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天華 陶 昆 王麗娜
小兒闌尾炎感染的治療及護理體會
賈天華 陶 昆 王麗娜
目的探討小兒闌尾炎行闌尾切除術后發生感染的原因及護理體會。方法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對小兒闌尾切除術114例,有41例是患兒就診時已經發生感染,其中21例合并腹膜炎,12例壞疽性闌尾炎,8例合并全身感染、發熱、嘔吐、嗜睡。結果經抗感染治療和綜合護理療效滿意。結論小兒闌尾炎較成人易發生穿孔合并腹膜炎,早期明確診斷,術中術后的正確治療和護理可以提高小兒闌尾的治愈率。
小兒闌尾炎;感染;治療;護理
小兒急性闌尾炎是兒童常見的急腹癥,以5歲以上的兒童多見。因病情變化快,所以常常誤診,發病率雖較成人低,但病勢較成人嚴重。引起小兒急性闌尾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為闌尾腔梗阻、細菌感染、血流障礙及神經反射等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結果。具體原因可能為小兒受涼、腹瀉、胃腸道功能紊亂等原因引起腸道內細菌侵入闌尾;小兒上呼吸道感染、扁桃腺炎等使闌尾壁反應性肥厚,血流受阻;闌尾腔被糞石、異物或寄生蟲堵塞,闌尾腔內容物引流不暢,細菌繁殖等都可引起闌尾炎。
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實施小兒闌尾切除術114例,年齡3~16歲,男76例,女38例,有41例是患兒就診時已經發生感染,其中21例合并腹膜炎,12例壞疽性闌尾炎,13例闌尾周圍膿腫,8例合并全身感染、發熱、嘔吐、嗜睡。體溫37.5~39.5℃。血常規檢查結果:白細胞(3.9~13.8)× 109/L,中性粒細胞0.73~0.90。
闌尾腔若長時間被阻塞就會引起闌尾本身的血液循環障礙,導致組織缺血,從而引發闌尾壞死穿孔。腹膜炎的并發率和闌尾穿孔率高,甚至致死、對闌尾周圍膿腫患兒入院后應嚴密觀察癥狀、體征,并行實驗室及B型超聲檢查。病情進展者應即手術治療,手術以引流為目的。有12例壞疽性闌尾炎、有糞石包裹粘連給予清除,分離粘連時要動作輕微,避免暴力,造成二次損傷。21例并發腹膜炎的患兒有革蘭氏陰性桿菌及厭氧菌混合感染,對其選用氨芐青霉毒、慶大霉素及甲硝唑進行治療。8例中毒癥狀較重者可選用丁胺卡那霉素或頭孢類抗生素。對病程長的重癥患兒,術后糾正失水、酸中毒及低血鉀。
闌尾炎化膿、壞疽及穿孔,闌尾完好者則行單純闌尾切除和腹腔引流,應熟練掌握小兒解剖生理、病理、免疫特點,詳細詢問病史,充分認識其臨床特點。對病因不明的急性腹痛、嘔吐、腹瀉及發熱者,應警惕急性闌尾炎的可能。對于急性壞疽性闌尾炎伴根部穿孔者,可行闌尾切除帶蒂后腹膜式側腹膜瓣修補盲腸壁及腹腔引流術,亦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對于術中發現闌尾化膿包裹者,應提起腹膜用吸引器洗凈膿液,輕柔鈍性分離膿腫粘連,竟可能找到闌尾加以切除,妥善處理闌尾殘端,局部沖洗后放置引流管。掌握小兒闌尾炎的臨床特點和手術時機,選擇合適的手術方式是降低死亡率和并發癥的關鍵。
觀察病情變化,由于體液免疫功能的不足,補體缺乏和中性粒細胞吞噬作用差,再加之體溫調節功能不穩定。因而,容易出現高熱,白細胞升高較成人明顯,中毒癥狀也較嚴重。所以要觀察患者體溫、脈搏、呼吸、神智意識及精神狀態。按醫囑用藥,補充血容量,維持患兒循環穩定,做好中心靜脈壓和電解質的平衡,酸堿平衡監測。做好家屬的工作,對患兒做好安撫,不要過早的進食,鼓勵患兒早起離床活動,以促進排氣。
小兒急性闌尾炎診斷較成人困難,最主要的原因是臨床表現為不典型性。小兒生理解剖的特殊性:盲腸位置高,炎癥不易局限,轉移性右下腹痛不明顯,右下腹壓痛部位不固定;腹肌不發達,肌緊張不明顯;闌尾易穿孔并易發生彌漫性腹膜炎等。小兒主訴和表達病情的不正確性:不能訴說疼痛的規律,不易指出疼痛的部位,甚至因恐懼(醫院、醫生、手術及各種治療等)而不肯說出疼痛,真實的自覺癥狀往往被掩蓋。查體困難:學齡前兒童及嬰幼兒由于哭鬧及不配合使查體非常困難,尤其是在腹痛明顯的情況下。單純性闌尾炎呈兩條平行的等號征;化膿性闌尾炎呈C字或V字形,其斷面變粗;壞疽性闌尾炎壁增厚呈典型的雙壁征。急性闌尾炎患兒表現為發熱及嘔吐、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癥狀,在小兒內科就診而收住院,容易造成闌尾炎診斷延誤。本病早期確診能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減少術后并發癥。凡小兒有急性腹痛、腹瀉、嘔吐及不明原因發熱癥狀,應高度警惕急性闌尾炎的可能。年齡越小,越易發生穿孔及腹膜炎情況,嚴重者可導致感染性休克而死亡,因此全面掌握小兒病理、生理特點,給予足夠的重視。
[1]徐可強,談瑞芳,謝廣文.非典型急性闌尾炎294例臨床分析[J].大理學報,2005,21(16):1841.
[2]夏慧敏,符柳江,魏青.腹部超聲診斷在小兒急性闌尾炎中的作用[J].中華小兒外科雜志,2004,25(2):108-109.
黑龍江省牡丹江醫學院紅旗醫院,黑龍江牡丹江 157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