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莉
中藥煎煮中的問題探討分析
王慶莉
在中藥使用之前,其最后一道工序就是進行煎煮,煎煮效果好壞直接關系到藥物的療效以及患者身體的恢復,對臨床效果有直接影響。
中藥煎煮;問題;中藥炮制學
中藥湯劑是一種傳統藥劑劑型,一直被廣泛應用,在各種疾病治療過程中都獲得了良好的治愈效果,受到了人們的青睞。但在中藥實際運用中,由于患者缺乏煎煮知識而影響了其療效,現將煎煮中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并推出解決措施。
1.1藥店以及醫院操作不規范目前,在部分醫院以及藥店中,往往會推出代煎中藥的服務,通過煎藥機器,將中藥煎好,將藥液進行真空包裝,使患者能將一個療程的藥液一次性帶回,這項業務受到了歡迎。但是在這項服務中,存在著一定問題,可能因為醫院領導沒有足夠重視,煎藥人員的素質有待提高,設備、場地不健全等因素導致在煎藥中監管力度弱,規范不嚴格。此外,煎藥人員的素質有待提升,大部分煎藥人員沒有經過專業培訓,缺乏醫學相關專業知識,對煎藥技術不了解,甚至是非專業人員;在煎藥過程中,就可能不懂得中藥浸泡時間長短,煎藥火候大小,煎藥中的先煎后下等技術性要素都沒有正確認識。部分人員態度不端正,粗心大意,這些因素都會影響煎藥效果,對治療效果直接造成影響。
1.2煎藥操作存在誤區因對煎藥知識不了解,在煎藥過程中,就出現很多誤區,如煎藥人員為了保持藥物干凈,先將中藥沖洗然后置入鍋內煎煮或用開水將藥物浸泡,殊不知冷水浸泡要比熱水好;有的不注重煎藥鍋的材質,認為只要能煎藥即可;有的認為火候越大,時間越長,煎煮藥物效果越好;還有的沒有按照醫生的叮囑,先煎后下的煎煮方法與步驟,為了節省時間一起煎煮,等等這些現象都嚴重影響了藥物煎煮效果,對治療效果產生影響。
2.1選擇良好的煎藥器具在我國民間,往往利用瓦罐以及砂鍋對中藥進行煎煮,這種煎藥器具化學性質比較穩定,而且導熱比較均勻,不會與中藥發生化學反應,且保溫效果較好,但其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器具內部比較粗糙,紋理以及空隙較多,可能會吸收各種藥物,在刷洗時不好清洗,往往會造成不同藥物之間串味,影響療效,而且較容易粘渣。此外,因為藥物受熱比較均勻,在煎煮過程中可能會粘在鍋底上,因此,在煎煮過程中,應進行攪拌,專人看管,防止粘于鍋底或發生外溢現象,避免發生裂縫以及燒糊情況。所以,在煎煮中藥時應選取搪瓷器具,切忌用銅器以及鐵器,若有條件則選用煎藥機,必須有專人看管,方能取得更好地煎煮效果。
2.2浸泡藥材中藥在進行煎煮之前要浸泡,若直接加熱中藥,可能使藥材中蛋白質遇熱之后而出現凝固現象,造成細胞壁硬化,對溶出藥物有效成分造成影響。要掌握好浸泡時間,不能過長,時間過長則會造成藥物有效成分產生酶解現象以及造成藥品腐敗[1]。因此,在對藥物浸泡時,要注意用冷水進行浸泡,浸泡時間要以藥物性質作為基礎,一般花草莖葉藥物一般是浸泡 30min,而根、果實、種子等藥材往往浸泡1h。
2.3煎煮時間與火候并不是煎煮的時間越長越好,而是應該根據藥物的性質有針對性煎煮。對于一般藥物往往是煎煮30min~40min,對芳香類中藥以及解表類中藥不應煎煮時間過久,需要 15min~20min。對一些礦物類以及滋補類藥物一般煎煮40min~50min。對每一劑中藥一般煎煮兩次,在第二次的煎煮時間可以減少,若煎煮時間過長,藥物有效成分在達到平衡之后,很難繼續提取,尤其是對于一些容易揮發的藥物,如果長時間煎煮,治療療效就產生不良影響。具體來說,一般藥物一煎在武火沸后改為文火為 30min,二煎武火沸后改文火為 20min;滋補藥一煎二煎都增加 10min,從頭至尾以文火煎煮;而解表藥在一煎二煎中都減少10min,以文火煎煮。在煎煮過程中,避免經常將鍋蓋打開,防止散失有效成分。
2.4煎藥方法與濃度日常生活中,部分患者往往會因為講究衛生,而在煎煮藥物之前對藥材進行清洗,或是將浸泡藥材的水倒掉,都不正確。因為藥材中會含有一部分水溶性物質,在用水清洗之后,可能將藥材中有效成分溶掉[2],導致有效成分的流失;對一些粉末類中藥,若用水浸泡,粉末就會溶于水中,如果倒掉則會導致有效成分流失;對一些膠質類藥物,例如鹿角膠、阿膠等在單獨置入器具之后,先加入少量的水進行烊化,然后兌入已煎好的藥液中再服用;對一些比較名貴的中藥,比如珍珠粉、牛黃等,應先將其研成細末,然后加水服用。
在實際煎藥中,往往會有部分患者對煎藥機存在疑問,認為煎藥機煎煮出的藥液比自己在家中煎煮的藥液濃度要稀。這是因為部分人都存在著一個誤區,認為藥液濃度越大,藥效越好,而實質上,藥效并不是由藥液濃度決定的,而是由有效成分決定的。而在有關研究中已經證明,通過煎藥機煎煮出的藥液要比利用砂鍋煎煮的藥液有效成分要大。而稀疏的原因是因為在煎藥機煎煮結束之后,對藥液進行包裝時已經經過了多次過濾,將藥液中的藥渣以及細粉予以減少。
2.5煎藥的用水量藥物煎煮過程中,加水量要漫過藥材,而且應用攪拌機進行攪拌,使藥材表面都能夠接觸到水,在將藥物置入鍋內之后,水量深度要超過藥物表面的深度,一般是 3cm~5cm。在二煎中,水量可以超過藥材1cm~2cm。
2.6加蓋煎煮加蓋在煎煮藥物時,患者往往將鍋蓋敞開,這種做法是一個誤區,若將鍋蓋打開,則會使藥物中含有的方向性成分流失,導致藥物療效降低,尤其是對一些容易揮發性的藥物。此外,若沒有掌握好火候以及煎煮技巧,則可能因為沒有加蓋而降低有效成分,甚至是導致藥物有效成分完全流失。
總之,中藥煎煮是一項重要的環節,能對藥物療效產生直接影響,各級人員應該加強重視,注意煎煮藥物技巧以及存在誤區,選擇好器具,把握好火候,控制好時間,遵守煎藥步驟,在最大限度上將藥物療效發揮出來,將中藥治療效果發揮到最佳。
[1]熊昌娥,方鵬騫.我國公立醫院注冊醫師多點執業可行性的利益相關集團分析[J].醫學與社會,2010(03):102-110.
[2]周剛,馮悅靜,閆云艷,等.2007年洛陽市監測點醫院故意傷害病例資料分析[J].預防醫學論壇,2010(01):15-20.
湖北省建始縣紅巖衛生院,湖北恩施 445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