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愛軍
當前,“科研興校、科研強校”的理念越來越得到認同,科研在學校發展中的作用愈加凸顯。對于科研活動起步較晚的職業院校而言,迫切需要加強和改進科研管理工作。通過幾年的探索與實踐,我們對職業院校的科研管理工作有了一些初步的認識和體會,形成了科研課題管理的基本模式。
(一)推動學校發展
創新是學校發展的動力和源泉,科學研究的先進性、嚴謹性必然要求科研管理的科學性,更需要科研管理具有激發和推動力。有效的科研管理可以推動學校科研工作的開展,促使學校由教學型向教研并重型轉變,以滿足社會發展對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科研管理的滯后和缺失必然會影響學校的發展進程。
(二)打造學校品牌
面對就業市場激烈的競爭,誰擁有品牌就能立于不敗之地,而科學研究是打造學校品牌的最佳途徑。通過科學的管理,突出重點課題研究和重點學科建設,加大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的培養力度,在人力、物力、財力上予以大力扶持,促進科研成果的產生和推動科研成果的轉化,使之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擴大學校的影響力,提高學校的聲譽。
(三)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
學校科研管理既要有先進性,還必須有可行性,要充分考慮教職工的需要,滿足教職工個人成長的高層次需求。通過科研管理制度的激勵機制,形成良好的科研活動氛圍,激發教職工的潛能;通過有效的措施,轉變教職工的觀念,讓科研貼近教職工的工作和生活,使其投身于科學研究,并從中獲得職業的成就感和生活的充實感。
(四)提高教職工的綜合素質
科學研究是教師走向專業化發展的必由之路。按照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地進行科研管理,可以幫助教師了解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掌握專業科學理論知識,不斷充實提高運用專業知識的能力,增強創新意識,提高分析、判斷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科研管理總體上是對學校科研活動從規劃、實施到評價、推廣的全方位管理,具體指科研管理者對科研人員進行從項目申請到項目實施完成的全過程管理。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制定規劃
根據國家科技、教育中長期發展規劃和方針、政策,以及省、市政府區域性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需要,通過科學預測和認真研討,制定本學校科學研究的發展規劃。
(二)信息管理
關注國家政策的調整,及時收集有關教育、科技的科研信息,了解相關領域的最新成果和研究的熱點問題,掌握學科發展的最新動態。開展科研信息的收集、分類、整理、宣傳、推廣等工作。
(三)考察培訓
根據學校發展和課題研究的需要,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參觀、考察、進修等,吸取先進經驗、接受失敗教訓,避免無效研究和資源浪費。同時,根據教職工參與科研活動的需求,有針對性地組織科研知識和技能的培訓,提高全員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
(四)規章制度
學校科研管理制度是決定科研工作能否順利、成功開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通過制度形式規范科研工作的利益相關者的責任和權力,指導課題活動和研究者的行為,使之合乎科學研究的規律,從而改進學校科研工作的效果。
(五)課題管理
對每一課題從選題、設計、申報、開題、實施、結題、鑒定、評價、推廣等眾多環節進行全程管理,使每項課題研究工作有序地順利開展,產生預期的科研成效。
(六)人員管理
選拔、培養學術帶頭人,大力支持其進行研究工作,并建立學術研究梯隊,實現學科建設可持續發展。定期召開課題負責人會議了解課題進展情況,及時滿足合的理課題研究需求。
(七)經費保障
增加科研經費的投入,科學分配和使用科研經費,突出重點兼顧一般,專款專用并加強經費核算,規范審批程序,保證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
(八)整理檔案
收集每一課題研究過程的文字記錄材料以及照片、實物等,整理資料形成序列,以便研究、分析、總結。及時歸檔,專人保管。
為了提高管理效能,我們針對立項課題構建了“以三分管理為主體,以橫向管理、點面管理為側翼”的管理框架。
(一)分級管理
為適應形勢發展需要,我們將科研課題按照國家級、省級、市級、校級進行分級管理。依據學校目前狀況,國家級課題是科研管理的目標,省級課題要積極爭取,市級課題要保證立項,校級課題要大力扶持。按照課題研究的現實意義、預期成果、研究條件等按次序擇優逐級上報,保證了課題質量和申報成功率。
(二)分類管理
職業院校科研的研究領域非常廣,涉及科技、教育、宣傳等不同主管部門。前些年的課題研究絕大多數都是科技課題,立項來源單一。為了推動學校課題研究的開展,盡快取得課題研究的成果,積累課題研究的經驗,我們多方爭取課題立項,并依據課題研究的內容進行分類管理。將立項課題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予以區分,并結合學校特點,分為科學技術、教育教學、社會科學三類。重點扶持科技類課題,支持鼓勵教育類課題,積極開展社科類課題。分類管理使教職工可以在不同的領域中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避免了不同門類課題要求不同造成的困惑,更便于在自己關注的領域有所建樹。
(三)分段管理
按照課題研究的過程,我們將課題研究分為開題、實施、結題三大階段,在每個研究階段采用相應的管理措施。開題是課題設計到申請立項階段,科研管理的職能主要是服務;實施是課題進入實際操作到結束階段,科研管理的職能主要是督導;結題是課題鑒定到評價成果以及推廣應用,科研管理要發揮支持和推動的作用,幫助課題組申報成果,并促進科研成果轉化,使課題研究獲得應有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四)橫向管理
橫向管理是對本學校與外單位合作項目的管理,無論是本校為主聯合其他單位還是參與其他單位課題研究均納入科研管理范圍,我們積極鼓勵各種形式的聯合與合作。幾年來我院聯合多個省市級教育、醫療單位開展科學研究,借助合作單位的科研條件,提高了我院科研課題的層級和水平,創造了更好的研究成果。
(五)點面管理
點面管理是指重點課題要優先、一般課題要兼顧。重點課題的研究意義大,影響力也大,其研究成果可以為學校創造特色和品牌,提高學校的聲譽,進而獲得更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學校要在人力、物力、財力上大力支持重點課題研究,全院各系部、科室都要全力配合重點課題的研究,保證課題組成員的研究時間,保證實驗設備滿足研究需要條件,保證課題經費尤其是配套經費的及時投入。同時要盡量滿足一般課題在研究人員、設備、經費等方面的要求,協調好課題研究與日常工作的關系,通過有效管理,提高研究的效率,使科研成果的產出又快又好。
幾年來的科研管理工作中,我們制定了科學的管理制度,落實了一系列管理措施,著重加強了對立項課題的管理,使學校科研工作有了較快的發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收效顯著。學校的科研氛圍濃厚,教職工的科研意識提高、能力增強,科研課題立項數增加、層級提高,發表學術論文增多、水平上升,科研成果不斷產出。2006年以前共有立項課題14項,到2010年增至65項,新立項課題51項,其中國家級1項、省級12項、市級38項。開展了校級課題研究19項,擇優逐級分類推薦上報,提高了上級課題立項的通過率。科研成果獲省教學成果三等獎2項,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市社科聯一等獎1項。教職工發表學術論文2008年有81篇,2009年發表127篇,其中核心論文12篇、國家級95篇、省級20篇,2010年發表118篇,其中核心論文16篇、國家級93篇、省級9篇。入選省新世紀“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層次人選8名,被評為市教育局科研先進個人1名、科研型教師3名。教師制作的教學課件獲中國教育技術學會一等獎1個、二等獎4個、三等獎23個。
(一)制度落實存在薄弱環節。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修訂的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校科研工作的快速發展,但有些條款在具體執行過程中難度較大,還不能很好地落實到位,有的教職工對管理制度在認識上存在著誤區。學校領導不但要研究制定科學的管理制度,還必須高度重視制度落實,帶頭照章辦事,不能讓制度成為“帶字的紙張”或“嘴中的口號”,要用實際行動積極地支持教職工搞科研。重大、重點項目要經院委會認真研究,給予大力扶持。在全院形成科研氛圍,各科室之間密切配合,各學科之間加強交流,各項目之間資源共享。
(二)經費管理機制有待完善。因學校辦學經費非常緊張,用于科研的經費管理尚未形成科學、高效的運行機制,對科研工作的推動作用明顯不足。科研人員在付出辛勤勞動的同時,還要墊付數額不等的經費。科研經費專款專用,但使用時層層審批、報銷手續繁瑣,還需要大量時間和精力。花費的票據不能及時報銷,不利于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也在某種程度上影響科研工作的開展。作為科研經費要做好預算、嚴格審核,由課題負責人管理,分階段支付,票據及時報銷、簡化手續,讓科研人員不用常因為經費發愁、作難。預算、支付、報銷程序順暢,可以調動大家參與科研的主動性,為科研人員排憂解難。
(三)管理方式需要繼續改進。隨著學校辦學層次和辦學水平的提高,我們越來越深刻認識到科研工作在學校可持續發展、師資隊伍建設中的重要作用。研究型教學、創新型教學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通過有效的管理可以積極推動學校辦學出成果、出效益。除了普及科研知識、服務課題研究外,在管理方式上需要進一步改進,以提高管理效率。建設學校網絡填報系統、網上審批程序、網上交流平臺等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和避免大量的無效勞動,隨時了解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實施課題動態管理,還可以與上級科研管理部門對接、鏈接,及時發布科研信息、動態,實現網絡化管理。
[1]顧明遠.教育大辭典(第七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310.
[2]孫志成.職業院校管理的實踐與思考[J].衛生職業教育,2005(6).
[3]李政濤.學校管理中的制度分析[J].教育評論,1998(6).