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蘭杰 王艷紅
高職思政教育與全程化職業生涯指導的有機結合
□趙蘭杰 王艷紅
加強和改進高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轉變思路,革新觀念,努力在高職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實施全程化的就業指導與職業生涯發展與規劃教育。是目前高職院校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積極幫助和引導大學生分析形勢、交流經驗、理清思路、明確大學學習和未來職業發展路徑,不斷提升就業競爭力,進而開創高職大學畢業生就業工作新局面的迫切要求。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全程化;職業生涯;擇業就業;有機結合
作為新形勢下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統領性文件,《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明確要求高職院校要把“培養什么人”以及“如何培養人”這一導向性問題始終擺在首要位置,要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認識在當今嚴峻就業形勢下加強和改進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使之更有針對性和實用性、創新性的重大意義。將職業生涯與擇業就業指導貫穿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建立“全程化的職業生涯與擇業就業指導”的新理念,并在全程化的職業生涯與擇業就業指導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此來提高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就業指導的有效性尤為重要。
加強和改進高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轉變思路,革新觀念,努力在高職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實施全程化的就業指導與職業生涯發展與規劃教育,實現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就業指導和職業生涯教育的有機結合,不僅是當今高等職業院校深入貫徹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和十七大精神的需要,而且是目前高職院校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積極幫助和引導大學生分析形勢、交流經驗、理清思路、明確大學學習和未來職業發展路徑,不斷提升就業競爭力,進而開創高職大學畢業生就業工作新局面的迫切要求。在高職院校的職業生涯與就業指導工作中,只有充分認識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堅持以人為本,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才能開創高職大學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新局面。
(一)全程化職業生涯與擇業就業指導的基本內涵。高職院校高質量、高水平的就業服務和就業指導工作作為幫助高職大學生成功就業或創業的重要手段,不僅僅需要對高職大學生進行包括求職準備、求職心理、求職簡歷的制作以及交際禮儀、面試技巧等各方面的就業擇業的方法性和技巧性指導,而且更需要全程化的職業生涯與擇業就業指導。所謂全程化的職業生涯與擇業就業指導,指的是高職院校應該從社會需要出發,對高職大學生的價值觀、思想道德、身心修養、職業技能、文化藝術素養以及學習、組織、管理、創新、協調、交流、協作、表達等各種能力的指導,旨在為了全面提升高職大學生的內在素質和就業競爭力,在整個大學階段都要在堅持對學生進行求職準備、求職心理、求職材料的撰寫、成功面試的技巧等各方面的就業擇業的方法性和技巧性指導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自我職業規劃設計意識和能力。全程化的職業生涯與擇業就業指導,不僅要在學生臨近畢業時進行,更應該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大學生涯。由此可見,對高職院校大學生進行全程化的職業生涯與擇業就業指導理應是提升高職院校生存和發展空間的一項系統工程,應該貫穿在高職大學生三年的學習生涯的全過程。
(二)思想政治教育對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與擇業就業指導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始終在高等教育中居首要位置。十六大以來,黨中央把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擺在了前所未有的戰略位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靈魂工程,事關國家前途和命運、事關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事關千家萬戶切身利益,也是高職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標志。因此,在當前形勢下,當高職院校的職業生涯與就業指導工作成為國家和政府以及全社會高度關注的重大民生問題,成為事關高職院校未來生存和發展工作的重中之重,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應該責無旁貸地成為實施和完成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與就業指導工作的核心載體,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以及共青團、學生會等多種途徑積極幫助引導高職大學生確立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明確職業發展目標和路徑,發展職業生涯規劃的能力并樹立正確的就業擇業觀念,從而幫助高職院校進一步建立健全大學生就業信息服務和就業指導工作,為在校大學生和畢業生提供全方位的高效優質的職業發展、規劃以及擇業、就業和創業指導等多種個性化、人性化服務。
(三)全程化的職業生涯與擇業就業指導教育必須始終貫徹思想政治教育。高職院校實施全程化的職業生涯與就業指導教育模式既是教育部為積極應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對各高校的明確要求,也是高職大學生因缺乏必要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和能力,就業競爭力亟待提高的現實需求。既是教育規律的客觀要求,也是當代高職大學生的實際所需。
在全程化的職業生涯與就業指導教育過程中,正確的擇業、就業觀念的培養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目標。研究表明:大學生擇業、就業觀的形成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為此首先需要充足的時間保障,因此,全程化職業生涯與擇業、就業指導應該從大學一年級開始實施,并貫穿大學生活的全過程;其次內容廣泛,從職業觀、職業能力、求職技巧等方面進行全方位指導;第三科學性強,職業生涯與擇業、就業指導工作必須由受過專門職業指導培訓的人員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的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綜上所述,高職院校全程化的職業生涯與就業指導教育必須始終貫徹思想政治教育,與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機結合才能高效高質地與時俱進。
在從入學到畢業的三年的學習歷程中,高職大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皆處于連續不斷的變化之中,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生涯與擇業就業指導教育均應該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對大一、大二和大三不同年級的教育內容應該有所側重和不同。因此,筆者認為,高職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實施全程化的職業生涯與擇業就業指導教育是,必須具體考慮高職院校的特殊的職業性特點,根據其教學周期為兩年半或者兩年,最后一個學期甚至是學年均為畢業實習的教學特點,將高職院校的全程化的職業生涯與擇業就業指導結合思想制止教育分別從入學教育、專業教育、就業輔導、畢業教育四個方面著手進行。
(一)通過入學教育引導高職大學生認識專業和職業。剛剛步入高職院校的大一新生,對專業和職業充滿好奇與渴望,與之矛盾的則是他們對專業和職業乃至大學學習的認識都是相當模糊和迷茫。因此,需要通過開展入學教育來幫助他們盡快了解大學尤其是自己所學專業的基本情況,以便幫助他們盡快地適應大學里新的學習和生活環境。與此同時幫助他們了解大學生所面臨的嚴峻的就業形勢以及當今社會各種職業的發展趨勢及其對人才的素質的基本要求,從而幫助高職新生有機會全面認識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以及自身在大學的任務和存在的優勢與不足,幫助他們盡早確立職業目標,明確自己未來努力的方向,為順利開始大學生活奠定基礎。
(二)通過開展專業教育來全面提升高職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高職院校的專業教育從大學一年級的第二學期開始,一直到大學三年級的第二個學期學生結束畢業實習。在此期間,高職院校要側重對高職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培養,引導他們在學好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自身職業發展的目標。為此,不僅要求高職院校的輔導員、就業指導干事和相關領導以及共青團、學生會要時時在各種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滲透職業生涯和就業教育,而且高職院校負責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教學的兩課教研室更應該積極配合學校的就業、創業指導部門,在大學一年級的第二學期開始面向全校各專業的學生開設職業生涯指導課程。
高職教育培養的是面向第一線的、動手能力強的應用型的復合型專業人才,因此,高職院校的專業教育離不開社會實踐。高職院校尤其是團委和兩課教研室要積極鼓勵高職大學生利用寒、暑假時間開展就業見習活動,使他們能夠及時了解用人單位的需求,使所學的專業理論、技能與社會中真實的職業實踐相結合;同時通過開展以職業、擇業、就業為主題的專題講座、主題班會、目標行業和職業的校友等職業生涯人物訪談、網絡測評等活動幫助高職大學生加深對職業和自我的認識,找出差距,并制定出具體可行的縮小差距的操作策略。
(三)通過開展職業生涯與擇業就業輔導課程,幫助高職大學生合理定位,順利就業。大學一年級的職業生涯指導課程和二年級的創業創新課程要側重于對高職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的規劃設計和職業、創業意識的培養,著重對他們進行探索自我和探索職業世界的教育和引導,并輔之以各種職業和心理測評、創業創新訓練與講座以及職業生涯規劃和創業計劃、創新作品競賽,幫助高職大學生學會根據自身特點和實際社會需求尤其是實際的職場環境確立自己的職業目標并初步設計自身的職業發展路徑,并圍繞這一方向制定好自己的大學學業生涯計劃和社會實踐計劃,以便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此外,高職院校還應該培養通過心理健康課程、心理咨詢幾個中學生社團等多種形式來培養高職大學生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創業創新能力、交往能力、團隊協作和誠信實干精神等。
高職大學生中多數人在大三時開始進入就業周期,據此,高職院校在這一階段就要開設就業指導課程,通過就業指導課程幫助高職大學生進一步明確自身的職業價值觀,了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及各用人單位的招聘流程和成功求職的技能技巧等,從而幫助高職大學生在合理的職業定位的基礎上成功就業。
(四)通過開展畢業教育,鼓勵高職大學生步入職場,發奮成才。告別校園,步入職場,高職大學生依然會遇到許多的困難與挑戰。因此,高職畢業生初入職場時能否順利完成從學生到職業人的角色轉化、成功地適應全新的職場環境必將影響到他們今后的職業生涯的發展。因此,在高職大學生畢業離校前,高職院校就應該通過座談、經驗交流等多種方式對高職畢業生開展豐富多彩又卓有實效的畢業教育,指導高職畢業生學會通過積極調整心態、主動轉換角色來適應社會和職場;與此同時加強對畢業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和艱苦奮斗精神的培養,引導他們正確理解成功人生與職業生涯的關系,幫助他們樹立終生學習的觀念,鼓勵他們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努力拼搏,與時俱進,創業創新,發奮成才。
總之,高職院校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做好高職大學生全程化的職業生涯與擇業就業指導工作,其中一個重要前提是要充分了解當前社會的就業形勢尤其是職業崗位的人才需求以及高職大學生各方面的情況,使其培養的人才盡可能實現最佳的“人職匹配”的效果。
[1]趙金華.淺析大學生職業設計問題[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3(5).
[2]郭江平.全程化就業指導模式探析[J].韶關學院學報,2004(2).
[3]劉洋.提升高校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措施及思考[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2003(1).
G715
A
1001-7518(2012)14-0069-03
趙蘭杰(1970-),女,河北外國語職業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高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與就業創新及職業生涯教育;王艷紅(1982-),女,河北省秦皇島人,河北外國語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和就業教育。
責任編輯 謝榮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