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光
3月1日,受河南省科技廳委托,河南省國土資源廳在鄭州對河南省國土資源科學研究院完成的《河南省礦山資源儲量動態監測技術規范研究》項目進行了科技成果鑒定。
鑒定委員會由河南省國土資源廳、河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河南省有色金屬地質礦產局、河南省煤田地質局等單位的7位專家組成。專家們聽取了項目組的匯報,審閱了項目資料,并就項目的技術核心及應用效果、影響等進行了質詢和討論,對該項目給出了高度評價,一致同意通過科技成果鑒定。
礦產資源是不可再生資源,礦產資源的開發對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造成了極大的污染和破壞。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在生態系統包容能力允許的條件下,對其進行有效開發利用,實現礦產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是21世紀人類面臨的重大課題。
根據國土資源部要求以及我省礦產資源管理現狀,《河南省礦山資源儲量動態監測技術規范研究》項目在充分研究國家、地方相關法規的基礎上,深入探究了我省礦山資源儲量管理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緊密結合我省實際,制定了河南省礦山資源儲量監測技術指南和技術規程,為我省礦山資源儲量動態檢測工作提供了技術支撐。2007年7月,國土資源部組織全國礦山儲量動態管理工作檢查時,汪民副部長對我省礦山儲量動態檢測工作的進展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河南省礦山動態檢測工作全國一流”。
項目的研究成果已在我省2007~2011年度礦山資源儲量動態檢測與資源儲量管理工作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并取得了較好效果。
2007年度,全省開展礦產資源利用現狀調查30個礦種(以下簡稱“30個礦種”)礦山企業中,共有1542個礦山進行礦山儲量動態檢測,提交了儲量動態檢測報告,占全部30個礦種應檢礦山的93.9%,為礦產資源利用現狀調查工作的順利推進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