林論〉導讀》《〈資本論〉(第一卷)導讀》《〈共產黨宣言〉導讀》《〈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導讀》《〈德意志意識形態〉導讀》《〈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導讀》《〈論十大關系〉導讀》《〈新民主主義論〉導讀》《〈實踐論〉〈矛盾論〉導讀》。叢書面世后,受到廣泛關注,社會反響積極。在今年4月8日清華大學舉辦的出版座談會上,學界與理論界的專家學者給予高度評價。座談會上,北京大學黨委決定把這套叢書列為黨委中心主任必讀書目,人手一套。
作為目前國內第一套以單本經典為原始藍本,逐本權威解讀馬克思主義理論精髓的通俗讀物,它成功的關鍵點,就是定位精準、創新大膽、恰逢其時、滿足需求。重要的是在經典詮釋的出版層面探索了一條新路徑,既解決中央要求學原著的路徑和方法問題,又在解決什么問題層面給我們很好啟示,從而有力地推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對于學習、研究和傳播、運用馬克思主義具有重要意義。這也正是主題出版的獨有魅力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