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蘇斯彬
《浙江省新型城市化發展“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以人口城市化作為新型城市化的核心,但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繼續大幅擴大人口規模存在諸多弊端和障礙,以及相當數量就業競爭力較弱人群難以完全融入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情況下,在土地城市化大大快于人口城市化的大背景下,有必要探索在小城市培育中更好地謀劃外來務工人員及本地農村富余勞動力融入小城市,推動“人口城市化”。從現實發展來看,發展水平較高的中心鎮往往也是外來務工人員及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較為集中和歸屬感較強的地方,因此在小城市培育中強化人口城市化具有現實和深遠意義。
——從創新土地制度角度助推人口城市化。鼓勵農民以轉包、出租、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提高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率,以農業規模經營促進農民轉移、轉化和集聚。在宅基地的安排上,對于在城鎮擁有住房的,探索允許其宅基地及其附屬物出售、抵押。同時,穩妥開展宅基地置換城鎮住宅的試點,允許宅基地折抵一定比例的城鎮住宅價格,進一步推動宅基地的流轉。
——從基本公共服務制度角度拉動人口城市化。通過建立與經濟發展要求相適應的完善的小城市社會事業發展格局,激活平等的公民權利,為新居民提供社保、住房、子女義務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務,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居民互助服務、市場商業服務三結合的社區服務體系,不斷滿足和提升新居民各類需求轉變。社區管理機制實現由“單位體制”向“社區體制”轉變,發揮社區的社會整合功能,形成和諧有序的社會管理網絡和便民利民的社區服務網絡。
——從促進產業發展角度支撐人口城市化。對于從事規模農業創業、經營較大規模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在金融支持、農業項目審批、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應給予積極的支持,吸引更多市場經營優勢主體進入農業領域,促進農業規模經營。提升資本、技術、勞動力和信息等生產要素的集聚程度,主動承接大都市先進制造業轉移,推進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加快現有產業的改造提升和轉型升級。積極發展配套生產性服務業,大力發展滿足群眾生活必需的生活性服務業。
——從戶籍制度改革角度保障人口城市化。切實推進和落實有合法穩定職業并有合法穩定住所人員的落戶政策,探索適度放寬合法穩定職業和合法穩定住所的認定范圍。允許宅基地和承包地等土地權益與戶籍制度分離,免除群眾對自身利益因戶籍變化可能受損的后顧之憂。醫療、教育、社保、培訓等方面不一定要以城鎮戶籍為前提,嘗試以暫住人口的居住證為過渡,推進公民經濟身份與社會身份相分離,弱化常住戶口登記對這些新居民融入的束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