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運軍 葉子兵 徐兆文
(中國人民解放軍76199部隊 湖南 株洲 412005)
隨著高技術油料裝備列裝部隊后,對油料專業技術兵操作新裝備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油料專業技術兵駕馭新裝備的水平,直接影響信息化條件下的軍事訓練質量,也直接影響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的后勤保障能力。油料專業技術訓練機構教員作為培訓油料專業技術尖兵的教師,自身技能水平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加強教員動作技能的培養,成為油料專業技術訓練機構的當務之急。
油料專業具有“專業工種繁多、技能要求多樣”的特征,這使得油料專業技術兵培訓相對其他專業培訓凸現明顯的職業特性。要求油料專業教員理論知識扎實,專業技能嫻熟。然而,有些教員在實習操作中要領不得當,示范不準確,出現了動手能力偏低的現象,制約了培訓質量的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部隊培訓機構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教學人才頻繁流動現象嚴重。一是教員頻頻轉業。受部隊士兵復員、退役的影響,每年都有一定數量的老教員離開教學崗位,懂技術、會操作的能人、高手被迫離開。二是崗位頻繁調動。培訓機構中教員人數相對較多,哪個單位缺人,哪個崗位空位,就從教員中找人頂“缺”,使教員流失。三是主動要求“移位”。少數教員感覺教書辛勞,工作忙忙碌碌,職務難以提升,從而要求“換位”。缺失教員的崗位,只得從內部剛畢業的干部或行政干部調任,他們與從事多年教學的教員相比,其動手能力相對較低,在短期內很難快速成為技能型專業人才。教學人才的頻繁流動,不利于實習操作整體水平的提高。
實踐知識的獲取需通過親自參加實踐活動,觀察實踐活動過程,感知活動本質,分析操作成因,經過自我消化吸收,逐步形成自己的實踐知識體系。油料專業技術訓練機構的教員大多來自軍隊院校相關專業畢業的學員,理論基礎扎實、全面,但受軍隊院校條件的制約,實踐活動較少,實踐知識的積累明顯滯后于理論知識,造成實踐知識儲備先天不足。進入油料專業技術訓練機構當教員,角色轉換很快,沒有足夠的適應期和緩沖期,更沒有足夠的時間感受完整的實踐過程,也沒有機會積累處理實踐中棘手問題的經驗,不可能迅速增加實踐知識儲備,后天補足又不夠。在教學中,教員遇到學生提問時,解答問題力不從心,起不到釋疑解惑的指導作用。
油料專業技術訓練機構教員在院校當學員時,專業理論課時比重較大,實習操作時間安排較少,動手能力培養得不到保證,沒有足夠的實踐鍛煉,對工學專業需要較強動手能力的學員而言,難以練就熟練定型的技能。例如,某工程學院油料裝備專業車、鉗、焊的操作實習時間計劃安排15天,在這樣短的時間內,很難形成三個工種的動作技能。若安排在培訓機構講授車、鉗、焊操作,這樣的動作技能儲備遠遠不夠。當學員畢業分配到油料專業技術訓練機構進入教員行列,往往又被迅速推上教學一線,成為教學“主力”,當骨干使用,沒有足夠的時間脫產練習所教專業技能,動手能力一時無法練成。教員在動手能力上存在“低能”和“短板”現象,影響了學生的專業能力的提升。
上級機關和領導對教員的理論知識更新非常重視,每年都有正規的培訓方案,納入正常的培訓計劃,進行歸口培訓。而操作技能的進階培訓卻成了“真空”,缺乏必要的培訓機制、培訓渠道和培訓手段。如果油料專業技術訓練機構進行自訓,缺少必需的經費、設備和器材,系統的技能進階培訓難以圓滿完成。
教員動作技能(操作技能)的培養,需要經過感性認識(看或聽)、模仿(學習)、練習反饋等過程,由不會到會再到熟練,從而達到定型。油料專業技術訓練機構的師資力量來源單一,教員頻繁流動,實習課時比例不斷加大,實習資源嚴重短缺,要想打造一支教學水平精湛、動作技能嫻熟的教員隊伍,需切實加強教員動作技能的培養,這已成為油料專業技術訓練機構的首要任務。從訓練機構實情出發,筆者以為應采取如下對策。
對油料專業技術訓練機構而言,人才是第一生產力。沒有名師的培訓機構,培訓不出一流的學生。一直以來,油料專業技術訓練機構中存在這樣一種現象,各專業教員只是自己完成本專業的實習任務,而在知識轉化為動手能力的培養上不很重視,教員的知識優勢得不到有效發揮。因此,應從搭建平臺入手,保持教學人才的相對穩定。
創建黨管人才的管理平臺 把教員隊伍建設作為油料專業技術訓練機構的重要“民心工程”。領導從單位實際出發,尊重、關心、體貼、愛護教員,突出教員的主體地位。
創建有效的激勵平臺 打破“終身制”,實行“競聘制”,實現“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用人氛圍,并在晉級、立功受獎等事關個人榮譽方面優先考慮,形成一個和諧的留人環境。
創建發展平臺 在理論授課、實訓和總部組織的各種比賽中把教員推向前線,讓教員當主角,交任務、壓擔子,在實踐中長知識、增才干,加快成為“雙師型”教員的速度。
采取“請學”、“送學”的多種方式,增加實踐知識儲備,確實提高教員的動手能力和水平。
請師進門學“真經” 根據教學需要,對外聘請行業高級技術人員到油料專業技術訓練機構進行講學、講座或兼職教學。把請來的具有專長的中、高級技師放在教學實習第一線,由其負責指導學生的技能訓練,培訓機構教員跟班協同作業,向技師學習操作技能,熟悉操作要領,這種“當師先為生”的做法,既可從一定程度上彌補教員隊伍實習操作能力的不足,又可大大加快教員成才的進度。
送學培訓取“真經” 通過送學,鼓勵教員特別是新任教員到企業生產一線見習、實踐,把他們放在與教學相對應的崗位上,與生產一線的經營管理人員及技術人員保持交流與溝通,向他們學技術,及時掌握本專業的發展趨勢,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進而增加實踐知識儲備。同時,利用教學休整期,適當安排教員到同類職業技術學院進行專業進階短期培訓,向專家、教授學習先進的實習教學法,了解本專業最前沿的技術,拓寬視野,逐步完善知識結構,提升動手能力,實現進階培訓的目的。
培訓機構領導和教管人員積極配合、精心組織,立足單位實際,采取多種形式,加強教員實習操作能力的培養。
真抓實練提水平 培訓機構及其主管機關要對教員提要求、定課目。制定技能競賽規程和獎勵機制,采用平時抽考、匯報表演、現場比武等靈活多樣的形式,提高教員練習操作技能的主動性和熱情。以比代練、以練代教,確實提高教員的實習操作水平。
潛心自訓練精功 各專業教員根據專業特點,充分利用現有設備設施和實習場所,主動利用教學休整期、上課間隙期,對照軍事訓練大綱規定的教學目標和要求,按本專業實操課程序,自覺進行專業課目模擬操作練習,不斷探索操作新方法,積累實踐經驗,增強實習的實用性和針對性,增加實踐能力儲備,為今后的實習教學做好第一手準備。例如,擔任焊工教學的教員,在某一時期,利用上課間隙每天抽出1~2個小時,集中精力重復重點突破單一科目,直到掌握該科目的操作方法和要領,縮短專業技能形成時間,儲備實踐技能。
創新手段練本領 鼓勵教員真心學習多媒體技術,運用影像、動畫等高新科技手段進行自我練習,豐富自學手段,錘煉教學本領。例如,油庫專工培訓教員可用Flash軟件把鉗工部分的實習操作制成動畫,進行直觀自學。用AutoCAD進行模塊設計,再把設計好的模塊制成操作流程圖,打印成冊,指導自學。利用攝像機拍攝實習過程,當場糾正自己不正確的操作方法和要領,對比自學。采用這種“訓學生先訓教員”的方法,為專工實習課程取得實效提供技能保證。
創新實踐教學是培訓的重要環節,也是培訓機構教員提高自身動作技能的重要手段。在實踐教學中,教員要積極探索新路子、新方法,應用新技術,突出培養學員的創新意識,促進實習操作教學發展。
突破實訓理念,進行理論創新 鼓勵教員積極探索實訓新理論,運用項目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和模塊式教學法,進行實訓教學模式創新,達到突破實訓理念的目的。
改革評價體系,促進考評創新 從整個教學過程入手,加大教員成績的評價比例,建立教員和學生成績一體的評價體系。首先評價教員技能。改變過去以學生成績評定教員優劣的單一做法,把教員的實際技能水平納入評比體系中,進行綜合測評。采取普考、抽考等形式,教務處組織對教員進行崗前操作達標考核,考核成績記入評價體系相關分項。讓考核優秀者上崗,平庸者下崗,達到以“考”促“教”,以“教”促“訓”。 其次評價實習過程。在實習教學過程中,教務處對教員示范、講解、指導練習和解決學生反饋問題等進行綜合評分,記入評價體系相關分項。并將以上評價結果作為教員整個學期評比的依據,納入年底評功評獎、晉級、調銜的獎懲條件之中,促進教員職業道德、職業意識和敬業精神的提升。
[1]鄧澤民.職業教育教學設計[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9:44-45.
[2]姜紹忠,閻文兵.高校汽車專業教學改革淺析[J].職業教育研究,2009(7):73-74.
[3]王洪昌.關于技工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職業教育研究,2009(2):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