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波在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12年第1期中,撰文介紹了澳大利亞職業教育社會伙伴關系產生的背景、類型、特點及有效運作的條件,并提出其對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啟示。
作者首先分析了澳大利亞職業教育采用社會伙伴關系的背景。澳大利亞為增加國際競爭力,降低青年失業率,促進區域發展,開始重視社會伙伴關系為職業教育和培訓所帶來的契機。澳大利亞在職業教育中采用社會伙伴關系的原因包括:1.社會伙伴關系可以滿足社會伙伴關系成員的各種需要;2.社會伙伴關系有助于地方建立地方資本以支持經濟、社會和公民發展;3.通過地方伙伴關系和制定政策,尋找滿足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4.通過市民活動和社區建設項目滿足個體和社區的需求,使政府利益得以實現。
接著,作者指出了澳大利亞職業教育社會伙伴關系的類型及特點:1.法定社會伙伴關系,其特點是由外部機構發起的,他們的目標或資源是和社區相關或是共享的;2.社區伙伴關系,其特點是關注當地社會問題,確保參與者獲得足夠的支持和資源;3.協商型伙伴關系,其特點是制定和尋找伙伴間的互惠目標,確保伙伴利益的實現。
接著,作者闡述了保障社會伙伴關系運作的條件:1.職業教育社會伙伴關系的建立原則,包括建立和維護共同目的和目標,保證可持續發展并明確責任與義務,開發伙伴工作能力、建立管理和領導關系,建立和保持信任和可信性;2.影響職業教育社會伙伴關系的因素,包括伙伴關系的規模,積極參與程度,危機和突發事件;3.政策保障,包括規范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制定多方位政策保證學徒制和TAFE發展,鼓勵行業、企業與職業教育辦學等;4.企業和地方的正式和非正式聯盟對職業院校的支持。
最后,作者總結了澳大利亞職業教育社會伙伴關系我國職業教育的啟示:1.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加大政府支持力度;2.遵循社會交換原則,調動行業企業積極性;3.發揮社會中介組織的橋梁作用;4.關注社會問題,拓展職業教育服務功能,提升職業教育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