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波 趙秋利 趙敏娟
(楊凌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 楊凌 712100)
校外實訓基地是高職學生鞏固理論知識,訓練職業技能,提高職業素養,實現與職業崗位“零距離”對接的重要實踐教學平臺。楊凌職業技術學院環保類專業教學團隊在國家示范院校專業建設過程中,結合環保類專業學生就業的行業和企業類型,構建了面向環保行業、近環保行業和其他行業的“立體化”校外實訓基地。“立體化”校外實訓基地為不同課程實踐教學、綜合實訓和頂崗實習提供了重要的“真實化”場地,有利于學生專業核心技能和職業素養的培養與提高。
環境監測治理與技術專業及專業群的學生除了在環保行業,如污水處理廠、環境工程公司和環保設備公司等企事業單位就業外,還有在與環保行業緊密聯系的水利和市政行業,如給水處理廠、水環境監測站和市政工程公司等企事業單位就業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業面向,就是其他有污染排放的行業企業,如食品行業、制藥行業和能源行業等。這種就業情況體現了環保類專業就業面向多行業、企業分布廣的特點。為了使畢業學生能滿足多行業對技能的需求,環保類專業在建立校外實訓基地時,不僅要在環保行業建立實訓地基,還要在其他行業建立實訓基地,從多行業選擇典型企業實現“工學結合”實踐教學。環保行業可以選擇典型的污水處理廠、環境工程公司和環保設備公司等企事業單位,水利和市政行業可以選擇給水處理廠、村鎮集中供水站和流域水環境監測站等企事業單位,其他行業可以選擇制藥廠的廢水處理站、食品廠的廢水處理站、熱電廠的除塵脫硫站等。環保、水利和市政行業的實訓基地可以看做是“橫向”的校外實訓基地,其他行業的可看成“縱向”的校外實訓基地,“縱向”和“橫向”的校外實訓基地即構成“立體化”的校外實訓基地網絡。“立體化”的校外實訓基地,可以讓學生全方位訓練,感受企業文化和培養職業素養,為學生畢業后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企業對學生專業技能和職業能力的需求提供“真實化”實踐訓練場所。
楊凌職業技術學院作為國家首批建設的示范性高職院校,創造性地提出和實施了一系列密切校企合作關系、加強學生實踐技能培養的措施,如實施“百縣千企聯姻工程”和組建陜西現代農業職教集團等。這些措施和計劃的實施為環保類專業的實訓基地建設、校企合作提供了基礎,起到了很大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百縣千企聯姻工程 楊凌職業技術學院于2007年策劃并實施了 “百縣千企聯姻工程”。該工程根據行業企業崗位不同特點,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已有的校縣、校企合作為平臺,選擇與學校開辦專業密切相關的縣(區)、企業為聯誼點,用3年左右的時間,與省內外100個左右的縣、1000個左右的企業建立不同程度的廣泛聯系,形成技術服務、頂崗實習和教學實訓等互惠合作模式,達到產學合作、資源共享和普惠多贏。百縣千企聯姻工程為環保專業與市縣污水處理廠、凈水廠和環境監測站,以及環境設備公司、環境工程設計公司和咨詢公司等建立校外實訓基地提供了政策支持平臺,推動了“橫向”校外實訓基地的建立。
楊凌現代農業職教集團 2010年7月,以楊凌職業技術學院為依托,聯合陜西省19所涉農職業院校和55家企業共同組建陜西楊凌現代農業職業教育集團。現代農業職業教育集團充分發揮政府、職業院校、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各方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有效整合職業教育專業、教師、科研成果、實驗實訓等資源,為企事業單位輸送數量充足、高素質的技能人才。現代農業職業教育集團中有從事畜禽養殖、肉食品加工和糧油生產等企業,這些企業都是有污染治理設施的,也都需要從事污染設施運行管理技術人員,所以,可以楊凌現代農業職教集團為平臺,通過其他專業的牽線搭橋和這些企業取得聯系,在這些企業建立“縱向”校外實訓基地,多方位訓練學生的職業技能,這也體現了學院環保類專業的涉農特色。
“橫向”校外實訓基地的構建 在學院 “百縣千企聯姻工程”的推動下,環保類專業教學團隊已在位于楊凌示范區的楊凌華宇水質凈化有限公司、位于西安灞橋區的西安第三污水處理廠和位于咸陽三原縣的三原玉龍污水處理廠建立了教學實訓基地;已在屬于西安市水利水土保持站的水環境監測中心建立教學實訓基地;已在陜西蘭環環境工程有限公司和陜西先科環境工程有限公司等環保工程公司建立了實訓教學基地。這些基地的建設,為學生鞏固水污染治理技術、環境監測和污水廠運行與管理等課程知識提供了支撐,為訓練學生水廠運行管理、水質監測和水處理項目設計等專業技能提供了平臺,也為綜合實習和頂崗實習提供了保障。同時,在企業實訓過程中,學生可以感受先進企業文化和管理制度,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為今后職業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礎。隨著校企合作的深入,部分基地可以逐漸拓展為實訓與就業并舉的基地,如有多名學生曾在楊凌華宇水質凈化有限公司和三原玉龍污水處理廠實訓,后因表現突出被企業錄用為員工。
“縱向”校外實訓基地的構建 構建“縱向”校外實訓基地即在環保、市政和水利等行業以外的其他行業有污染治理設施的企業建設實訓基地。在學院“百縣千企聯姻工程”和陜西楊凌現代農業職業教育集團的推動下,學院已與肉食品加工、制藥和糧油生產等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關系。這些校外基地的建設不像“橫向”校外實訓基地那么容易,因為最初與企業聯系的不是環保類專業,而分屬于其他系部和專業。經過多方協調和努力,環保類專業教學團隊已在陜西恒星果汁有限公司、陜西本香企業集團、陜西科森制藥有限公司和陜西米琪食品有限公司等企業建立了實訓基地,為學生掌握工業廢水處理工藝、技術和設備等知識,訓練工業廢水處理站的運行管理和水質檢驗等技能提供了平臺,為學生畢業后進入工業企業的污水處理站、純水生產車間等奠定了基礎。當然,隨著合作深入,“縱向”校外實訓基地也可以成為實訓與就業并舉的基地,甚至成為產學研合作的基地。
校外實訓基地建立后,應該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基地能夠長期為學生的專業單項技能和綜合技能實訓服務。同時,隨著校企合作關系的深入,學校可以為企業提供優秀的畢業生,和企業共同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問題,為企業培訓初到崗員工和在職員工,學校和企業形成互依互存、互利共贏的姻緣關系和共生關系。針對“橫向”和“縱向”的特點不同,要積極探索不同的互補雙贏的長效合作機制。
“橫向”校外實訓基地建立后,學校和企業應盡快建立各自的基地領導小組,學校由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和一二名教師擔任領導小組成員,企業由企業領導和主要負責指導學生的員工擔任領導小組成員。領導小組負責協調和解決基地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在日后學生實訓和實習過程中,主要由領導小組中的教師和企業主要負責指導學生的員工相互聯系和協作,形成一對一的緊密關系,防止在實訓和實習過程出現真空化。領導小組建立后,學校可以適時聘請領導小組中的企業的負責人擔任專業客座教授、顧問等職務,聘請企業指導學生的員工擔任專業兼職教師,進一步密切雙方關系,穩固基地建設。隨著基地建設的深入,企業就可能選留在實訓實習過程中表現突出的學生作為其新員工,這樣,基地又多了學生就業的功能。基地功能的拓展,強化了實習功能,使校企合作又向前推進一步。合作關系的推進也為進一步深入合作提供了基礎,接下來專業教師即可參與到企業的工作任務中,企業也可聘請專業教師為其工程師,共同解決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這樣,也為專業教師提高實踐技能提供了場所,使基地又衍生了提高教師實踐技能的功能。學校也可以承擔企業新員工入職培訓和轉崗員工培訓,承擔企業的員工繼續教育任務。
隨著合作關系深入和基地功能的拓展,基地由最初只具有學生實訓的功能逐漸增加學生就業、教師實踐和員工培訓的功能,后續功能的增加,使實訓基地建設更加穩固,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實訓實習,同時,也使校企合作形成雙向互動模式,達到彼此需要、互補雙贏,真正實現高職院校主動服務企業,企業積極參與學校辦學的良好局面。
“縱向”校外實訓基地所在單位由于其主要業務不屬于環保類,環境保護只是其附屬部分,所以,當基地建立后,更應建立有效的管理辦法,使基地能長期服務于學生實習實訓。故基地建立后,應盡快成立基地建設領導小組,由校企雙方主要領導、指導學生的企業員工和教師組成,在小組中要特別增加最初與企業聯系的系部領導和教師,因為這些系部與企業有最直接的合作關系,這樣有利于強化基地建設。領導小組建立后,日常的學生實訓實習和頂崗實習主要由小組中的教師和企業員工直接聯系和負責,出現需要協調的問題再由小組其他成員或領導解決。另外,學校也可以聘請直接指導學生的企業員工擔任兼職教師,增強其責任感。隨著基地運行,企業可能會錄用畢業生為其員工,這對穩固基地建設起到很大的作用,也為深化校企合作奠定了基礎。以后,學校教師可以為企業環保設施運行提供咨詢,也可以參與或主持企業環保設施改造或擴容項目,逐步實現企業與學校相互服務,鞏固和提升實訓基地的功能。
[1]陳玉華.校企合作 建設學習生產型校外實訓基地[J].中國高等教育,2010(7).
[2]劉勇,段保才.以企業校區為主體,探索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模式[J].中國高等教育,2010(9).
[3]李紅賢.高職教育工學結合模式下生產型實訓基地的探索與建設[J].教育與職業,2010(30).
[4]陳順立.關于國家示范性高職實訓基地建設與管理的研究[J].職教論壇,2011(11).
[5]江劍敏.校外實訓基地戰略規劃實證分析[J].職業教育研究,2011(8).
[6]王桂花,錢廷仙.生產性實訓基地長效機制研究與實踐[J].職教論壇,2011(12).
[7]李忠華,姚和芳.打造職教集團平臺 力促院校內涵發展[J].中國高等教育,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