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慶
中西醫結合治療內科急癥探討
劉克慶
目的對中西醫結合治療內科急癥進行探討。方法選取在我院消化內科利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的35例上消化道出血的內科急癥患者,對其療效進行觀察。結果35例患者中,25例治愈(71.4%),8例好轉(22.9%),總有效率達91.4%。結論利用中西醫結合法來治療如上消化道出血等的內科急癥療效顯著,可在臨床廣泛推廣應用。
中西醫結合療法;內科急癥;探討
伴隨著中醫的不斷發展,在內科急癥中中西醫聯合診治的形式也越來越多見,已經成為了中西醫家和治療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在急癥醫學中占據了重要地位[1]。對中西醫結合的診療方式進行完善,在內科急癥治療方面充分發揮中醫、西醫治療的優勢,兩者相互結合,達到取長補短的效果,從而使內科急癥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療。本文選取了內科急癥中常見的上消化道出血 35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調查和分析,其中所有患者均使用中西醫結合療法,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消化內科收治的 35例上消化道出血內科急癥患者,男21例,女14例,患者年齡23~69歲,平均44.6歲。其中9例因發生肝硬化而導致胃底、食道處靜脈曲張產生破裂而出血的,15例因發生胃潰瘍而產生出血癥狀,11例因發生十二指腸潰瘍而產生出血癥狀。19例發生大量出血,其出血量可達800ml,9例發生中量出血,血量在400~800mL之間;7例出現少量出血,出血量小于400mL。
1.2病因病機
1.2.1中醫病因病機①患者因長期暴飲暴食、過食辛辣或飲酒過度等,使胃內積熱,郁熱傷及胃絡,使得熱迫血外溢而吐血。②脾胃失調,釀濕于痰,痰郁久化火,痰熱擾動胃絡而吐血。③腸道郁熱,熱灼陰絡,導致便血。④情志所傷,郁怒傷肝或肝氣郁結,氣郁化火,至肝火犯胃,火灼胃絡或素平胃熱,由肝火誘擾而致吐血。⑤勞倦內傷,脾氣虛之失統攝權,使氣不攝血,致便血。總之,吐血之病位在胃。
1.2.2西醫病因病機西醫認為,導致上消化道大出血多由上消化道、肝膽胰等疾病引發,而全身性疾病導致的只占少部分。在眾多消化道可引起的疾病中,以消化性潰瘍的發生率最高,約占上消化道出血的50%;其次為肝硬化致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導致的破裂出血,約占 1/4。而可導致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全身性疾病有血液病、應激性潰瘍、尿毒癥、心血管的疾病(如心衰)及胃血管瘤等[2]。
1.3治療方法開放患者靜脈通道,從而建立有效的補液通道,并給與患者重癥監護措施,對其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監護。西醫治療:根據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定量并維持給予 20~90u垂體后葉素靜滴,再給予40mg奧美拉唑溶入250mL0.9%氯化鈉注射液中靜滴,每天1次;400u凝血酶用l00mL冰鹽水稀釋,每 4h口服 10mL。中醫治療:參麥飲(西洋參6g,五味子6g,麥冬12g),每8h1次。每日一副,開水沖服,分早晚兩次服用(藥品采用深圳華潤三九現代中藥有限公司提供的 999中藥配方顆粒)。
1.4療效判斷標準治愈為患者在治療后24h內未再發生嘔血癥狀,3d后觀察其糞便可發現由陽轉陰,患者的生命體征也逐漸恢復平穩;好轉為患者24h內發生嘔血的次數明顯降低,嘔血量減少,柏油樣大便的次數與量有明顯減少,連續觀察一周后可發現患者糞便逐漸由陽轉陰;無效為患者24h內嘔血次數及糞便性狀與治療前相比均未發生改變;死亡為患者因血壓下降等原因,出現死亡現象。
1.5統計學方法采用SPASS 13.0統計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
35例患者中,25例治愈(71.4%),8例好轉(22.9%),2例無效(5.7%),總有效率為91.4%。
臨床上越來越常見中西醫結合對疾病進行診治,如內科急癥的常見多發病外感高熱,其具有起病急驟,變化發展快,轉變迅速等特點[3],臨床治療有時手無所措,治療不及時,而引起很多不良后果。這些外感高熱多見于西醫的各種感染性疾病中,而隨著細菌耐藥性的程度不停增加,使得抗生素的使用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除此之外,對于病毒性感染西醫尚無良效。而隨著人們對中醫的認識越累越深,中醫在急診的診治中也越來越有地位了[4]。中醫認為外感高熱是氣營兩燔證的表現結果,當熱毒由氣入營時,使得火毒熾盛于營內,營陰耗傷導致體內精液減少黏稠,同時,當熱毒激活了體內補體系統時會損傷臟腑組織實質。故經中醫的辨證分析,中藥的治療取得良好的退熱作用,但因中藥的口服途徑,起效慢,藥效不佳。當中醫藥結合西醫的劑型,將傳統中藥給藥途徑進行改變,可在短期內使得血內的中藥濃度至較高的水平,促使各種發熱疾病迅速退熱[5]。有資料研究,對于治療難治性的高熱,使用中西醫結合診治的方法,以西醫力求明確診斷,并使用效果較好的敏感抗生素針對細菌感染性疾病進行治療;而中醫則依據辨證分型的結果,為患者選擇適宜證型的湯藥或針劑進行治療,能夠有效發揮中西醫各自的優勢,提高臨床上對內科急癥的療效。綜上所述,只要我們醫護工作人員積極參與到中西醫結臺積極治療內科急癥的研究及臨床實踐中,中西醫便能在診治內科急癥中發揮更好的優勢,創造出更強大的醫療診治力量。
[1]李雪苓.中醫急癥用藥與中醫急癥現代化研究[J].中國中醫急癥,2005,14(6):571-573.
[2]張建成,沈艷平.48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臨床診治分析探討[J].當代醫學,2011,17(6):58-59.
[3]周仲瑛,蔡淦,李明富,等.中醫內科學[M].第 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528-546.
[4]宣建大.中醫急癥源流及發展的探討[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4,13(17):2368-2368.
[5]單兆偉,劉沈林,黃峻,等.內科多發病中西醫綜合治療[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460-470.
江西省永豐縣中醫院,江西吉安 33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