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師范大學人文學院常立博士撰著的《浙江新詩史》一書,于2011年10月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正式出版。該書是作者主持的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的研究成果。
全書按照歷史分期分為九章。大體以詩潮、詩派出現的先后次序展開歷時性敘述,每一歷史分期以某一占據主流或意義重大的詩潮、詩派的形成與衰落為界,以該時期最具廣泛影響或被后世公認為最具歷史價值的詩群為主要論述對象,多以作為該詩群的詩歌發表基地的某一詩刊命名,分別為: “新潮”期、“湖畔”期、“新月”期、“現代”期、“左聯”期、“七月”期、“九葉”期、“十七年”與“文革”期、“浙潮”期(因特定歷史時期和地域文化的影響,第五、八、九章的命名除外) 。歷時性敘述之外,該書關注詩潮時常呈現出的共時性的多元并置狀態,輔之以共時性敘述,以呈現歷史復雜的真實狀貌。
該書以文獻梳理和文本細讀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對浙江新詩進行地域文學史與全局文學史相結合、精品文學史與風貌文學史相結合、歷時性與共時性相結合的歷史敘述,將浙江新詩人的詩作、詩學貢獻和事跡梳理成一部系統完整的浙江新詩史,展現了浙江新詩畫卷的輝煌長編,并對一些被以往文學史不同程度忽略的重要的浙江詩人及其詩作予以關注,以歷史的眼光和現在的立場來探究其所具有的價值和意義。該書從地域文化的角度對浙江新詩與中國新詩的重合與分流現象給予學理的與歷史的詮釋,在厘清詩歌主潮發展軌跡和對1976年后浙江新詩所特有的自身潮流以及詩人詩作進行系統闡述的基礎上,歸納出浙江新詩在發展進程中形成的以“綜合”為標志的融貫古今、多元并包的自身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