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峰田 燕岳洪濱孟煥成
厄貝沙坦聯合氫氯噻嗪治療高血壓伴糖尿病的療效觀察
劉 峰1田 燕1岳洪濱2孟煥成2
目的探討厄貝沙坦聯合氫氯噻嗪對高血壓伴糖尿病患者的療效觀察。方法在門診篩選120例高血壓伴糖尿病患者進行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觀察組服用厄貝沙坦150mg+氫氯噻嗪12.5mg,口服,每日一次;對照組給予厄貝沙坦150mg,口服,每日一次。結果通過統計分析,觀察組顯效和有效共55例,總有效率為91.7%;對照組顯效和有效共 48例,總有效率為80.0%。觀察組和對照組總有效率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1)。結論厄貝沙坦聯合氫氯噻嗪對高血壓伴糖尿病患者的療效可靠。
厄貝沙坦;氫氯噻嗪;高血壓;糖尿病
我國約有2億高血壓患者和1億糖尿病患者,高血壓常與糖代謝異常合并存在。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降壓達標率僅14.9%,低于總體人群血壓達標率(30.6%)。因此,探討厄貝沙坦聯合氫氯噻嗪治療高血壓伴糖尿病患者的療效,門診篩選12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進行療效觀察,情況如下。
1.1一般資料篩選門診就診的120例高血壓伴糖尿病患者,男68例,女52例,年齡56~88(平均73)歲,均符合2010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診斷標準[1],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兩組患者一般情況、療程、血壓治療前后水平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將120例實驗者在試驗前接受病史詢問及一般體格檢查(血壓、心率、血脂、血糖、血電解質、肝腎功能、血常規),停用原來的降壓藥。隨訪8周,對其進行定時測血壓,每次測量2次,取其平均值。觀察組聯合服用厄貝沙坦150mg和氫氯噻嗪12.5mg,每日1次;對照組給予服用厄貝沙坦150mg,每日1次。根據患者病情對血壓進行調整,共隨訪8周。
1.3療效評定[2]顯效:舒張壓下降≥10mm Hg并降至正常,或下降>20mm Hg以上;有效:舒張壓下降雖未達 l0mm Hg,但已降至正常或下降 l0~19mm Hg;無效:血壓下降未達上述標準。
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6.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資料統計采用χ2檢驗,以P<0.01為差異顯著。
通過臨床觀察,觀察組顯效和有效共55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91.7%;對照組顯效和有效共48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為80.0%。兩組總有效率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血糖變化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期間兩組均未發現肝腎功能損害,治療組出現血鉀降低1例,給予補鉀一周后,血鉀恢復正常,期間沒有停用氫氯噻嗪。
新的臨床研究顯示,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核心病理生理環節在于全身和局部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RAS)激活,容量負荷增加和外周阻力增大。高血壓伴糖尿病患者容量負荷增加的原因包括:①糖尿病狀態引發的全身和局部RAS激活,尤其是腎臟RAS激活,帶來一系列重要的水鹽平衡代謝改變。此外,高血糖導致血漿滲透壓升高,也可使循環容量增多。②合并糖尿病等高血壓腎臟局部 RAS激活,腎小管-小球反饋機制無法充分發揮,入球小動脈不能有效收縮,腎小球高灌注、高濾過狀態得不到有效控制,全身性高容量(鈉)負荷狀態不能得到有效調節[3]。糖尿病時,全身和腎臟局部RAS過度激活是導致心血管事件和靶器官損害、蛋白尿的重要原因,多項臨床研究的薈萃分析表明,ARB藥物不僅減少糖尿病腎病蛋白尿,通過阻斷RAS,抑制醛固酮分泌,減少尿鉀排出,可部分抵消由噻嗪類利尿劑引起的血鉀下降,而且降低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大的重點事件風險,對心力衰竭和嚴重心血管事件風險降低尤為顯著。目前臨床研究證實,血管緊張素Ⅱ導致胰島細胞損傷,ARB藥物通過抑制血管緊張素Ⅱ與AT1R的結合,從不同分子水平影響胰島素內在信號轉導途徑,從而改善胰島素抵抗,具有組織保護作用[4]。小劑量利尿劑可有效降低容量負荷降低血壓,一直是高血壓治療的一線選擇。小劑量噻嗪類利尿劑可促進水鈉排出、減輕循環容量,帶來降壓效應;長期應用能夠改善動脈順應性,使外周阻力下降,顯著提高 ARB的降壓療效,我們的研究也進一步證實了這個結論。RAS阻斷劑和利尿劑治療均是針對高血壓合并糖尿病病理生理機制的合理措施,兩者聯合可干預RAS激活和容量負荷增加兩大主要升壓機制,產生協同降壓效果,增強降壓效應,并抵消不良反應[5]。結果表明,厄貝沙坦和氫氯噻嗪聯合治療高血壓伴糖尿病,達標率高,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依從性良好,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1]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2010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1,19(8):701-742.
[2]米敏.依那普利聯合氫氯噻嗪治療高血壓病臨床分析[J].山西職工醫學院學報,2008,18(3):28-29.
[3]孫寧玲.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聯合利尿劑治療方案在高血壓治療中的地位[J].中國醫學論壇報,2009,8(1):712-715.
[4]王擁軍.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在改善腦卒中患者預后中的作用[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2,20(5):411-413.
[5]張新軍.從老年高血壓病理生理特點看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與噻嗪類利尿劑聯合治療的價值[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2,20(5):414-418.
1 總后北京老干部服務管理局門診部,北京 100166
2 總后豐體南路干休所,北京 10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